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98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型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连接块(2),矫正杆(3),打孔工装杆(4);所述模具主体(1)为规则形状的环状结构;沿所述模具主体(1)的周向,所述连接块(2)具有间隔的设置有多个,且所述连接块(2)位于所述模具主体(1)的内侧;所述矫正杆(3)在所述模具主体(1)的同一侧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其中,所述矫正杆(3)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模具主体(1)相连接;所述打孔工装杆(4)与所述矫正杆(3)相垂直的设置,且所述打孔工装杆(4)与所述矫正杆(3)处于所述模具主体(1)的同一侧;其中,所述打孔工装杆(4)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模具主体(1)相连接。述模具主体(1)相连接。述模具主体(1)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复合材料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具备新特性的复合材料不断被研发成功,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研究也不断取得进步,极大地降低了复合材料零件的加工成本,由此扩大了复合材料零件的适用范围。以前,受加工工艺的限制,复合材料零件虽在装备制造领域大规模使用,但多为小尺寸零件或非受力的装饰性零件。现在,由于加工工艺技术的进步,使制造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成为可能,大型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也走进大众视野,并被广泛使用。
[0003]现有大型复合材料成型模具主要结构为框架结构,且框架各杆件一体成型,此种模具设计理念的模具,较长金属加工时变形量大,造成过大的累积误差,影响产品成型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型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连接块,矫正杆,打孔工装杆;
[0006]所述模具主体为规则形状的环状结构;
[0007]沿所述模具主体的周向,所述连接块具有间隔的设置有多个,且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模具主体的内侧;
[0008]所述矫正杆在所述模具主体的同一侧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其中,所述矫正杆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模具主体相连接;
[0009]所述打孔工装杆与所述矫正杆相垂直的设置,且所述打孔工装杆与所述矫正杆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同一侧;其中,所述打孔工装杆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模具主体相连接。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打孔工装杆的相对两端承靠在所述模具主体的侧面上,且所述打孔工装杆与所述矫正杆靠近所述模具主体的一侧相互嵌合的设置。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打孔工装杆的相对两端分别采用定位销与所述磨具主体连接。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模具主体呈矩形环状结构,其包括:长杆和与所述长杆垂直设置的短杆;
[0013]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所述长杆和所述短杆相连接的位置,且分别与所述长杆和所述短杆相连接;
[0014]所述矫正杆分别与所述短杆相平行的设置;
[0015]所述打孔工装杆与所述长杆相平行的设置。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长杆包括:至少一个长杆组件;
[0017]所述长杆组件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厚度小于所述长杆组件厚度的第一端部连接件;
[0018]所述短杆的厚度与所述长杆的厚度相一致,且包括:至少一个短杆组件;
[0019]所述短杆组件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厚度小于所述短杆组件厚度的第二端部连接件;
[0020]所述第一端部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件相互堆叠的设置,且叠加厚度与所述长杆或所述短杆的厚度相一致。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沿所述长杆组件的厚度方向,在所述长杆组件相对两端设置的所述第一端部连接件错位设置或同侧设置;
[0022]沿所述短杆组件的厚度方向,在所述短杆组件相对两端设置的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件错位设置或同侧设置。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沿所述矫正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矫正杆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脚,所述矫正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凸台;
[0024]所述支脚和所述支撑凸台处于所述矫正杆的同一侧;
[0025]所述支撑凸台远离所述矫正杆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打孔工装杆嵌合连接的凹槽。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模具主体连接所述矫正杆的一侧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吊环;
[0027]所述矫正杆远离所述模具主体的一侧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所述吊环。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沿所述打孔工装杆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打孔工装杆上间隔的设置有多个贯穿其本体的通孔,且所述通孔的轴向与所述模具主体的厚度方向相一致。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成型模具简单,各部分结构均是可拆装的,进而能够根据不同的产品外形进行相应的组装,以适应相应的产品生产,使用灵活。此外,通过在成型模具中设置矫正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保证模具主体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精度,对保证成品的结构尺寸有益。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复合材料成型模具设计成具有高集成化的设备,达到低成本高质量的成型效果,同时节省脱模时间,采用科学有效的拼装方法,节约拼装时间。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通过将打孔工装杆与矫正杆设置在模具主体的同一侧,可以方便的将矫正杆与打孔工装杆进行连接,进而在实现矫正杆对模具主体矫正的同时,还可以对打孔工装杆进行准确定位和矫正,从而有效保证打孔工装杆的位置精度,对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有益。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打孔工装杆4通过定位销固定支撑在模具主体上有效的保证了打孔工装杆的端部位置精度,同时结合矫正杆对打孔工装杆中部位置的连接有效的保证了打孔工装杆中间位置与端部位置的一致。此外,在模具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打孔工装杆采用端部承载在模具主体上,而中间位置嵌入在矫正杆下侧的方式,实现了在模具主体厚度方向上对打孔工装杆的准确限位。因此,通过打孔工装杆端部与模具主体连接,中间位置与矫正杆连接的方式,非常有效的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定位精度,极大的保证了本
专利技术的定位有效性和产品的成品良率。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通过打孔工装杆与矫正杆相互嵌合的连接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打孔工装杆的整体刚性,进而有效使得打孔工装杆对模具主体结构起到加强作用,有效的保证了模具主体短边的相对位置精度,进一步保证了整个模具主体的结构稳定性。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本专利技术利用矫正杆件及打孔工装矫正尺寸,成型精度高、累积误差小。同时,采用螺栓、定位销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易拆装,易脱模。
附图说明
[0035]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大型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的立体图;
[0036]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大型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在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主体(1),连接块(2),矫正杆(3),打孔工装杆(4);所述模具主体(1)为规则形状的环状结构;沿所述模具主体(1)的周向,所述连接块(2)具有间隔的设置有多个,且所述连接块(2)位于所述模具主体(1)的内侧;所述矫正杆(3)在所述模具主体(1)的同一侧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其中,所述矫正杆(3)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模具主体(1)相连接;所述打孔工装杆(4)与所述矫正杆(3)相垂直的设置,且所述打孔工装杆(4)与所述矫正杆(3)处于所述模具主体(1)的同一侧;其中,所述打孔工装杆(4)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模具主体(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工装杆(4)的相对两端承靠在所述模具主体(1)的侧面上,且所述打孔工装杆(4)与所述矫正杆(3)靠近所述模具主体(1)的一侧相互嵌合的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工装杆(4)的相对两端分别采用定位销与所述磨具主体(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1)呈矩形环状结构,其包括:长杆(11)和与所述长杆(11)垂直设置的短杆(12);所述连接块(2)设置于所述长杆(11)和所述短杆(12)相连接的位置,且分别与所述长杆(11)和所述短杆(12)相连接;所述矫正杆(3)分别与所述短杆(12)相平行的设置;所述打孔工装杆(4)与所述长杆(11)相平行的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复合材料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11)包括:至少一个长杆组件(111);所述长杆组件(111)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厚度小于所述长杆组件(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名扬邵倩男陈超吕凡荣黄成黄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曙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