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多体态人群便于固定的麻醉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73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13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适用于多体态人群便于固定的麻醉气管导管,包括主管体、设置于主管体一端的接头,主管体上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套设于主管体外的连接气囊、分别连通于连接气囊两端的第一环形气囊和第二环形气囊,第一环形气囊的上端面连通有第一注气管,第一环形气囊靠近第二环形气囊的一侧与人体嘴唇外部贴合,第二环形气囊靠近第一环形气囊的一侧与人体牙床内侧贴合。本申请具有提高对主管体稳固性,提高手术操作效率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Anesthesia tracheal tube suitable for multi posture people and easy to fi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多体态人群便于固定的麻醉气管导管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适用于多体态人群便于固定的麻醉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0002]气管插管既是临床麻醉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危重患者抢救复苏的必要措施,其中,声门暴露、导管置入和气管导管在气管内的具体位置是气管插管的关键问题,临床上常使用的气管内导管需要借助胶带或者扁绳等其他装置进行固定。
[0003]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进行头面颈部、耳鼻喉手术时,这些固定的装置拆卸不变,有时会妨碍手术区域的消毒,不利于进行手术操作,导致导管的固定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适用于多体态人群便于固定的麻醉气管导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头面颈部、耳鼻喉手术时不便于对麻醉气管进行固定的问题,实现了提高对导管的固定效果,便于贴合患者口腔的形状。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体态人群便于固定的麻醉气管导管,包括主管体、设置于主管体一端的接头,所述主管体上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套设于主管体外的连接气囊、分别连通于连接气囊两端的第一环形气囊和第二环形气囊,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上端面连通有第一注气管,所述第一环形气囊靠近第二环形气囊的一侧与人体嘴唇外部贴合,所述第二环形气囊靠近第一环形气囊的一侧与人体牙床内侧贴合。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气囊和第二环形气囊相向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记忆钢丝圈。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气囊和第二环形气囊均通过连接装置相连通,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与连接气囊外侧壁相连通的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均沿连接气囊的外侧壁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相连通,所述第二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气囊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气囊和第二环形气囊均包括环形内弧面、环形外弧面、连接环形内弧面和环形外弧面的环形侧面,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环形内弧面与人体嘴唇外部贴合,所述第二环形气囊的环形外弧面与人体牙床内侧的位置贴合,所述环形内弧面的环径小于环形外弧面的环径。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记忆钢丝圈之间连接有记忆钢丝条,所述记忆钢丝条包括设置于第一软管内的第一连接条、设置于第二软管内的第二连接条、设置于连接气囊内的第三连接条,所述第三连接条沿连接气囊的内侧壁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三连接条的一端固定连接一个第一连接条和与其对应的一个第二连接条。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外侧设置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环形气囊两相对外侧壁上的连接片、设置于连接片一侧的连接皮筋、设置于连接皮筋另一端的搭扣,两个所述搭扣相互卡接配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为薄膜或无纺布制成,所述连接片靠近第一环形气囊的位置设置有一排断点孔,一排所述断点孔沿连接片的宽度方向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接头处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接头处的螺纹管、套设于螺纹管上的驱动环、设置于螺纹管外的固定台、设置于驱动环和固定台之间的折叠容纳套,所述折叠容纳套内部设置有容纳气体的空腔,所述第一注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一注气管与所述折叠容纳套的内部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注气管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环与所述螺纹管滑动配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固定台并与所述第一注气管的端部连通,所述固定台的侧壁开设有与连接管垂直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调压柱,所述调压柱位于螺纹孔的端部与所述连接管的侧壁抵紧。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第一注气管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的外侧壁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连接套筒插接于所述定位套筒内。
[0015]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6]1、由于采用了定位装置,在主管体插入人体口腔内后,通过向第一环形气囊和第二环形气囊,以及定位气囊内供气,使得第一环形气囊与人体嘴唇外部的位置贴合,第二环形气囊与人体牙床内侧的位置贴合,进而对主管体进行定位,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头面颈部、耳鼻喉手术时不便于对麻醉气管进行固定的问题,实现了提高对导管的固定效果,便于贴合患者口腔的形状。
[0017]2、由于采用了记忆钢丝圈,所以能够根据人体的嘴唇或牙床对第一环形气囊或第二环形气囊进行调整,使得第一环形气囊与人体嘴唇外部的位置更加贴合,第二环形气囊与人体牙床的内侧的位置更加贴合,提高主管体在手术时的稳定性。
[0018]3、由于采用了固定装置,所以能够在将注射麻醉气体或氧气的管道与主管体进行连接固定时,能够对螺纹管上的驱动环进行挤压,使得折叠容纳套内的气体能够被挤压入第一环形气囊和第二环形气囊内,方便对气囊内进行气体注入,提高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管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1、主管体;11、接头;2、定位装置;21、连接气囊;22、第一环形气囊;221、环形内弧面;222、环形外弧面;223、环形侧面;23、第二环形气囊;24、定位气囊;25、第一注气管;26、第二注气管;27、记忆钢丝圈;28、记忆钢丝条;281、第一连接条;282、第二连接条;283、第三连接条;3、连接装置;31、第一软管;32、第二软管;33、弹力布;34、固定片;4、加固装置;41、连接片;42、连接皮筋;43、搭扣;44、断点孔;5、固定装置;51、螺纹管;52、驱动环;53、固定台;531、螺纹孔;54、折叠容纳套;55、连接管;56、连接套筒;57、定位套筒;58、调压柱;6、
单向阀;61、固定筒;62、固定架;63、支柱;64、薄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体态人群便于固定的麻醉气管导管,通过设置定位装置2,能够在主管体1插入人体口腔内后,通过向第一环形气囊22和第二环形气囊23,以及定位气囊24内供气,使得第一环形气囊22与人体嘴唇外部的位置贴合,第二环形气囊23与人体牙床内侧的位置贴合,进而对主管体1进行定位,使得主管体1安装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头面颈部、耳鼻喉手术时不便于对麻醉气管进行固定的问题,实现了提高对导管的固定效果,便于贴合患者口腔的形状。
[0025]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6]参照图1和图2,一种适用于多体态人群便于固定的麻醉气管导管,包括主管体1、接头11,接头11固定安装于主管体1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多体态人群便于固定的麻醉气管导管,包括主管体(1)、设置于主管体(1)一端的接头(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上设置有定位装置(2),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套设于主管体(1)外的连接气囊(21)、分别连通于连接气囊(21)两端的第一环形气囊(22)和第二环形气囊(23),所述第一环形气囊(22)的上端面连通有第一注气管(25),所述第一环形气囊(22)靠近第二环形气囊(23)的一侧与人体嘴唇外部贴合,所述第二环形气囊(23)靠近第一环形气囊(22)的一侧与人体牙床内侧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体态人群便于固定的麻醉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22)和第二环形气囊(23)相向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记忆钢丝圈(2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多体态人群便于固定的麻醉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22)和第二环形气囊(23)均通过连接装置(3)相连通,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与连接气囊(21)外侧壁相连通的第一软管(31)和第二软管(32),所述第一软管(31)和第二软管(32)均沿连接气囊(21)的外侧壁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软管(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22)相连通,所述第二软管(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气囊(23)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体态人群便于固定的麻醉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22)和第二环形气囊(23)均包括环形内弧面(221)、环形外弧面(222)、连接环形内弧面(221)和环形外弧面(222)的环形侧面(223),所述第一环形气囊(22)的环形内弧面(221)与人体嘴唇外部贴合,所述第二环形气囊(23)的环形外弧面(222)与人体牙床内侧的位置贴合,所述环形内弧面(221)的环径小于环形外弧面(222)的环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多体态人群便于固定的麻醉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31)和第二软管(32)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记忆钢丝圈(27)之间连接有记忆钢丝条(28),所述记忆钢丝条(28)包括设置于第一软管(31)内的第一连接条(281)、设置于第二软管(32)内的第二连接条(282)、设置于连接气囊(21)内的第三连接条(283),所述第三连接条(283)沿连接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文龙蒋震疏树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