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式单丝集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16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在醋酸纤维素丝在加工过程中,醋酸纤维素丝束从纺丝筒通过集束器时,现有的集束器在较宽的丝束带通过底部凹槽,对丝束带的挤压收拢,造成丝束带边部厚薄不均匀,且在加工过程中针对不用规格的丝束带需要更换不同集束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分段式单丝集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集束器上部、集束器下部和连接螺栓;所述集束器上部和集束器下部上分别开设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连为一体;所述集束器下部设有底部凹槽,底部凹槽的截面为圆弧倒角。为圆弧倒角。为圆弧倒角。

A segmented monofilament bunc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段式单丝集束器


[0001]本技术涉及醋酸纤维素丝束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分段式单丝集束器。

技术介绍

[0002]醋酸纤维素丝是一种精密过滤材料,主要用于制作香烟滤嘴,能显著降低烟气中的焦油及亚硝酸胺等有害成分;另外就是用作医用过滤器材,如血液过滤器材等;同时它也可用于纺丝,带有丝绸的光泽,用作高级西服服装的衬里。
[0003]醋酸纤维素丝在加工过程中,醋酸纤维素丝束从纺丝筒经过集束器,将丝束均匀收拢,而后进行下一步加工。现有的集束器工作过程中,将分散成圆柱状的多根单丝纤维通过一缝隙状设备和集束器后形成一束扁平状固定宽度的丝束带,丝束通过集束器上的凹槽时,较宽的丝束带被挤压收拢变成和凹槽一样的宽度丝束带进入后续设备。在较宽的丝束带通过底部凹槽时,凹槽边部对丝束带的挤压作用虽然起到的收拢作用,也造成了丝束带特别是边部厚薄的不稳定性。同时在生产不同规格宽度的丝束带时需使用相应凹槽宽度的集束器,就需对集束器进行整体更换,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在醋酸纤维素丝在加工过程中,醋酸纤维素丝束从纺丝筒通过集束器时,现有的集束器在较宽的丝束带通过底部凹槽,对丝束带的挤压收拢,造成丝束带边部厚薄不均匀,且在加工过程中针对不用规格的丝束带需要更换不同集束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分段式单丝集束器。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分段式单丝集束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集束器上部、集束器下部和连接螺栓;所述集束器上部和集束器下部上分别开设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连为一体;所述集束器下部设有底部凹槽,底部凹槽的截面为圆弧倒角。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凹槽在轴线方向上至少分为倾斜角不同的两段;
[0008]所述底部凹槽的截面圆弧与底部凹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倒角,且两侧倒角轴对称。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凹槽在轴线方向上分为倾斜角不同的三段,分别为入槽段、过渡段和出槽段。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入槽段和出槽段的截面包括第三圆弧以及在第三圆弧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倒角的倒角为R0.5mm;
[0012]所述第二倒角的倒角为R1mm;
[0013]所述第三圆弧的半径为R2.5mm的圆弧底,弧顶到凹槽底面高度为1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段的倾斜角为45
°

[0015]所述入槽段和出槽段均为倒角为R3mm的圆弧边。
[0016]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凹槽的宽度为2.5mm、4mm或6mm。
[00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螺栓为锥形沉头内六方螺栓。
[0018]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单丝集束器是基于原有集束器基础上改造,将原有集束器的凹槽底部由平底改为圆弧底,圆弧底和凹槽侧面做圆弧过渡,对丝束带通过凹槽是起单一方向上的约束力,是丝带朝单一方向上聚集收拢,而不是随意收拢,有效消除丝带通过凹槽时的厚薄波动,和边部多根单丝纤维的上下波动;通过本集束器后的丝束带厚薄及边部波动消除,稳定性增加,对下工序的丝带上油均匀性有明显改善。对下工序总丝带的并丝稳定性有效提高,对后续丝带的卷曲稳定性带来有效改善。
[0020]2、本技术提供的分段式单丝集束器,将集束器分为两部分,上部和原来一样固定在纺丝机设备上,下部凹槽部分和上部采用螺栓连接,拆卸方便。下部凹槽部分加工时可加工多种宽度规格的凹槽,在不拆除集束器上部的前提下,可实现凹槽宽度的快速更换,满足生产不同宽度规格丝束带的需求。相比原集束器,在不需要拆除整个集束器的前提下,可以快速切换凹槽部分,缩短切换集束器的时间,减少拆除工作量,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更换期间的废品产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集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现有集束器工作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分段式单丝集束器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分段式单丝集束器底部凹槽放大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
集束器上部,2

底部凹槽,3

集束器下部,4

连接螺栓;
[0027]21

入槽段,22

过渡段,23

出槽段;
[0028]231

第一倒角,232

第二倒角,233

第三圆弧。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分段式单丝集束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用于醋酸纤维生产过程中的单丝集束器为一个整体,集束器上部1通过螺栓固定在纺丝筒出口,纺丝筒出来的一股有多根单丝纤维分散成的圆柱状丝束带通过集束器上部1与集束器下部3的台阶,将丝束带变成扁平状有一定宽度的丝束带,顺次再通过集束器的底部凹槽2后形成一束扁平状固定宽度的丝束,多根单丝纤维在通过底部凹槽2时会出现不规则方向的聚拢,使得丝束带出现厚薄波动,边部薄厚不均匀的情况。
[0031]如图3所示,在现有单丝集束器的基础上改造,本实施例分段式集束器包括集束器上部1、集束器下部3、底部凹槽2和连接螺栓4。
[0032]集束器上部1和集束器下部3上分别开设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4连为一体,连接螺
栓4可采用锥形沉头内六方螺栓。
[0033]将现有集束器底部凹槽2的凹槽由平底改为圆弧底,圆弧和凹槽侧面做圆弧过渡。底部凹槽2的凹槽的边部棱线做圆弧倒角,减少和丝带的摩擦消除了丝带的磨损,对丝束带的飞花降低起到积极作用。底部凹槽2的圆弧在丝束带和底部接触时有朝圆弧圆心方向收拢丝带的作用力,相比原凹槽底部,作用力超一个方向聚拢丝带而不是边部丝束带上下波动。本新型集束器使用后对丝束带的并丝稳定性大大改善,对改善产品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0034]底部凹槽2和侧面切线处做一定角度的圆角,本实施例中凹槽底部和侧面切线处设计了三段不同的倒角,从凹槽侧边上端到底部中心对称,第一倒角231是凹槽的四条棱线做R0.5mm的圆弧倒角,减少棱线对丝带边部的摩擦,第二倒角232是凹槽的侧面和底面的相接处做R1mm的倒角,第三圆弧233是凹槽底面加工成R2.5mm的圆弧底,弧顶到凹槽底面高度为1mm。
[0035]第二倒角232和丝带边部接触时有朝圆弧圆心方向收拢丝带的作用力,相比原凹槽底部,作用力超一个方向聚拢丝带而不是边部丝束带上下波动无规则聚拢。凹槽的第三圆弧233可以适当调整丝带和底部的接触距离,以调整下道工序丝带与设备的接触紧密程度(可以调整丝带的上油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式单丝集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束器上部(1)、集束器下部(3)和连接螺栓(4);所述集束器上部(1)和集束器下部(3)上分别开设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4)连为一体;所述集束器下部(3)设有底部凹槽(2),底部凹槽(2)的截面为圆弧倒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单丝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凹槽(2)在轴线方向上至少分为倾斜角不同的两段;所述底部凹槽(2)的截面圆弧与底部凹槽(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倒角,且两侧倒角轴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段式单丝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凹槽(2)在轴线方向上分为倾斜角不同的三段,分别为入槽段(21)、过渡段(22)和出槽段(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段式单丝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槽段(21)和出槽段(23)的截面包括第三圆弧(233)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双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惠大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