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911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0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的表面设置有Sharklet微结构;其中,所述Sharklet微结构分布于所述手套本体的全部或部分表面;并且,所述Sharklet微结构在所述手套本体的全部或部分表面均匀或不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手套的表面设置Sharklet微结构,通过手套表面微观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手套表面的自由能,抑制微生物在手套表面的接触转移,从而实现抗菌、抑菌的功效。抑菌的功效。抑菌的功效。

Gloves with micro nano structure on the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手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用品,具体涉及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手套。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手套通常仅在材质、厚薄、长度等外部设计上作简单区分,而在其结构上并无过多设计,因此手套的功能性较为单一,仅能满足基础的使用需求。实际上,手套、尤其是医用防护手套,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接触到其它物体表面,而表面接触通常是细菌、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因此,人们在使用手套时,接触到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其它物体,则极易造成细菌、真菌、病毒的传播,对人们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手套的抗菌、抑菌功能则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医疗场景以及新冠疫情的背景之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手套,其通过利用Sharklet微结构在微观上的物理性质的改变,使得手套产生微观物理形态改变,进而抑制微生物在手套表面的接触转移,从而实现抗菌、抑菌的功效。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其中:所述手套本体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Sharklet微结构。
[000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Sharklet微结构分布于所述手套本体的全部或部分表面。
[000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Sharklet微结构在所述手套本体的全部或部分表面均匀或不均匀分布。
[0008]进一步地:所述Sharklet微结构的结构特征为a*b*c SK/ISK,其中,a为Sharklet微结构的宽度,b为相邻Sharklet微结构之间的间隙,c为Sharklet微结构的高度/深度,SK指的是凸出的微结构,ISK指的是凹陷的结构。
[0009]进一步地:a为1微米

100微米,b为1微米

100微米,以及,c为1微米

100微米。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Sharklet微结构的结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2*2*3SK/ISK、5*3*4SK/ISK或10*5*4SK/ISK。
[0011]优选的是:各Sharklet微结构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结构特征。
[00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手套本体的表面还设置有宏观纹理。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宏观纹理包括但不限于小牛皮纹、小羊皮纹、磨砂纹或荔枝纹。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手套本体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CPE、TPE、PE、PVC、丁腈或乳胶。
[0015]Sharklet技术无需额外添加任何添加剂或化学试剂,不改变产品材质,不会产生耐药的超级细菌,对人体绝对安全,且抗菌作用持续有效。本技术通过在手套的表面设置Sharklet微结构,通过手套表面微观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手套表面的自由能,从而实现
1)抑制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的粘附;2)抑制表面人体分泌物粘附;以及3)改变液体接触角等效果,从而有效避免微生物的接触转移,最终实现保护医患健康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示出了本技术所述的表面具有微结构的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本技术所述手套表面的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表面具有微结构的手套,其包括手套本体1,所述手套本体1可采用已知的分指手套、连指手套、半指手套、五指手套等形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所述手套本体1的表面形成有若干个Sharklet微结构11,其均匀或不均匀地分布于所述手套本体1的全部或部分表面上,并且,所述Sharklet微结构11的结构特征可以a*b*c SK/ISK来表示,其中,a为Sharklet微结构11的宽度,且介于1微米

100微米之间,b为相邻Sharklet微结构11之间的间隙,且其介于1微米

100微米之间,c为Sharklet微结构11的高度/深度,且其也于1微米

100微米之间。其中,SK指的是凸出的微结构,ISK指的是凹陷的结构。特别地,所述Sharklet微结构11的结构特征优选为2*2*3SK/ISK(即,2μm*2μm*3μm SK/ISK,下同)、5*3*4SK/ISK或10*5*4SK/ISK。
[0020]此外,手套本体1表面的各Sharklet微结构11可具有相同或不同,进一步优选不同的结构特征,且上述Sharklet微结构11可与其它宏观纹理结合设置于手套本体1的表面,所述宏观纹理可以是但不限于小牛皮纹、小羊皮纹、磨砂纹以及荔枝纹等。特别地,在本技术中,所述手套本体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氯化聚乙烯(CPE)、热塑性弹性体(TPE)、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丁腈、乳胶等。
[0021]在本技术中,上述具有Sharklet微结构的手套,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对于CPE、TPE、PE材质,首先,通过压印、UV层压等方式在手套原料上加工出具有Sharklet微结构的手套原料,然后,通过已知的手套加工工序将其制成手套成品。对于丁腈、乳胶以及PVC材质,先通过在手套模具表面上做好Sharklet纹路,然后通过浸胶或蘸胶方式,在手套壁附上Sharklet微结构,然后通过固化、烘干等已知的手套加工工序将其制成Sharklet手套。与现有的其他抗菌技术相比,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抑制微生物在手套表面的接触转移,进而达到抗污效果:
[0022]首先,Sharklet微结构可显著增加材料表面的疏水性,从而抑制液体与表面的接触。由于微生物通常通过液体(如体液)或小液滴(如飞沫)的形式污染介质表面,因而,超疏水表面是新型抗菌表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0023]其次,微结构凹凸不平的沟壑结构导致微生物与表面的有效作用面积显著减小,从而减弱微生物与表面的接触与转移;
[0024]第三,即便少量液体停留在微结构表面,这些液体蒸发时,其中携带的微生物在毛细作用下沉降到微结构底部,因而不易转移至接触碟(实验室测试条件)或触碰表面的潜在宿主(实际运用条件)。
[0025]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
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的技术范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本体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Sharklet微结构,所述Sharklet微结构的结构特征为a*b*c SK/ISK,其中,a为Sharklet微结构的宽度,b为相邻Sharklet微结构之间的间隙,c为Sharklet微结构的高度/深度,SK指的是凸出的微结构,ISK指的是凹陷的结构,所述a为1微米

100微米,b为1微米

100微米,c为1微米

100微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Sharklet微结构分布于所述手套本体的全部或部分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Sharklet微结构在所述手套本体的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德周
申请(专利权)人:鲨利生物科技海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