一种与临水山体护坡结合的立体碧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421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市政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与临水山体护坡结合的立体碧道系统,包括抛石护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了一层骑行道、二层慢行道和三层登山道,能够便于具备景观游憩和旅游观光功能,注重人的体验,利用不同高度的平台为老百姓提供不同角度观赏碧道之美,创造性的将安全防护功能与碧道游憩观光功能、生态、景观功能有机融合,提升工程的综合效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格宾石笼护岸、雨水花园、第一锚索护坡和第二锚索护坡,能够提高边坡防护植物种植品种的多样性,避免破坏山体的整体生态环境,还能通过锚索本体提高稳定性,降低了安全隐患,注重生态修复和与整体自然环境的融合,值得推广使用。值得推广使用。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临水山体护坡结合的立体碧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市政工程
,具体为一种与临水山体护坡结合的立体碧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碧道建设中,常能遇到临水山体水土流失导致塌方需进行护坡加固,或山体临水侧开路需进行护坡加固,山体高边坡防护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措施,现有的常见边坡防护措施可防止坡面垮塌、水土流失作为保土措施发挥重要作用。
[0003]但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护坡使用较为不便,不仅防护功能单一,一般不具备景观游憩和旅游观光功能,无法满足各种观光需求,降低了护坡的使用效果,且边坡防护植物种植品种单一,破坏山体的整体生态环境,稳定性较差,无法对护坡进行稳定支撑,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降低了观赏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与临水山体护坡结合的立体碧道系统,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临水山体护坡结合的立体碧道系统,具备便于分类观光和便于安全观赏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护坡使用较为不便,不仅防护功能单一,一般不具备景观游憩和旅游观光功能,无法满足各种观光需求,降低了护坡的使用效果,且边坡防护植物种植品种单一,破坏山体的整体生态环境,稳定性较差,无法对护坡进行稳定支撑,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降低了观赏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与临水山体护坡结合的立体碧道系统,包括抛石护脚,所述抛石护脚的顶部设置有格宾石笼护岸,所述格宾石笼护岸的顶部设置有一层骑行道,所述一层骑行道的顶部设置有雨水花园,所述雨水花园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锚索护坡,所述第一锚索护坡的顶部设置有二层慢行道,所述二层慢行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锚索护坡,所述第二锚索护坡的顶部设置有三层登山道,所述第一锚索护坡与第二锚索护坡的顶部均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相对应处设置有纵梁,所述第一锚索护坡与第二锚索护坡的一侧栓接有锚索本体,所述锚索锚索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锚头,所述锚索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头。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锚索护坡与第二锚索护坡的顶部均设置有排水花管,所述横梁与纵梁之间设置有锚杆,通过设计了排水花管和锚杆,能够便于对第一锚索护坡与第二锚索护坡上的植物进行浇灌。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锚索护坡与第二锚索护坡的两侧均设置有素砼排水沟,所述素砼排水沟的一侧设置有隔梁分缝,能够便于提高第一锚索护坡与第二锚索护坡的排水效果。
[0008]优选的,所述锚索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一侧设置有紧箍环,所述紧箍环的一侧设置有扩张环,通过设计了定位环、紧箍环和扩张环,能够便于提高锚索本
体的安全性。
[0009]优选的,所述锚头的一侧设置有钢垫板,所述锚索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注浆管,通过设计了钢垫板和注浆管,能够便于将锚索本体进行注浆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二层慢行道与三层登山道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的一侧设置有花箱,通过设计了防护栏杆和花箱,能够便于提高防护效果,还能便于种植花卉。
[0011]优选的,所述格宾石笼护岸的底部填充有碎石层,所述格宾石笼护岸的顶部采用草植覆盖,能够便于提高格宾石笼护岸的稳定性,还能提高格宾石笼护岸的观赏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与临水山体护坡结合的立体碧道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设计了一层骑行道、二层慢行道和三层登山道,能够便于具备景观游憩和旅游观光功能,注重人的体验,利用不同高度的平台为老百姓提供不同角度观赏碧道之美,改变一般护坡技术单一的安全功能,创造性的将安全防护功能与碧道游憩观光功能、生态、景观功能有机融合,提升工程的综合效益;
[0014]本技术通过格宾石笼护岸、雨水花园、第一锚索护坡和第二锚索护坡,能够提高边坡防护植物种植品种的多样性,避免破坏山体的整体生态环境,提高了观赏性,还能通过锚索本体提高稳定性,降低了安全隐患,注重生态修复和与整体自然环境的融合,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锚索护坡平面图;
[0018]图4为本技术锚索本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抛石护脚;2、格宾石笼护岸;3、一层骑行道;4、雨水花园;5、第一锚索护坡;6、二层慢行道;7、第二锚索护坡;8、三层登山道;9、横梁;10、纵梁;11、锚索本体;12、锚头;13、导向头;14、排水花管;15、锚杆;16、素砼排水沟;17、隔梁分缝;18、定位环;19、紧箍环;20、扩张环;21、钢垫板;22、注浆管;23、防护栏杆;24、花箱;25、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与临水山体护坡结合的立体碧道系统,包括抛石护脚1,抛石护脚1的顶部设置有格宾石笼护岸2,格宾石笼护岸2的顶部设置有一层骑行道3,一层骑行道3的顶部设置有雨水花园4,雨水花园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锚索护坡5,第一锚索护坡5的顶部设置有二层慢行道6,二层慢行道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锚索护坡7,第二锚索护坡7的顶部设置有三层登山道8,第一锚索护坡5与第二锚索护坡7的顶部均设置有横梁9,
横梁9的相对应处设置有纵梁10,第一锚索护坡5与第二锚索护坡7的一侧栓接有锚索本体11,锚索本体11的一端设置有锚头12,锚索本体11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头13,本技术通过设计了一层骑行道3、二层慢行道6和三层登山道8,能够便于具备景观游憩和旅游观光功能,注重人的体验,利用不同高度的平台为老百姓提供不同角度观赏碧道之美,改变一般护坡技术单一的安全功能,创造性的将安全防护功能与碧道游憩观光功能、生态、景观功能有机融合,提升工程的综合效益,本技术通过格宾石笼护岸2、雨水花园4、第一锚索护坡5和第二锚索护坡7,能够提高边坡防护植物种植品种的多样性,避免破坏山体的整体生态环境,提高了观赏性,还能通过锚索本体11提高稳定性,降低了安全隐患,注重生态修复和与整体自然环境的融合,值得推广使用。
[0022]进一步的,第一锚索护坡5与第二锚索护坡7的顶部均设置有排水花管14,横梁9与纵梁10之间设置有锚杆15,通过设计了排水花管14和锚杆15,能够便于对第一锚索护坡5与第二锚索护坡7上的植物进行浇灌。
[0023]进一步的,第一锚索护坡5与第二锚索护坡7的两侧均设置有素砼排水沟16,素砼排水沟16的一侧设置有隔梁分缝17,通过设计了素砼排水沟16和隔梁分缝17,能够便于提高第一锚索护坡5与第二锚索护坡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临水山体护坡结合的立体碧道系统,包括抛石护脚(1),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石护脚(1)的顶部设置有格宾石笼护岸(2),所述格宾石笼护岸(2)的顶部设置有一层骑行道(3),所述一层骑行道(3)的顶部设置有雨水花园(4),所述雨水花园(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锚索护坡(5),所述第一锚索护坡(5)的顶部设置有二层慢行道(6),所述二层慢行道(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锚索护坡(7),所述第二锚索护坡(7)的顶部设置有三层登山道(8),所述第一锚索护坡(5)与第二锚索护坡(7)的顶部均设置有横梁(9),所述横梁(9)的相对应处设置有纵梁(10),所述第一锚索护坡(5)与第二锚索护坡(7)的一侧栓接有锚索本体(11),所述锚索本体(11)的一端设置有锚头(12),所述锚索本体(11)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头(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临水山体护坡结合的立体碧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索护坡(5)与第二锚索护坡(7)的顶部均设置有排水花管(14),所述横梁(9)与纵梁(10)之间设置有锚杆(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平吴伟滔缪圣达何源枝司徒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