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38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包括透明基板、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绝缘层以及导电层。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设置于透明基板上,且其每一者包括前电极层、光电转换层以及背电极层。前电极层设置于透明基板上。光电转换层设置于前电极层上。背电极层设置于光电转换层上。绝缘层覆盖背电极层。导电层设置于绝缘层上且包括负极接触垫、正极接触垫以及中间极接触垫。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有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负极接触垫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电极层电性连接,正极接触垫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前电极层电性连接,且中间极接触垫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前电极层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电极层电性连接。极层电性连接。极层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000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太阳能电池,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在检测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否具有缺陷时,一般是利用量测装置对薄膜太阳能电池进行检测。当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双颗(dual)电池或更多颗电池的设计时,现有的检测方法并无法得知此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哪颗电池异常,而无从针对制造此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工艺进行改良或修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颖的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借由此中间极的设计可得知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哪个电池具有缺陷。
[0004]本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包括透明基板、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绝缘层以及导电层。透明基板包括中心区域以及环绕中心区域的外围区域。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设置于透明基板上,且其每一者包括前电极层、光电转换层以及背电极层。前电极层设置于透明基板上。光电转换层设置于前电极层上。背电极层设置于光电转换层上。绝缘层覆盖背电极层。导电层设置于绝缘层上且包括负极接触垫、正极接触垫以及中间极接触垫。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有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负极接触垫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电极层电性连接,正极接触垫与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前电极层电性连接,且中间极接触垫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前电极层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电极层电性连接。
[000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绝缘层包括暴露部分的前电极层的第一接触窗以及暴露部分的背电极层的第二接触窗,导电层借由第一接触窗与前电极层电性连接,且导电层借由第二接触窗与背电极层电性连接。
[000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还包括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且中间极接触垫包括第一中间极接触垫、第二中间极接触垫以及第三中间极接触垫,其中第一中间极接触垫与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前电极层以及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电极层电性连接,第二中间极接触垫与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前电极层以及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电极层电性连接,且第三中间极接触垫与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前电极层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电极层电性连接。
[000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数量为n个,中间极接触垫的数量为n

1个,且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000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以串联的方式连接。
[000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每一者包括m个太阳能电池,且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00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时,太阳能电池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00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中间极接触垫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0.02毫米,且中间极接触垫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0.02毫米。
[00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中间极接触垫在第一方向上位于负极接触垫与正极接触垫之间。
[00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中间极接触垫与负极接触垫之间的距离大于0.02毫米,且中间极接触垫与正极接触垫之间的距离大于0.02毫米。
[0014]基于上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颖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借由使此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中间极接触垫而可得知是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何者具有缺陷。基于此,在对本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进行检查后可同时获知正常运作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异常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而可于后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针对异常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部分作出设计的改良或修正。
附图说明
[0015]图1A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俯视示意图。
[0016]图1B为图1A中的剖线A

A

、剖线B

B

以及剖线C

C

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1C为图1A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设置有负极接触垫、正极接触垫与中间极接触垫的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2A、图2B与图2C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检测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2D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路图。
[0020]图3A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3B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路图。
[0022]图4A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路图。
[0023]图4B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将详细地参考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图式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本技术亦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体现,而不应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图式中的层与区域的厚度会为了清楚起见而放大。相同或相似的参考号码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下段落将不再一一赘述。另外,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
[0025]图1A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俯视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的剖线A

A

、剖线B

B

以及剖线C

C

的剖面示意图,且图1C为图1A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设置有负极接触垫、正极接触垫与中间极接触垫的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薄膜太阳能电池10为包括有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彼此串联的设计。举例而言,薄膜太阳能电池10可为包括双颗(dual)电池或更多颗电池的设计,本技术不以此为限。
[0026]请同时参照图1A与图1B,在本实施例中,薄膜太阳能电池10包括透明基板100、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绝缘层300以及导电层400。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基板100的材料可为玻璃、透明树脂或其他合适的透明材料。上述的透明树脂可例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醚或聚醯亚胺。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板100的材料为玻璃。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设置于透明基板100的一侧上的部分区域。详细地说,本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0例如是一种复板型薄膜太阳能电池。上述的复板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是意指环境光是照射到透明基板100的未设置有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的一侧,且穿透透明基板100后进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00的内部。
[0029]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薄膜太阳能电池10具有中心区域CA以及环绕中心区域CA的外围区域PA。透明基板100例如全面性地设置在中心区域CA以及外围区域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板,包括中心区域以及环绕所述中心区域的外围区域;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上,且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每一者包括;前电极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上;光电转换层,设置于所述前电极层上;以及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光电转换层上;绝缘层,复盖所述背电极层;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且包括负极接触垫、正极接触垫以及中间极接触垫,其中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其中所述负极接触垫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背电极层电性连接,所述正极接触垫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前电极层电性连接,且所述中间极接触垫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前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背电极层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括暴露部分的所述前电极层的第一接触窗以及暴露部分的所述背电极层的第二接触窗,所述导电层借由所述第一接触窗与所述前电极层电性连接,且所述导电层借由所述第二接触窗与所述背电极层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中间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还包括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第四太阳能电池单元,且所述中间极接触垫包括第一中间极接触垫、第二中间极接触垫以及第三中间极接触垫,其中所述第一中间极接触垫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前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三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背电极层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哲耀戴琛琮
申请(专利权)人: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