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乘客出行时间评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2726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乘客出行时间评估系统,评估系统包括服务器,还包括感应模块、路况采集模块、评估模块、提示模块,感应模块用于对乘客的起点和终点进行感应,以确定出行起点和出行目的地;路况采集模块用于对起点和终点的路况进行采集,以配合评估模块进行评估;评估模块基于感应模块和路况采集模块的数据,对乘客对出行时间进行评估,以配合提示模块对乘客的出行时间进行提示;提示模块根据评估模块的评估数据,向乘客进行提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提示模块与评估模块的相互配合,使得评估的结果能向乘客进行提示,使得乘客能获得最佳的出行体验。佳的出行体验。佳的出行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乘客出行时间评估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出行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乘客出行时间评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共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运输方式,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目前城市公交系统的发展速度和服务水平还无法作为城市大规模出行需求的重要支撑,公交车延误、不准时现象频繁发生,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时段更为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居民对于公共交通的选择。
[0003]如CN107066723B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公交乘客上下车行为仿真方法,作为连接交通使用者和公交车的枢纽,公交停靠站承担着交通使用者完成出行的任务,然而公交停靠站却经常成为城市交通网络系统中的瓶颈。究其原因,除了道路资源不足导致的交通流拥挤之外,公交在公交站点停靠的次数过多、停站时间过长也是导致其运行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公交停靠站的高效运营对解决整个交通网络畅通具有重要意义,减少公交车在公交停靠站处的延误时间,对于提高公交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作用重大。
[0004]另一种典型的如CN105702035B的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利用历史公交数据评估乘车难易程度的方法,现有的智能手机软件和相关应用,主要为乘客提供公交路线及站点的查询、车辆离站位置等一些以公交车为主体的位置信息,缺乏以公交车上乘客为主体的乘车体验信息,如车站等车人数、公交车内乘客数量,不能帮助乘客对乘车出行的体验预先了解。
[0005]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出行预测不精准、评估手段滞后性大、体验性差和智能程度较低等等问题,作出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乘客出行时间评估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乘客出行时间评估系统,所述评估系统包括服务器,还包括感应模块、路况采集模块、评估模块、提示模块,
[0009]所述感应模块用于对所述乘客的起点和终点进行感应,以确定出行起点和出行目的地;
[0010]所述路况采集模块用于对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的路况进行采集,以配合所述评估模块进行评估;
[0011]所述评估模块基于所述感应模块和路况采集模块的数据,对所述乘客对出行时间进行评估,以配合所述提示模块对乘客的出行时间进行提示;
[0012]所述提示模块根据所述评估模块的评估数据,向所述乘客进行提示;
[0013]所述路况采集模块包括采集单元和预测单元,所述采集单元用于对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的路况和人流量进行采集;所述预测单元根据所述采集单元和人流量对路况的状态数据进行路况预测;
[0014]所述采集单元设置在各个道路上,并获取各个经过的车辆的信号,以甄别各个路段中的车流量;
[0015]所述采集单元包括信号采集探头、人流捕获探头和数据存储器,所述信号采集探头用于对乘客出发的起点、终点、以及两者之间的道路相关联的车流定位信号进行采集;
[0016]所述人流捕获探头用于对与乘客出发的起点、终点、以及两者之间的道路相关联的候车区域的人流进行图像数据的采集;
[0017]所述数据存储器用于对所述信号采集探头和人流捕获探头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
[0018]所述预测单元根据信号采集探头的数据计算车流拥堵指数Delay,所述车流拥堵指数Delay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0019][0020]式中,c为调整系数,其值与所述信号采集探头的采集周期有关;e为车辆的定位信号的误差,其值由信号采集探头的参数确定;S为观测路段长度,其值为乘客确定的起点和终点所途径的路程;N为检测时间段内车辆数;v
i
为第i个车辆的瞬时速度,满足:
[0021][0022]式中,t为车辆定位信号传输时间间隔;x
i
为车辆定位信号在i时刻的经度值;y
i
为车辆定位信号在i时刻的纬度值;
[0023]所述预测单元根据人流捕获探头的人流数据,计算候车区域k人流影响指数Affect
k
,人流影响指数Affect
k
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0024][0025]式中,τ为候车区域最大的承受的人口密度基数,其值根据第j个检测点的最大容纳人数密度确定;F
kj
为第k个候车区域的第j个检测点的影响系数,其值满足:F
kj
=Q
kj
/S
kj
,其中,S
kj
为第k个候车区域的第j个检测点的面积,可根据候车区域的布局直接获得;a,b,c为权重;Q
kj
为第k个候车区域的第j个检测点的人流移动流量,其值与进入候车区域和离开候车区域的人数有关;D
kj
为第k个候车区域的第j个检测点人流的密度,满足:
[0026][0027]上式中,Q
kj
为第k个候车区域的第j个检测点的人流移动流量;Q
stop_j
为第k个候车区域第j个检测点人流的人口流动量;
[0028]所述预测单元根据车流拥堵指数Delay和候车区域k人流影响指数Affect
k
计算路况采集指数Tra,满足:
[0029]Tra=λ
·
Delay+η
·
Affect
k
[0030]式中,λ、η为权重;
[0031]所述预测单元将路况采集指数的值传输至所述评估模块中进行评估,以对乘客的出行时间进行预估。
[0032]可选的,所述感应模块包括感应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感应单元用于对移动终端的身份进行感应,并接收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后,配合所述接收单元对移动终端的出行数据进行接收;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出行数据;其中,所述出行数据包括起点、终点和预计花费的出行时间;
[0033]所述感应单元包括感应区域、感应件和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用于对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感应件传输的身份数据进行存储;所述感应区域用于存储所述感应件,以配合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出行数据进行采集;所述感应件设置在所述感应区域中,并对所述移动终端传输的出行数据进行感应。
[0034]可选的,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感应单元传输的出行数据,并将接收的出行数据传输至所述评估模块中进行评估。
[0035]可选的,所述评估模块包括评估单元和指导单元,所述评估单元基于所述感应模块和所述路况采集模块的数据对所述乘客对出行时间进行评估;所述指导单元根据所述评估单元的数据向所述乘客进行指导,以指导所述乘客出行;
[0036]所述评估单元将Tra与监控阈值Monitor比较,若存在:Tra<Monitor,则出行时间低于乘客设定的最大时间阈值,适合出行;
[0037]若存在:Tra>Monitor,则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乘客出行时间评估系统,所述评估系统包括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模块、路况采集模块、评估模块、提示模块,所述感应模块用于对所述乘客的起点和终点进行感应,以确定出行起点和出行目的地;所述路况采集模块用于对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的路况进行采集,以配合所述评估模块进行评估;所述评估模块基于所述感应模块和路况采集模块的数据,对所述乘客对出行时间进行评估,以配合所述提示模块对乘客的出行时间进行提示;所述提示模块根据所述评估模块的评估数据,向所述乘客进行提示;所述路况采集模块包括采集单元和预测单元,所述采集单元用于对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的路况和人流量进行采集;所述预测单元根据所述采集单元和人流量对路况的状态数据进行路况预测;所述采集单元设置在各个道路上,并获取各个经过的车辆的信号,以甄别各个路段中的车流量;所述采集单元包括信号采集探头、人流捕获探头和数据存储器,所述信号采集探头用于对乘客出发的起点、终点、以及两者之间的道路相关联的车流定位信号进行采集;所述人流捕获探头用于对与乘客出发的起点、终点、以及两者之间的道路相关联的候车区域的人流进行图像数据的采集;所述数据存储器用于对所述信号采集探头和人流捕获探头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所述预测单元根据信号采集探头的数据计算车流拥堵指数Delay,所述车流拥堵指数Delay根据下式进行计算:式中,c为调整系数,其值与所述信号采集探头的采集周期有关;e为车辆的定位信号的误差,其值由信号采集探头的参数确定;S为观测路段长度,其值为乘客确定的起点和终点所途径的路程;N为检测时间段内车辆数;v
i
为第i个车辆的瞬时速度,满足:式中,t为车辆定位信号传输时间间隔;x
i
为车辆定位信号在i时刻的经度值;y
i
为车辆定位信号在i时刻的纬度值;所述预测单元根据人流捕获探头的人流数据,计算候车区域k人流影响指数Affect
k
,人流影响指数Affect
k
根据下式进行计算:式中,τ为候车区域最大的承受的人口密度基数,其值根据第j个检测点的最大容纳人数密度确定;F
kj
为第k个候车区域的第j个检测点的影响系数,其值满足:F
kj
=Q
kj
/S
kj
,其中,S
kj
为第k个候车区域的第j个检测点的面积,可根据候车区域的布局直接获得;a,b,c为权
重;Q
kj
为第k个候车区域的第j个检测点的人流移动流量,其值与进入候车区域和离开候车区域的人数有关;D
kj
为第k个候车区域的第j个检测点人流的密度,满足:上式中,Q
kj
为第k个候车区域的第j个检测点的人流移动流量;Q
stop_j
为第k个候车区域第j个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樱卢俊文朱顺痣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