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及游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420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提升轨道、第一俯冲轨道、第一螺旋轨道、第一水平环轨道、提升前制动轨道、站台轨道、第二提升轨道、第二俯冲轨道、第二螺旋轨道、第二水平环轨道、回站前制动轨道、站台轨道;其中,站台轨道与第一提升轨道的首尾相连,以形成闭环的过山车轨道。利用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两辆过山车的同时并行,具有较强的互动感,用户体验效果好。用户体验效果好。用户体验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及游艺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游乐设置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及设置有该过山车轨道的游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娱乐设施中,过山车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游乐设备,有着“游艺机之王”的美称,其主要由列车、轨道、立柱、牵引系统和制动系统等组成。传统过山车运行过程中主要把刺激性或者沿途的场景作为卖点,过山车形式趋于同质化,长此以往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会逐渐下降,因此,开发各种具有新特色的过山车非常符合市场的需求。
[0003]此外,由于过山车基本都是无动力车,列车的运行姿态完全取决于轨道如何设计。因此,想要开发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的过山车重点在于设计新式的轨迹样式,且目前的列车多为单列形式,即使有多列车同时在轨,也是利用刹车段将轨道划分为多段,列车与列车时间互不影响,影响用户的刺激及丰富的游乐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及游艺设备,以解决现有的过山车轨道形式单一,多车只能进行单列运行,用户刺激感及体验感差等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的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提升轨道、第一俯冲轨道、第一螺旋轨道、第一水平环轨道、提升前制动轨道、站台轨道、第二提升轨道、第二俯冲轨道、第二螺旋轨道、第二水平环轨道、回站前制动轨道、站台轨道;其中,站台轨道与第一提升轨道的首尾相连,以形成闭环的过山车轨道。
[0006]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第一提升轨道和第二提升轨道相互平行设置;并且,位于第一提升轨道上的第一列车和位于第二提升轨道上的第二列车同时发车。
[0007]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第一螺旋轨道和第二螺旋轨道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第一螺旋轨道和第二螺旋轨道相互交错设置,配合形成双螺旋轨道。
[0008]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第一水平环轨道和第二水平环轨道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第一水平环轨道和第二水平环轨道相互平行设置,配合形成双水平环轨道。
[0009]此外,优选的结构是,位于第一水平环轨道内的列车与位于第二水平环轨道内的列车的运动方向相反。
[0010]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站台轨道包括与回站前制动轨道连接的下客站台轨道,以及设置在下客站台轨道和第一提升轨道之间的上客站台轨道。
[0011]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上设置有4辆列车。
[0012]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初始状态下,4辆列车分别位于回站前制动轨道、下客站台轨道、上客站台轨道和提升前制动轨道上。
[0013]此外,优选的结构是,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提升轨道、第一俯冲轨道、第一螺旋
轨道、第一水平环轨道、提升前制动轨道、站台轨道、第二提升轨道、第二俯冲轨道、第二螺旋轨道、第二水平环轨道、回站前制动轨道以及站台轨道下方的支柱。
[0014]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游艺设备,包括上述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
[0015]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及游艺设备,环形设置有第一提升轨道、第一俯冲轨道、第一螺旋轨道、第一水平环轨道、提升前制动轨道、站台轨道、第二提升轨道、第二俯冲轨道、第二螺旋轨道、第二水平环轨道、回站前制动轨道和站台轨道,能够实现两车的并行运行,且可在螺旋轨道和水平环轨道处实现车辆间的互动,提高用户的刺激体验,并能给乘客带来特殊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0016]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的侧视图;
[0018]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的俯视图。
[0019]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提升轨道1、第一俯冲轨道32、双螺旋轨道4、双水平环轨道5、第一螺旋轨道42、第一水平环轨道52、回站前制动轨道7、下客站台轨道8、上客站台轨道9、第二提升轨道2、第二俯冲轨道31、第二螺旋轨道41、第二水平环轨道51、提升前制动轨道6、支柱10。
[0020]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的结构及游艺设备,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2]图1和图2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的侧视结构和俯视结构。
[0023]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技术的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设置的第一提升轨道1、第一俯冲轨道32、第一螺旋轨道42、第一水平环轨道52、提升前制动轨道6、站台轨道、第二提升轨道2、第二俯冲轨道31、第二螺旋轨道41、第二水平环轨道51、回站前制动轨道7、站台轨道;其中,站台轨道与第一提升轨道1的首尾相连,以形成闭环的过山车轨道,在该过山车轨道上可同时运行两辆列车,实现双列车并行的效果。
[0024]其中,第一提升轨道1和第二提升轨道2相互平行设置,并且二者的位置相互邻近,两辆列车可同时从第一提升轨道1和第二提升轨道2上进行提升运行,然后分别经过第一俯冲轨道32和第二俯冲轨道31后进入对应的第一螺旋轨道42和第二螺旋轨道41内。
[0025]为了提高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互动,第一螺旋轨道42和第二螺旋轨道41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第一螺旋轨道42和第二螺旋轨道41相互交错设置,配合形成双螺旋轨道4,即第一螺旋轨道42和第二螺旋轨道41相互呈螺旋状交错分布,在两辆列车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效果,通过双螺旋轨道4之后,两辆列车的运行方向岔开,分别进入对应的双水平环轨道5内。
[0026]具体地,第一水平环轨道52和第二水平环轨道51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第一水平
环轨道52和第二水平环轨道51相互平行设置,配合形成双水平环轨道5,两辆列车在运行至双水平环轨道5内后,位于第一水平环轨道52内的列车呈逆时针/顺时针运行,位于第二水平环轨道51内的列车呈顺时针/逆时针运行,使得两辆列车出现两次迎头交汇,进一步的提高乘客的刺激体验。
[0027]可知,位于第一提升轨道1上的第一列车和位于第二提升轨道2上的第二列车同时同方向发车后,运行至双水平环轨道5内时,位于第一水平环轨道52内的列车与位于第二水平环轨道51内的列车的运动方向相反。
[0028]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站台轨道包括与回站前制动轨道7连接的下客站台轨道8,以及设置在下客站台轨道8和第二提升轨道2之间的上客站台轨道9,当两辆列车在过山车轨道上运行时,还会有两辆列车分别位于下客站台轨道8和上客站台轨道9上。
[0029]换言之,在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上设置有4辆列车,其中的两辆列车是在过山车轨道上运行的,另外两辆列车停留在站台轨道上,等待下一循环;其中,初始状态下,4辆列车分别位于回站前制动轨道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提升轨道、第一俯冲轨道、第一螺旋轨道、第一水平环轨道、提升前制动轨道、站台轨道、第二提升轨道、第二俯冲轨道、第二螺旋轨道、第二水平环轨道、回站前制动轨道、站台轨道;其中,所述站台轨道与所述第一提升轨道的首尾相连,以形成闭环的过山车轨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轨道和所述第二提升轨道相互平行设置;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提升轨道上的第一列车和位于所述第二提升轨道上的第二列车同时发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轨道和所述第二螺旋轨道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第一螺旋轨道和所述第二螺旋轨道相互交错设置,配合形成双螺旋轨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环轨道和所述第二水平环轨道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第一水平环轨道和所述第二水平环轨道相互平行设置,配合形成双水平环轨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车并行的过山车轨道,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亚伟孟洁丛敏行师学斌王国平胡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