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固体蓄热设备与电极锅炉结合的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1345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固体蓄热设备与电极锅炉结合的供暖系统,第一换热器通过第一管和第二管连接电固体蓄热设备,还连接用于向用户端输送供暖热水的第四管以及用于用户端回水的第五管;第二换热器通过第八管和第九管连接电极锅炉,还通第三管连接所述第四管并通过第六管连接所述第五管。采用电固体蓄热设备将低谷时段电能转换成热能储存,在峰电时段放热进行供暖;并采用电极锅炉设备,对于低谷时段需要供热的建筑直接进行供暖,此时电固体蓄热设备只进行蓄热运行。能够充分利用夜间电网过剩的低谷电能进行蓄热,白天高峰时进行供暖,充分利用低谷电价优势,降低了运行费用。降低了运行费用。降低了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固体蓄热设备与电极锅炉结合的供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电固体蓄热设备和电极锅炉提供热源的供暖系统。
[0002]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低谷时段电价蓄热进行大规模供暖的供暖系统,主要用于大面积建筑冬季供暖,也可用于工业蓄热、电厂调峰及风力发电供暖领域。

技术介绍

[0003]目前可用于低谷电蓄能采暖的装置主要有电极式热水锅炉和固体电蓄热设备,它们各有优缺点,单独用于低谷电蓄能大面积采暖并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电极锅炉优点是设备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综合能效高(99.5%以上),缺点是电极锅炉本身不具备蓄能功能,如果蓄能需要另外配置蓄能水罐,大容积蓄水罐只能采用非承压罐,蓄热温度不能高于95℃,大面积采暖需要供暖温度较高(通常不低于80℃),因此水罐蓄热可利用温差很小,造成整个电极水蓄热系统造价过高、占地面积过大,用于低谷电蓄能采暖不经济甚至不可行。固体蓄热设备本身具备蓄能功能,蓄能密度高,适于大面积低谷电蓄能采暖。固体蓄热设备因需要热空气作为热交换介质,风机耗电及保温损失造成热效率不高于96%,同时热合金作为电热元件,使用寿命一般不高于20000小时,电蓄热设备造价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固体蓄热设备与电极锅炉结合的供暖系统,将电加热式固体蓄热设备和电极锅炉进行有机组合,利用各自优势,为系统安全、运行可靠并且经济合理的大面积供暖提供技术保障。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电固体蓄热设备与电极锅炉结合的供暖系统,包括电极锅炉和电固体蓄热设备,还包括用于向用户端输送供暖热水的第四管以及用于用户端回水的第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分别通过带有控制阀的第一管和带有控制阀的第二管连接所述电固体蓄热设备的出水口和进水口,第一换热器还分别通过控制阀连接所述第四管和第五管;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分别通过带有控制阀的第八管和带有控制阀的第九管连接所述电极锅炉的供水端和回水端,第二换热器还通过带有控制阀的第三管连接所述第四管并通过带有控制阀的第六管连接所述第五管。
[0007]优选地,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制软化水设备,该制软化水设备的进水口连接有用于接入自来水的第七管,该制软化水设备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低位软化水箱和高位软化水箱;其中高位软化水箱与所述第九管相连接;其中低位软化水箱通过第三泵连接所述第五管。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上连接有第一泵用于为电固体蓄热设备与第一换热器之间的水循环提供动力;第五管连接有第二泵用于为用户端循环水环提供动力;所述第九管连接有第四泵用于为电极锅炉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水循环提供动力。
[0009]优选地,所述第九管分别连接有定压装置和加药装置。
[0010]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采用电固体蓄热设备将低谷时段电能转换成热能储存,在峰电时段放热进行供暖;并采用电极锅炉设备,对于低谷时段需要供热的建筑,直接利用低谷电能进行供暖,此时电固体蓄热设备只进行蓄热运行。能够充分利用夜间电网过剩的低谷电能进行蓄热,白天高峰时进行供暖,充分利用低谷电价优势,降低了运行费用;系统利用低谷时段供暖也起到了电网削峰、调峰的作用。(2)本技术系统增加了电极锅炉设备,大大降低了系统初期投资,节省了供热站占地面积,提高了系统供暖的安全性和调配行。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供暖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电固体蓄热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1、电极锅炉;2、电固体蓄热设备;2

1、风

水型热管式换热器;2

2、高温变频风机;2

3:蓄热砖;2

4:电加热器;2

5、进风管;2

6、回风管;3、第一换热器;4、低位软化水箱;5、制软化水设备;6、第二换热器;7、高位软化水箱;8、定压装置;9、加药装置;B1、第一泵;B2、第二泵;B3、第三泵;B4、第四泵;G1、第一管;G2、第二管;G3、第三管;G4、第四管;G5、第五管;G6、第六管;G7、第七管;G8、第八管;G9、第九管;F1、第一阀;F2、第一阀;F3、第二阀;F4、第四阀;F5、第五阀;F6、第六阀;F7、第七阀;F8、第八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0016]如图1,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供暖系统包括电极锅炉1和电固体蓄热设备2。还包括用于向用户端输送供暖热水的第四管G4以及用于用户端回水的第五管G5。
[0017]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3,第一换热器3的管程分别通过带有第一阀F1的第一管G1和带有第二阀F2的第二管G2连接所述电固体蓄热设备2的出水口和进水口。第一换热器3的壳程分别通过第三阀F3和第四阀F4连接所述第四管G4和第五管G5。来自电固体蓄热设备2的热水在第一换热器3中释放热能后返回电固体蓄热设备2循环加热,在第一换热器3中被加热的水经第四管G4输送至用户端为用户供暖,经第五管G5返回的水进入第一换热器3循环加热。电固体蓄热设备2的水也可以流经第一换热器3的壳程,相应地,连接用户端的水则流经第一换热器3的管程。
[0018]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6,第二换热器6的管程分别通过带有第八阀F8的第八管G8和带有第七阀F7的第九管G9连接所述电极锅炉1的供水端和回水端,第二换热器6的壳程通过带有第五阀F5的第三管G3连接所述第四管G4并通过带有第六阀F6的第六管G6连接所述第五管G5。经第八管G8进入第二换热器6的热水释放热能后经第九管G9返回电极锅炉1循环加热,在第二换热器6中被加热的水依次经第三管G3和第四管G4输送至用户端为用户供暖,经第五管G5返回的水进入第二换热器6循环加热。连接电极锅炉1的水也可以流经第二换热器6的壳程,相应地,连接用户端的水则流经第二换热器6的管程。
[0019]进一步地,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制软化水设备5,该制软化水设备5的进水口连接有用于接入自来水的第七管G7,该制软化水设备5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低位软化水箱4和高位软化水箱7。其中高位软化水箱7与所述第九管G9相连接用于补充软化水,高位软化水箱7
内的软化水借助于自来水管网压力靠自流进入所述第九管G9。其中低位软化水箱4通过第三泵B3连接所述第五管G5用于补充软化水,低位软化水箱4内的软化水借助于自来水管网压力靠自流进入所述第五管G5。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G2上连接有第一泵B1为电固体蓄热设备2与第一换热器3之间的水循环提供动力。第五管G5连接有第二泵B2,为用户端循环水环提供动力。所述第九管G9连接有第四泵B4为电极锅炉1与第二换热器6之间的水循环提供动力。
[0021]进一步地,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固体蓄热设备与电极锅炉结合的供暖系统,包括电极锅炉(1)和电固体蓄热设备(2),还包括用于向用户端输送供暖热水的第四管(G4)以及用于用户端回水的第五管(G5),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3),第一换热器(3)分别通过带有控制阀的第一管(G1)和带有控制阀的第二管(G2)连接所述电固体蓄热设备(2)的出水口和进水口,第一换热器(3)还分别通过控制阀连接所述第四管(G4)和第五管(G5);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6),第二换热器(6)分别通过带有控制阀的第八管(G8)和带有控制阀的第九管(G9)连接所述电极锅炉(1)的供水端和回水端,第二换热器(6)还通过带有控制阀的第三管(G3)连接所述第四管(G4)并通过带有控制阀的第六管(G6)连接所述第五管(G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固体蓄热设备与电极锅炉结合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春良王擎钟克志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卓越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