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大数据的可信息共享的人脸识别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脸识别
,具体为基于大数据的可信息共享的人脸识别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现有的人脸识别装置存在一下问题:
[0003]1.由于使用者的身高不同,在装置使用时会存在采集不全面的情况发生,采集不全面会导致后期的识别不成功。
[0004]2.现有装置只是根据系统内的设定进行采集,无法进行数据的互通,也无法根据实时采集视频信息与往期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可信息共享的人脸识别装置及其方法,升降器与第一固定装置的配合可以让装置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自动进行高度调试,装置通过摄像头上设置有热感应装置对使用者进行锁定,预摄系统通过摄像头进行人脸视频聚焦与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大数据的可信息共享的人脸识别装置,包括升降器(1)、第一固定装置(2)、第二固定装置(3)和操作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1)底端与第二固定装置(3)连接,升降器(1)外侧与第一固定装置(2)连接,第一固定装置(2)上端安装操作装置(4),操作装置(4)内设置有预摄系统(5)、人脸采集系统(6)和采集识别系统(7),预摄系统(5)的输出端与人脸采集系统(6)的输入端数据传输连接,人脸采集系统(6)的输出端与采集识别系统(7)的输入端数据传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可信息共享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1)包括杆体(101)、杆体内腔(102)、升降杆(103)、升降杆螺纹(104)、电机(105)、电机轴(106)、上电机固定块(107)和下电机固定块(108),杆体(101)内开设有杆体内腔(102),杆体内腔(102)中安装升降杆(103),升降杆(103)外壁开设有升降杆螺纹(104),电机(105)底端与电机轴(106)上端连接,电机轴(106)底端与上电机固定块(107)上端连接,上电机固定块(107)底端与下电机固定块(108)上端连接,下电机固定块(108)底端与杆体(101)上端连接,并且电机轴(106)底端穿过上电机固定块(107)、下电机固定块(108)和杆体(101)延伸至杆体内腔(102)与升降杆(103)上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可信息共享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包括竖杆(21)、横杆(22)、横杆槽(23)、第一螺纹孔洞(24)和内螺纹(25),竖杆(21)一端与横杆(22)一侧连接,横杆(22)上端开设有横杆槽(23),竖杆(21)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洞(24),第一螺纹孔洞(24)内壁一周开设有内螺纹(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可信息共享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3)包括立柱(31)、立柱块(32)、第一固定螺栓(33)、支架腿(34)和固定盘(35),立柱(31)上端与立柱块(32)底端连接,立柱块(32)上端安装第一固定螺栓(33),立柱(31)外壁一周与支架腿(34)一端连接,支架腿(34)设置有多组,每组支架腿(34)底端分别安装固定盘(3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可信息共享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4)包括防护装置(41)、摄像头(42)、主机(43)和显示屏(44),主机(43)外侧设置有摄像头(42)和显示屏(44),摄像头(42)上设置有热感应装置,主机(43)上端拐角处设置有防护装置(4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可信息共享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41)包括第一防护块(411)、第二防护块(412)、第二螺纹孔洞(413)、第二固定螺栓(414)和第三固定螺栓(415),第一防护块(411)和第二防护块(412)底端分别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洞(413),第一防护块(411)通过第二固定螺栓(414)穿过第二螺纹孔洞(413)与操作装置(4)外侧螺纹连接,第二防护块(4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