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藻类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4124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质藻类处理装置,涉及自来水水源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处理池和分液池,处理池一侧上端设置多个分液口与分液池连通,处理池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板,侧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杠,丝杠上设置有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包括移动块和U型板,丝杠贯穿移动块与移动块内部螺纹连接,U型板内部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四周排布有多个分液板,处理池底部设置有气曝管,气曝管上方设置有多个气曝口,气曝管一端穿过处理池与外部的气泵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高效去除水体中的藻类,提升除藻的效果,并且达到杀毒灭菌的作用,同时能够对部分杂质进行去除,提升水体的处理效果。提升水体的处理效果。提升水体的处理效果。

A water quality algae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质藻类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自来水水源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水质藻类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藻类是一类自然界淡水或海水中常见的自养型生物,由于现在自来水水源选择大多是自然界中水质良好的湖泊,在自然湖泊中藻类的生长也收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藻类本身具有一定的异味,同时藻类容易产生一些毒素会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所以在采用自然界水源作为自来水时先要对藻类进行去除。
[0003]一般对藻类除去的方式大多是利用藻类悬浮的特性对水体进行分层,将上层带有藻类的水体与下方的水体进行分离来达到去除藻类的目的,但是在水进行抽取和移动的时候,藻类容易收到冲击进行凝结并且混合其它的杂质产生沉淀,此类沉淀会在下次水流冲击中分散,藻类又会上浮,而单一的进行分层并不能保证水体中藻类的去除效果,往往需要多次处理才能达到效果,其效率较低,而藻类残留时在水运输过程中又会繁殖伸长,给实际的处理带来较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源中藻类去除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质藻类处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质藻类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和处理池一侧设置的分液池,所述处理池一侧上端设置多个分液口与分液池连通,且分液口设置有阀门,所述处理池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一端穿过侧板与移动电机输出轴相连接,所述丝杠上设置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移动块和移动块下端连接的U型板,所述丝杠贯穿移动块与移动块内部螺纹连接,所述U型板内部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四周排布有多个分液板,所述转动轴一端穿过U型板侧壁与分液电机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处理池底部设置有气曝管,所述气曝管上方设置有多个气曝口,所述气曝管一端穿过处理池与外部的气泵相连接。
[0007]优选的,两侧的所述侧板之间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分别贯穿移动块前后两端,且移动块与导向杆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U型板上端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螺杆,移动块上方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螺杆上端贯穿移动块和从动齿轮向上延伸,且螺杆与从动齿轮螺纹连接,所述移动块上端中央设置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输出轴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两侧的从动齿轮相啮合。
[0009]优选的,所述气泵的进气端与装置外部的氯气发生罐相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处理池底部的气曝管呈弯曲状往复排布,且气曝管上方的处理池内部设置一层起泡网层。
[0011]优选的,所述处理池内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下端延伸至起泡网层下方,出液管上端穿过处理池与外部连通。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质藻类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通过分液池和多个分液口的设置,能够通过打开不同高度的分液口实现在不同水源添加量的情况下,进行准确的对藻类进行分层处理,同时通过侧板、移动电机、丝杠、移动块、U型板、转动轴、分液板、分液电机的设置能够有效采用转动的分液板对水体表面的藻类向分液口处推赶,提升分层的效率和去除藻类的效率。
[0014]2、通过气曝管、气曝口、气泵的设置能够有效将采用气曝方式将部分粘结团聚的藻类和杂质冲散,同时设置起泡网层,使得气体经过起泡网层形成细密的气泡,并且根据藻类的特性,藻类易和气泡结合悬浮在气泡上方,便于分层除去藻类,并且引入氯气进行气曝,进一步抑制藻类和微生物的生长,提升后续处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00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设计合理,使用便捷,能够高效去除水体中的藻类,提升除藻的效果,并且达到杀毒灭菌的作用,同时能够对部分杂质进行去除,提升水体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清理机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处理池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清理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清理机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处理池;2、分液池;3、分液口;4、清理机构;401、移动块;402、螺杆;403、U型板;404、转动轴;405、分液板;406、分液电机;407、升降电机;408、主动齿轮;409、从动齿轮;5、侧板;6、移动电机;7、丝杠;8、气曝管;9、气曝口;10、气泵;11、氯气发生罐;12、起泡网层;13、出液管;14、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实施例:
[0025]参照图1

5,一种水质藻类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和处理池1一侧设置的分液池2,所述处理池1一侧上端设置多个分液口3与分液池2连通,且分液口3设置有阀门,可以更具通入水源的量来设置分层的高度,提升便捷性,所述处理池1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板5,所述侧板5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杠7,所述丝杠7一端穿过侧板5与移动电机6输出轴相连接,所述
丝杠7上设置有清理机构4,方便在装置内部对清理机构4进行左右移动,达到便捷分层的效果,所述清理机构4包括移动块401和移动块401下端连接的U型板403,所述丝杠7贯穿移动块401与移动块401内部螺纹连接,所述U型板403内部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404,所述转动轴404四周排布有多个分液板405,所述转动轴404一端穿过U型板403侧壁与分液电机406输出轴相连接,通过分液板405转动将水体表面的藻类向一边推赶,便于从分液口3将藻类分层至分液池2中,所述处理池1底部设置有气曝管8,所述气曝管8上方设置有多个气曝口9,所述气曝管8一端穿过处理池1与外部的气泵10相连接,通过气曝将粘结团聚的藻类分散,便于水藻的上浮,方便后续的分层。
[0026]为了提升清理机构4左右移动的稳定性,防止清理机构4在移动过程中反正偏转影响使用效果,优选的,两侧的所述侧板5之间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杆14,两个所述导向杆14分别贯穿移动块401前后两端,且移动块401与导向杆14滑动连接。
[0027]为了使得清理机构4适应不同高度的水体,方便更具实际情况清理藻类,优选的,所述U型板4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藻类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和处理池(1)一侧设置的分液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一侧上端设置多个分液口(3)与分液池(2)连通,且分液口(3)设置有阀门,所述处理池(1)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板(5),所述侧板(5)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杠(7),所述丝杠(7)一端穿过侧板(5)与移动电机(6)输出轴相连接,所述丝杠(7)上设置有清理机构(4),所述清理机构(4)包括移动块(401)和移动块(401)下端连接的U型板(403),所述丝杠(7)贯穿移动块(401)与移动块(401)内部螺纹连接,所述U型板(403)内部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404),所述转动轴(404)四周排布有多个分液板(405),所述转动轴(404)一端穿过U型板(403)侧壁与分液电机(406)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处理池(1)底部设置有气曝管(8),所述气曝管(8)上方设置有多个气曝口(9),所述气曝管(8)一端穿过处理池(1)与外部的气泵(10)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藻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侧板(5)之间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杆(14),两个所述导向杆(14)分别贯穿移动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先琪方斌张剑黄文东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市城南供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