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时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270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时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非接触、非破坏、可连续无损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方法;提出的监测方法无需事先预埋测试装置,方便快捷且检测成本低,可建立套筒灌浆在线饱满度监测方法,指导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灌浆施工作业的正常进行,降低因灌浆不密实导致的结构安全风险,减少后期因维护造成的人员与资金投入,提升客户价值,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检测方法无需事先预埋测试装置,方便快捷且检测成本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检测方法能实时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能快速评价灌浆密实度,便于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实现非接触、非破坏、可连续无损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目的。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目的。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目的。

A method of real-time monitoring the plumpness of sleeve grou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时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实时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建造方式较为粗犷,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技术层面存在建筑保温性差、受气候影响明显;管理层面存在施工衔接混乱、生产施工管理不严;生态方面存在建筑垃圾多、环境污染大;同时,依赖于大量劳动力,导致施工成本高。为了解决传统建造方式带来的资源浪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开始深入推广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有效方式之一,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将以往在工地现场制作的结构转为工厂化生产,从而有效提高了结构质量,减少了污染,并降低了施工成本,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000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是预制构件的连接,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一种主要节点连接形式,通过使用套筒灌浆料将被连接钢筋锚固于灌浆套筒内,形成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从而将相邻的预制构件进行有效连接形成整体。灌浆套筒内灌浆饱满是保障钢筋有效连接、应力有效传递的前提,但受构件加工精度和灌浆施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灌浆过程中可能出现不饱满的情况,导致钢筋有效锚固长度缩短,达不到设计要求,给结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合适的套筒灌浆饱满度监测技术对于保障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0004]目前常用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方法有X射线成像技术、CT技术、超声法、预埋钢丝检测法、冲击回波法、钻孔内窥镜法、预埋传感器法、电阻法、压电阻抗识别法等。
[0005]现有的检测方法存在的缺陷是:
[0006]1、专利文件CN114113557A公开了一种钢筋套筒连接灌浆饱满度自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确定某一型号钢筋套筒插入端钢筋的最佳理论嵌入深度;步骤S2:确定钢筋套筒插入端钢筋的最佳嵌入深度;步骤S3:确定该型号的钢筋套筒在灌浆饱满时交流阻抗实部值的标准范围;步骤S4:将测量设备正负电极的导线分别与灌浆套筒两端的钢筋相连接;步骤S5:灌浆套筒内开始注浆,当出浆口有灌浆料流出时,用橡胶塞堵住出浆口,继续灌浆片刻后停止注浆;步骤S6:实时读取灌浆饱满度感知信号的数值,将其与灌浆饱满的标准范围进行比较,得出套筒灌浆是否饱满。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套筒在施工过程中的灌浆饱满度难以监测的问题”;
[0007]2、专利文件CN109029630A公开了一种灌浆套筒的浆面检测及补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制件的拼装;(2)浆面检测及补浆装置的安装;(3)注浆;(4)灌浆套筒内浆面检测:观测显示管内浆面高度变化,直至注浆完成后浆液凝固,当观测到显示管浆液液面下降或注浆完成后显示管内浆面高度低于预定高度,则进行步骤(5);(5)补浆:将注浆装置与补浆管相连,通过补浆装置对灌浆套筒内进行补浆。本专利技术能够观测到注浆过程中灌浆套筒中浆液高度以及浆液高度变化情况,从而为确保灌浆饱满度提供实时监测数据,而且当浆液出现损失时及时进行浆液补灌,从而确保灌浆套筒内浆液的饱满度符合质量要求。本
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可保证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
[0008]3、专利文件CN111075119A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节点质量监测用的灌浆套筒、监测装置、监测系统、方法及应用,“其技术要点在于,在套筒本体的侧面开设有:排浆口以及注浆口,注浆口设置于排浆口的下方;在排浆口以及注浆口之间的套筒本体内侧设置有竖向延伸的埋置内槽;采用密实度结果监测+使用过程监测监控的方法,来保证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安全性。采用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节点质量监测用的灌浆套筒、监测装置、监测系统、方法及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质量”,但是以上方法一部分属于事后检测,此时灌浆料已凝结硬化,在检测出灌浆不饱满时需补灌浆,对于无法补灌的部位,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灌浆密实度;另一部分方法可在灌浆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灌浆饱满度,但均需事先布置测试装置,不但提高了检测工作量,且增大了检测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时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时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套筒灌浆、S2扫描、S3红外热成像和S4控制灌浆,所述S1套筒灌浆中的凝胶材料主要以水泥为主,所述S1套筒灌浆的灌浆套筒为采用铸造工艺或机械加工工艺制造的金属套筒,所述S1套筒灌浆的灌浆速度为2~7L/min。
[0011]优选的,所述S3红外热成像包括对浆料温度检测、墙体温度检测、套筒温度检测、预制构件温度检测。
[0012]更优选的,所述S3对浆料温度检测包括检测浆料温度分布、对温度分布进行形成的热像图进行观察。
[0013]更优选的,所述红外热成像检测设备的热灵敏度≤50mK、探测器像素≥320
×
240像素、最小成像距离0.1m。
[0014]优选的,所述进行S2扫描时,从被测部位的左侧30

60cm处开始到被测部位右侧的30

60cm处结束。
[0015]优选的,所述S2扫描从被测部位的上方20

50cm处开始到被测部位下方0

40cm处结束。
[0016]优选的,所述S4控制灌浆根据热成像图评价套筒灌浆饱满度,发现有灌浆不饱满的情形时,及时打开灌浆仓注浆口胶塞,注浆口处进行补灌浆施工,直至灌浆饱满后再次封堵进出浆口处胶塞。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套筒灌浆时灌浆部位的温度变化来评价套筒灌浆饱满度,该方法是一种非接触、非破坏、可连续无损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方法;提出的监测方法无需事先预埋测试装置,方便快捷且检测成本低;
[0019]2.通过本专利技术,可建立套筒灌浆在线饱满度监测方法,指导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灌浆施工作业的正常进行,降低因灌浆不密实导致的结构安全风险,少后期因维护造成的人员与资金投入,提升客户价值;
[0020]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检测方法能实时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能快速评价灌浆密实度,
便于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时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套筒灌浆、S2扫描、S3红外热成像和S4控制灌浆,所述S1套筒灌浆中的凝胶材料主要以水泥为主,所述S1套筒灌浆的灌浆套筒为采用铸造工艺或机械加工工艺制造的金属套筒,所述S1套筒灌浆的灌浆速度为2~7L/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红外热成像包括对浆料温度检测、墙体温度检测、套筒温度检测、预制构件温度检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对浆料温度检测包括检测浆料温度分布、对温度分布进行形成的热像图进行观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热成像检测设备的热灵敏度≤50mK、探测器像素≥32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刚李慧许泽权沈凡凡谢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诚锦建湖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