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印制电路板加工技术,用于解决印制电路板涨缩受温度影响检测精度较低,传输带抖动影响检测精度,印制电路板下料发生碰撞损伤的问题,具体为一种印制电路板压合涨缩自动分堆打凹槽系统,包括传输框架、分堆传输带和下料轨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除杂转动辊带动抽风扇进行转动,使印制电路板受温度影响造成涨缩变化趋于稳定,提高对印制电路板涨缩变化的检测精度,通过检测台两侧检测转动辊上活动块对印制电路板两端的压持,使印制电路板不受检测传输带抖动的影响,通过下料框架之间的相互拼接,使下料框架可通过内部下料传输带将印制电路板放置进入放置盒内部,印制电路板放置时降低的幅度较小,不会因碰撞造成印制电路的损伤。伤。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制电路板压合涨缩自动分堆打凹槽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制电路板加工技术,具体为一种印制电路板压合涨缩自动分堆打凹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按照线路板层数可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四层板、六层板以及其他多层线路板;现有技术中,印制电路板在经过压合后产生涨缩差异,压合设备工作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印制电路板上,使在传输带上进行传输的印制电路板涨缩受温度影响仍在变化,且自动化设备在对印制电路板的涨缩变化进行检测时,易受到印制电路板表面附着杂物的影响,使检测的涨缩变化存在较大的误差;对印制电路板的涨缩变化进行检测时,多利用红外距离感应器直接对与印制电路板之间的间距大小进行检测,传输带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幅度的抖动,使红外距离感应器检测到的与印制电路板之间的距离数据存在较大的误差,且因印制电路板本身的损坏导致印制电路板与红外距离感应器之间的距离数据变化时,使检测到的数据不具有准确性;分堆后从下料轨道位置处下滑的印制电路板受到倾斜的下料轨道的作用,使印制电路板在下料轨道内的下滑速度较快,下滑的印制电路板与放置在放置盒内部的印制电路板发生碰撞易造成印制电路板的损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除杂转动辊带动抽风扇进行转动,使印制电路板受温度影响造成涨缩变化趋于稳定,提高对印制电路板涨缩变化的检测精度,通过检测台两侧检测转动辊上活动块对印制电路板两端的压持,使印制电路板不受检测传输带抖动的影响,通过下料框架之间的相互拼接,使下料框架可通过内部下料传输带将印制电路板放置进入放置盒内部,印制电路板放置时降低的幅度较小,不会因碰撞造成印制电路的损伤,解决印制电路板涨缩受温度影响检测精度较低,传输带抖动影响检测精度,印制电路板下料发生碰撞损伤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印制电路板压合涨缩自动分堆打凹槽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印制电路板压合涨缩自动分堆打凹槽系统,包括传输框架、分堆传输带和下料轨道,所述传输框架内侧壁通过分堆转动辊转动连接有分堆传输带,所述传输框架外侧壁对应所述分堆传输带位置处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下料轨道,所述传输框架内侧壁一侧通过除杂转动辊转动连接有除杂传输带,所述传输框架外侧壁两侧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除杂传输带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所述除杂传输带上表面对应所述定位槽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吸尘孔,所述传输框架内侧壁靠近所述除杂传输带下方连接有抽风扇,所述传输框架内侧壁两侧对应所述抽风扇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输框架内侧壁对应所述传动齿轮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传输框架内侧壁靠近所述除杂传输带上方转动连接有除杂辊,所述除杂辊通过传动带与所述除杂转动辊传动连接,所述除杂辊外侧壁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清洁刷毛,所述传输框架内侧壁靠近所述除杂转动辊一侧设置有检测组件。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台,所述传输框架上表面对应所述检测台位置处连接有检测框架,所述检测框架内部下表面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红外距离感应器,所述检测台上表面两侧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检测传输带,所述传输框架内侧壁对应所述检测传输带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检测传输辊,所述检测传输辊通过传动带与所述除杂转动辊传动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检测台上表面靠近所述检测框架两侧通过支撑框架转动连接有检测转动辊,所述检测转动辊外侧壁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检测箱,所述检测箱内部下表面连接有压力感应器,所述检测箱下表面靠近压力感应器外侧连接有伸缩弹簧,伸缩弹簧上端连接有活动块。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支撑框架对应所述检测转动辊位置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检测转动辊两端对应滑槽位置处连接有滑块,滑槽内部上表面对应滑块位置处连接有限位弹簧。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下料轨道外侧壁连接有下料框架,所述传输框架内侧壁对应所述下料轨道位置处连接有分堆设备,所述下料框架内侧壁通过下料转动辊转动连接有下料传输带,所述下料传输带外侧壁两侧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限位挡板,所述连接座外侧壁一侧一体成型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挡板连接转轴外侧壁连接有平面涡卷弹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传输框架外侧壁对应所述除杂转动辊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齿轮,所述传输框架外侧壁对应所述连接齿轮位置处通过转动座转动连接有连动转轮,所述下料框架外侧壁上方一体成型有上连接块,所述下料框架外侧壁下方一体成型有下连接槽,所述下料框架外侧壁上下两侧对应下料转动辊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下料转轮,所述下料转轮外侧壁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嵌合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除杂转动辊带动抽风扇进行转动,使除杂传输带上的印制电路板温度可快速降至室温,使印制电路板受温度影响造成涨缩变化趋于稳定,便于自动化设备对印制电路板涨缩变化的检测,提高对印制电路板涨缩变化的检测精度,印制电路板上的杂质可被除杂辊进行清理,减小对印制电路板涨缩变化检测精度的影响;2、通过检测台两侧检测转动辊上活动块对印制电路板两端的压持,使印制电路板不受检测传输带抖动的影响,且可根据检测转动辊上检测箱内部压力感应器检测到的压力数据对比,判断印制电路板是否发生破损的情况;3、通过下料框架之间的相互拼接,使下料框架可通过内部下料传输带将印制电路板放置进入放置盒内部,印制电路板放置时降低的幅度较小,不会因碰撞造成印制电路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除杂传输带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抽风扇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齿轮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检测传输带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框架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5的B部放大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料框架连接结构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部放大结构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图8的C部放大结构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料框架结构图;图中:1、传输框架;2、分堆传输带;31、透气孔;32、除杂辊;33、定位槽;34、除杂传输带;35、除杂转动辊;36、传动带;37、吸尘孔;38、抽风扇;39、传动齿轮;310、驱动齿轮;41、检测台;42、检测框架;43、检测传输带;44、检测转动辊;45、检测传输辊;46、支撑框架;47、红外距离感应器;48、连通孔;49、活动块;410、检测箱;51、下料框架;52、下料转轮;53、上连接块;54、下料传输带;55、限位挡板;56、连接座;57、限位块;58、连接齿轮;59、连动转轮;510、嵌合齿;511、下连接槽;512、分堆设备;6、下料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制电路板压合涨缩自动分堆打凹槽系统,包括传输框架(1)、分堆传输带(2)和下料轨道(6),所述传输框架(1)内侧壁通过分堆转动辊转动连接有分堆传输带(2),所述传输框架(1)外侧壁对应所述分堆传输带(2)位置处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下料轨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框架(1)内侧壁一侧通过除杂转动辊(35)转动连接有除杂传输带(34),所述传输框架(1)外侧壁两侧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透气孔(31),所述除杂传输带(34)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33),所述除杂传输带(34)上表面对应所述定位槽(33)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吸尘孔(37),所述传输框架(1)内侧壁靠近所述除杂传输带(34)下方连接有抽风扇(38),所述传输框架(1)内侧壁两侧对应所述抽风扇(38)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39),所述传输框架(1)内侧壁对应所述传动齿轮(39)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3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制电路板压合涨缩自动分堆打凹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框架(1)内侧壁靠近所述除杂传输带(34)上方转动连接有除杂辊(32),所述除杂辊(32)通过传动带(36)与所述除杂转动辊(35)传动连接,所述除杂辊(32)外侧壁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清洁刷毛,所述传输框架(1)内侧壁靠近所述除杂转动辊(35)一侧设置有检测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印制电路板压合涨缩自动分堆打凹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台(41),所述传输框架(1)上表面对应所述检测台(41)位置处连接有检测框架(42),所述检测框架(42)内部下表面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红外距离感应器(47),所述检测台(41)上表面两侧开设有连通孔(48),所述连通孔(48)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检测传输带(43),所述传输框架(1)内侧壁对应所述检测传输带(43)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检测传输辊(45),所述检测传输辊(45)通过传动带(36)与所述除杂转动辊(35)传动连接。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乐华,张先鲁,欧阳小军,李羚,张同光,
申请(专利权)人:吉安满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