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铸多流16m小方坯多切分直轧棒材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铸直轧
,尤其是涉及一种连铸多流16m小方坯多切分直轧棒材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双碳战略的逐步推进,钢铁企业作为耗能大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能余热的利用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为了降低钢铁企业的碳排放和节约能源,部分企业开始充分利用钢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通过辊道热送或电磁感应补热的方式进行轧制,降低轧钢加热炉的煤气消耗,节约能源。
[0003]现有技术中,连铸多流16m小方坯多切分连轧棒材存在以下问题:(1)在小方坯的连铸连轧过程中,由于连铸机的流数普遍较多、钢坯的坯形较小、散热快、连铸机的拉速低,难以达到普通轧机的开轧温度要求;(2)为了减少钢坯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损失,部分厂家采用液压剪剪切钢坯,此方案能够节约钢坯的运行时间,但液压剪故障后无法在线更换或切换备用,造成此流无法继续生产,另外液压剪剪切后钢坯脱方严重,直接轧制时温度低,造成轧机损坏或无法轧制;(3)采用在线电磁感应补热技术,对钢坯进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多流16m小方坯多切分直轧棒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连铸阶段控制:中间包中的钢水的温度为1525℃~1530℃,过热度为18℃~23℃;结晶器内的冷却水流量为2400L/min~2600L/min,结晶器中的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差为≤10℃;连铸机采用高拉速操作,拉速控制在4.2m/min~4.5m/min;调整二冷区的配水,采用4段配水控制,一区水流量为350L/min~420L/min,二区水流量为440L/min~510L/min,三区水流量为130L/min~160L/min,四区水流量为170L/min~210L/min,使得钢坯进拉矫机时的表面温度不低于1070℃,使得钢坯到火焰切割机的温度控制在1060℃以上;铸坯切后尾部温度为1070℃~1100℃,铸坯切后头部温度为1050℃~10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多流16m小方坯多切分直轧棒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二冷区的配水中,总水量为1110L/min~1290L/min,比水量为1.30L/kg
‑
1.40L/k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多流16m小方坯多切分直轧棒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连铸与连轧之间传送的保温控制:钢坯出火焰切割机后全部使用保温罩覆盖,覆盖方式为四面环绕覆盖,控制温降在1℃/秒以内,在传送辊道上的切后坯的温度控制在1000℃
‑
1040℃;连铸与连轧之间的输送距离:建立连铸大辊道到连轧的快速输送辊道,输送距离小于170m,快速输送辊道通过变频电机控制,输送速度控制为4.5 m/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钊,张琨,刘强,王志波,芮文斌,王基波,吴则勇,赵宗洋,陈玉,成龙跃,雷岩岩,冯忠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