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吊舱航向框架与航向轴一体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132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吊舱航向框架与航向轴一体化结构,一种光电吊舱航向框架与航向轴一体化结构,包括航向轴、航向框架、电机、底座和固定组件,航向框架与底座转动连接,航向框架上安装有航向轴,航向轴上套设有电机,固定组件将电机与航向轴及底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吊舱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吊舱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尺寸较大的问题。达到的技术效果为:本结构航向轴与航向框架做成一体,省去了航向轴与航向框架之间的连接法兰的高度及空间,使得高度得以降低;通过航向轴与航向框架的一体设计,节省了空间,减少了装配步骤,降低了装配难度,并使整体尺寸和重量都得到了减小。并使整体尺寸和重量都得到了减小。并使整体尺寸和重量都得到了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吊舱航向框架与航向轴一体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吊舱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光电吊舱航向框架与航向轴一体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小型光电吊舱多挂载起飞重量较小的无人机,为了追求续航时间,对吊舱重量要求很严格,所以吊舱的尺寸尽可能小才能降低重量。
[0003]吊舱的航向旋转轴系包含轴承、航向底座、航向框架、航向轴和航向电机。航向框架与航向轴通过法兰面用螺钉紧固,法兰面以及连接的螺纹孔,占用了很多空间,使吊舱整体高度增加;轴承安装需要固定在轴承座上,轴承座与航向框架连接依然要通过法兰连接,也占用了很大空间,使航向框架端面直径增加的同时使吊舱增加了很多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电吊舱航向框架与航向轴一体化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一种光电吊舱航向框架与航向轴一体化结构,包括航向轴、航向框架、电机、底座和固定组件,航向框架与底座转动连接,航向框架上安装有航向轴,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吊舱航向框架与航向轴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航向轴(8)、航向框架(7)、电机、底座(1)和固定组件,所述航向框架(7)与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航向框架(7)上安装有所述航向轴(8),所述航向轴(8)上套设有所述电机,所述固定组件将所述电机与所述航向轴(8)及所述底座(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吊舱航向框架与航向轴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压块(11)和电机压盖(4),所述上压块(11)与所述航向轴(8)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卡接,所述电机压盖(4)与所述底座(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卡接,所述上压块(11)与所述航向轴(8)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上压块(11)与所述航向轴(8)连接且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电机压盖(4)与所述底座(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吊舱航向框架与航向轴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航向框架(7)包括外固定圈(9)和航向子架(10),所述外固定圈(9)及所述航向轴(8)均安装于所述航向子架(10)上且所述外固定圈(9)位于所述航向轴(8)的外周侧,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外固定圈(9)与所述航向轴(8)之间的容纳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吊舱航向框架与航向轴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航向框架(7)还包括连接块(12),所述航向子架(10)与所述航向轴(8)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块(12)连接,所述电机的一个端面抵接于所述连接块(12),所述上压块(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福王萌任延平姚春利徐楠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峰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