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78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与管状输送器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用于固定刀片与待切割部位的相对位置,包括固定件和切割槽;手柄,用于供术者握持;以及连接部,用于连接固定部和手柄,其中,固定件用于在切割前与内脏器官接触并指示待切割位置以及对切割后的切口进行牵拉,切割槽为通槽,开设在固定件上,用于供刀片插入从而进行切割。而进行切割。而进行切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手术中,常常需要对患者的心脏等内脏部位进行切割。在现有技术中,切割时,术者确定切割位置后直接进行切割,切口大小由术者依据经验判断决定。切口大小难以实现精确控制,且切割过程中对术者手部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增加了操作难度,不便于新手操作。切割后的伤口需要另外使用器具牵拉固定,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为此,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与管状输送器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用于固定刀片与待切割部位的相对位置,包括固定件和切割槽;手柄,用于供术者握持;以及连接部,用于连接固定部和手柄,其中,固定件用于在切割前与内脏器官接触并指示待切割位置以及对切割后的切口进行牵拉,切割槽为通槽,开设在固定件上,用于供刀片插入从而进行切割。
[0005]在本技术提供的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固定部还包括定位针,定位针设置在固定件上,用于插入待切割部位。
[0006]在本技术提供的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固定件为平面薄板结构,定位针的长度方向与固定件的底面垂直。
[0007]在本技术提供的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固定件的边缘为圆角
[0008]在本技术提供的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切割槽的宽度略大于刀片的宽度,切割槽的长度与管状输送器的直径相适配。
[0009]在本技术提供的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连接部包括直杆和曲杆,直杆与固定件相连接,曲杆设置在直杆上,与手柄相连接,直杆和曲杆一体成型。
[0010]在本技术提供的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直杆的长度等于胸口到心脏表面的距离。
[0011]在本技术提供的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手柄表面具有防滑纹理。
[0012]在本技术提供的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为符合医疗标准的不锈钢材质。
[0013]在本技术提供的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为医疗器械用塑料材质。
[0014]技术的作用与效果
[0015]本技术所涉及的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包括固定部、连接部以及手柄,这些结构具有以下效果:
[0016]固定部用于固定刀片与待切割部位的相对位置,提高切割时的稳定性,实现标准化切割,有助于达到更好的切割效果。连接部用于连接固定部和手柄。手柄用于供术者握持,便于术者使用。
[0017]固定部包括固定件和切割槽。固定件在切割前可以与内脏器官接触并指示待切割位置,在切割后操控手柄通过连接部带动固定件插入切口内,可以对切口进行牵拉,兼具固定和牵拉功能,便于术者操作,可避免更换工具,简化操作过程。切割槽为通槽,开设在固定件上,用于供刀片插入从而进行切割,使术者可精确控制切口大小,实现切口标准化,便于新手操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的正视示意图;以及
[0020]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作具体阐述。
[0022]<实施例>
[0023]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4]如图1所示,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100包括固定部10、连接部20以及手柄30。
[0025]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的正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的仰视示意图。
[0026]如图2所示,固定部10用于固定刀片与待切割部位的相对位置,包括固定件11、切割槽12以及定位针13。固定件11用于在切割前与内脏器官接触并指示待切割位置以及对切割后的切口进行牵拉。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1为平面薄板结构,边缘为圆角。切割槽12为通槽,开设在固定件11上,用于供刀片插入从而进行切割。切割槽12的宽度略大于刀片的宽度,切割槽12的长度与管状输送器的直径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切割槽12的长度为17mm,宽度为1mm,且切割槽13的边缘具有倒角。定位针13设置在固定件11的下表面,用于插入待切割部位。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针13设置为2个,分别位于切割槽12的两侧。定位针13的长度方向与固定件11的底面垂直。
[0027]连接部20用于连接固定部10和手柄3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0包括直杆21和曲杆22。直杆21倾斜设置在固定件11的上表面上,直杆21的长度等于胸口到心脏表面的距离。曲杆22设置在直杆21上且与直杆21一体成型。曲杆22具有弧度,弧度的凸起方向为远离固定件11的方向。
[0028]手柄30与曲杆22相连接,用于供术者握持。在本实施例中,手柄30呈圆柱形,端部有倒圆角,圆柱表面还具有防滑纹理31。
[0029]在本实施例中,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100采用符合医疗标准的不锈钢材质。在实际应用中,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100还可采用医疗器械用塑料材质。
[0030]以下结合附图1~2来说明使用本技术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100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0031]步骤1:先用手指试探内脏器官表面找到合适的切割位置,再移动手柄30使固定部10靠近待切割位置;
[0032]步骤2:握住手柄30施力将定位针13插入内脏直至固定件11的下表面与内脏表面接触;
[0033]步骤3:移动刀片使刀片进入切割槽12并沿着切割槽12的长度方向对内脏器官进行切割;
[0034]步骤4:完成切割后,握住手柄30施力将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100整体上移使定位针13从内脏中完全脱离;
[0035]步骤5:握住手柄30,将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100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将固定件11远离连接部20的一端插入切口内;
[0036]步骤6:通过手柄30施力牵拉切口边缘,以便进行后续工作;
[0037]步骤7:手术结束后,对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100进行清洗消毒,留待下次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与管状输送器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用于固定刀片与待切割部位的相对位置,包括固定件和切割槽;手柄,用于供术者握持;以及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手柄,其中,所述固定件用于在切割前与所述内脏器官接触并指示待切割位置以及对切割后的切口进行牵拉,所述切割槽为通槽,开设在所述固定件上,用于供所述刀片插入从而进行切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定部还包括定位针,所述定位针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用于插入待切割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定件为平面薄板结构,所述定位针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件的底面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脏器官切口多功能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定件的边缘为圆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脏器官切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帆陆方林杨帆蔡成良陈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