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糜烂创口清创用换药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45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糜烂创口清创用换药包,包括外包装、无菌盘、棉球、消毒包、洞巾、深度尺、错齿镊、刮刀和两个外径尺;刮刀包括刀柄、刀片、滑块,所述滑块与刀片固定,滑块带动刀片于刀柄前侧活动;刀片包括刃口和刮齿,所述刮齿位于刀背处。通过在换药包内增设错齿镊和专用的刮刀,利用错齿镊将糜烂组织牵离创面,用刮刀的刃口进行快速切除,而对于大面积的糜烂组织则可以使用刀背上的刮齿对糜烂主持进行刮除,达到糜烂组织快速清除的目的。达到糜烂组织快速清除的目的。达到糜烂组织快速清除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糜烂创口清创用换药包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消耗品,具体为一种糜烂创口清创用换药包。

技术介绍

[0002]针对糜烂的伤口(如压力性损伤的伤口、下肢慢性溃疡的伤口、糖尿病足的伤口)治疗过程中,一般分为伤口测量和清理换药。
[0003]伤口测量是伤口治疗过程中的一个必需的步骤,准确评估和测量伤口,利于对伤口愈合情况进行持续、客观地分析,有助于预测伤口愈合时间,改善病人对伤口治疗的消极情绪。
[0004]现有技术中,伤口测量一般借助测量尺,现有的伤口测量尺通常包括两条简易的直尺以及垂直于直尺的深度尺,两个直尺通过纽扣连接,在使用时用直尺测量伤口长与宽。测量伤口深度的方法多是操作者用镊子、止血钳或者棉签直接深入伤口里面探测伤口及窦道、潜行的深度,然后再用镊子、止血钳或棉签探测的长度在直尺上进行间接对比,从而估计深度。此种测量方法,有以下局限性:
[0005](1)准确度受医护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影响大,由于每位医护人员测量的手法和习惯不同,差异性比较大;
[0006](2)棉签、镊子及止血钳的长度都相对有限,使读数受到限制;
[0007](3)操作繁琐,要先测量伤口,还要再在直尺上比对刻度,考虑无菌操作要求,整个过程中操作者可能会需要更换手套,也需要他人给予协助;
[0008](4)止血钳和镊子头部较尖,探查伤口时,增加患者的疼痛不适体验;
[0009](5)棉签头上的棉絮可能会遗留在伤口内,影响伤口的愈合,增加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
[0010]清创换药的目的是去腐生肌,使创面尽快达到红色创面期,保护新生肉芽并保持创面清洁,提供湿润环境促进伤口愈合。临床清创工作一般都是大多是使用镊子、拆线剪、手术刀片、止血钳等清除局部腐败、坏死组织,再使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或药液进行创面冲洗。
[0011]手术刀片的形状为单一的圆形切片型,且手术刀片的刃口只有一面。手术刀片在临床上主要被用于切开人体(损伤)组织,在压疮清创时用于划开焦痂,暴露创面以便于用药,由于焦痂很坚硬且具有韧性,通过手术刀片划开操作并不方便,因为手术刀刃口较小、刀片较短无手柄,形状单一,操作时不便于手术刀片的握持固定以及控制划开焦痂时力度,护士在使用时容易由于用力过猛而造成患者创面的二次损伤,同时还可能误伤工作人员,增加职业暴露的风险。拆线剪主要用于深部压疮组织的清创,但是拆线剪的刀身普遍较厚,不利于坏死深部组织的探查和清除。
[0012]因此现有的这些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0013]一、使用剪刀、刀片太过锐利,容易损伤正常组织,在清理糜烂组织时,一般使用常规的镊子将糜烂组织夹起,使之与正常组织分离,再利用刀片对其进行清除,但是由于糜烂
组织存在大量组织液,镊子难以夹起并分离。
[0014]二、对于大面积溃烂的创口,使用镊子分离糜烂组织再利用刀片进行切除,清除效率过低,且存在二次损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糜烂创口清创用换药包,通过在换药包内增设错齿镊和专用的刮刀,利用错齿镊将糜烂组织牵离创面,用刮刀的刃口进行快速切除,而对于大面积的糜烂组织则可以使用刀背上的刮齿对糜烂组织进行刮除,达到糜烂组织快速清除的目的。
[001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糜烂创口清创用换药包,包括外包装、无菌盘、棉球、消毒包、洞巾、深度尺、错齿镊、刮刀和两个外径尺;刮刀包括刀柄、刀片、滑块,所述滑块与刀片固定,滑块带动刀片于刀柄前侧活动;刀片包括刃口和刮齿,所述刮齿位于刀背处。
[0017]优选的,所述错齿镊包括夹口,夹口处设有夹齿和夹槽,夹齿和夹槽交替间隔设置,当错齿镊的两个夹口夹合时,一侧夹口的夹持嵌入另一侧夹口的夹槽内。
[0018]优选的,深度尺包括尺条和定位块,所述尺条呈柱状,定位块套设于尺条外表面,尺条表面带有刻度,尺条为柔性材料。
[0019]优选的,尺条中部设有用于保持线型的芯棒。
[0020]优选的,尺条端部设有球头,球头为光滑的球面,球头外径大于或等于尺条外径。
[0021]优选的,外径尺均包括转轴和两个直线尺,直线尺通过转轴旋转,两个直线尺上均设有刻度。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糜烂创口清创用换药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一、采用本技术的糜烂创口清创用换药包,增设刮刀,刮刀的刀背上方设置有刮齿,可以对大面积的糜烂组织进行刮除,降低患者疼痛时间,提高清创效率。
[0024]二、换药包内还设有深度尺,深度尺采用棒状尺条,尺条外还套设有定位块,深度尺用于测量创口深度时,可以将定位块置于创口周边表皮,尺条探入创口内,观察尺条在定位块处的刻度读数。若创口位置难以直接观察,则将尺条取出,观察定位块在尺条上的位置,再进行读数,极大的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患者创口深度的测量,尤其是有窦道或潜行的创口。
[0025]三、换药包内还增设了错齿镊,通过该错齿镊可以有效夹住糜烂组织,在牵拉糜烂组织使之与正常组织分离时,糜烂组织在夹口位置不容易滑脱,使糜烂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分隔出足够的间距,刮刀刮除糜烂组织时可以有效避开正常组织,避免创口位置二次损伤。
[0026]四、增设两根外径尺,通过将外径尺折叠至L型,交错贴合在创口位置,如图8所示,使外径尺贴合创口,即可快速测量创口的外径宽度。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糜烂创口清创用换药包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实施例中深度尺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实施例中错齿镊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实施例中刮刀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实施例中刮刀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实施例中外径尺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实施例中外径尺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实施例中外径尺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1、棉球;2、消毒包;3、洞巾;4、深度尺;40、尺条;41、刻度;42、定位块;43、球头;5、错齿镊;50、夹口;51、夹齿;52、夹槽;6、刮刀;60、刀柄;61、刀片;610、刃口;611、刮齿;62、滑块;63、齿盖;64、斜缺口;7、外径尺;70、直线尺;71、转轴;8、无菌盘;9、外包装。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37]如图1至8所示的糜烂创口清创用换药包,包括外包装9、无菌布、无菌盘8、棉球1、消毒包2、洞巾3、深度尺4、错齿镊5、刮刀6和两个外径尺7。
[0038]换药包使用时,可以先将外包装9拆开,取出无菌布将无菌布铺开,在无菌布表面放上无菌盘8,将无菌物品放入至无菌盘8内等待使用。在患者创口上铺盖洞巾3,准备后续清创操作。
[0039]如图2所示,深度尺4包括尺条40和定位块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糜烂创口清创用换药包,包括外包装(9)、无菌盘(8)、棉球(1)、消毒包(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洞巾(3)、深度尺(4)、错齿镊(5)、刮刀(6)和两个外径尺(7);刮刀(6)包括刀柄(60)、刀片(61)、滑块(62),所述滑块(62)与刀片(61)固定,滑块(62)带动刀片(61)于刀柄(60)前侧活动;刀片(61)包括刃口(610)和刮齿(611),所述刮齿(611)位于刀背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糜烂创口清创用换药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错齿镊(5)包括夹口(50),夹口(50)处设有夹齿(51)和夹槽(52),夹齿(51)和夹槽(52)交替间隔设置,当错齿镊(5)的两个夹口(50)夹合时,一侧夹口(50)的夹持嵌入另一侧夹口(50)的夹槽(52)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糜烂创口清创用换药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月花金建芬孔利萍杨湘英汤阿毛任小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