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叉车扶手及具有其的叉车
[0001]本技术涉及叉车
,具体涉及一种叉车扶手及具有其的叉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叉车行业向电动化的转型,人们对叉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动叉车操作位置一般配置扶手用于支撑操作者的手臂,缓解操作者手臂长时间工作的疲劳,也便于叉车各个动作的操作控制。但目前大部分的叉车扶手都是固定式的,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要求,很难满足不同身高人群和不同操作习惯的操作者的使用需求。
[0003]目前虽然有部分叉车扶手采用了高度可调的设计,但大多的叉车扶手的高度调节仅通过一组伸缩套杆实现,由于仅设置一组伸缩套杆,操作者在调节扶手高度时,扶手本体很容易发生自旋转,稳定性差,影响扶手的固定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叉车扶手,存在的扶手本体易发生旋转,稳定性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叉车扶手及具有其的叉车。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叉车扶手,包括扶手本体、扶手底座以及设置在扶手本体和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本体(1)、扶手底座(2)以及设置在扶手本体(1)和扶手底座(2)之间的高度调节机构(3),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包括:伸缩杆(31),为多个,固定设置在所述扶手本体(1)的底部;外套杆(32),为多个,固定设置在所述扶手底座(2)上,多个伸缩杆(31)一一对应地伸入至多个外套杆(32)内,并可沿所述外套杆(32)上下移动,以调整扶手本体(1)的高度;固定件(33),适于在所述扶手本体(1)调整至预设高度时,至少固定其中一组伸缩杆(31)和外套杆(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还包括:弹性复位件(34),设置在至少一组伸缩杆(31)和外套杆(32)之间,适于向所述扶手本体(1)施加向上移动的推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伸缩杆(311)和第二伸缩杆(312),所述外套杆(32)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外套杆(321)和第二外套杆(322);所述第一伸缩杆(311)可沿所述第一外套杆(321)上下移动,所述第二伸缩杆(312)可沿所述第二外套杆(322)上下移动,所述第一伸缩杆(311)与第一外套杆(321)、以及第二伸缩杆(312)与第二外套杆(322)之间分别设置有所述弹性复位件(3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叉车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311)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固定件(33)配合的连接孔(3111),所述第一外套杆(321)上设置有可供所述固定件(33)上下移动的条形限位孔(3211);所述固定件(33)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保卫,冯振礼,庄钦河,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