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发热牛仔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26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发热牛仔面料。其包括面料主体,面料主体具有面层、近肤层以及设置于面层与近肤层之间的导热层;导热层包括设于面层下面的第一发热层以及设于近肤层上面的第二发热层,第一发热层与第二发热层之间形成多个保温腔,近肤层上设有保温腔连通的导流孔,导流孔用于实现外界气流与保温腔内的热气流进行热交换。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制成的牛仔衣物在冬天穿着时能够自发热以快速达到人体所需的温度,较佳地方便。便。便。

A self heating denim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发热牛仔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发热牛仔面料。

技术介绍

[0002]如今,牛仔布料成为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布制品,尤其是制作成衣物,尽显潮流;在冬天,通常会在牛仔布料制成的衣物内增加一层羊毛绒,以保证人在冬天穿着牛仔衣物时身体的温暖,但这种方式需要人体去适应一段时间才能使得牛仔衣物内的温度到达人体所需的温度,故较为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牛仔衣物在冬天穿着不便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发热牛仔面料。其所制成的牛仔衣物在冬天穿着时能够自发热以快速达到人体所需的温度,较佳地方便。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一种自发热牛仔面料,其包括面料主体,面料主体具有面层、近肤层以及设置于面层与近肤层之间的导热层;导热层包括设于面层下面的第一发热层以及设于近肤层上面的第二发热层,第一发热层与第二发热层之间形成多个保温腔,近肤层上设有保温腔连通的导流孔,导流孔用于实现外界气流与保温腔内的热气流进行热交换。
[0006]通过本技术中第一发热层、第二发热层、导流孔及保温腔的设置,使得面料主体制成的衣物穿着在人体时,人体的温度产生的热气流沿导流孔与保温腔内的热气流进行热交换,由于,第一发热层与第二发热层能够自发热,故面料主体制成的衣物穿着在人体时,保温腔内的温度因第一发热层与第二发热层能够自发热会高于人体的温度产生的热气流,也即保温腔内较高的热气流沿导流孔向人体传递,进而保证达到人体所需的适宜温度,较佳的方便。
[0007]作为优选,第一发热层与第二发热层之间通过缝合线缝合呈蜂窝状;单个保温腔为第一发热层、第二发热层及缝合线构成的一个正六边形腔。
[0008]本技术中第一发热层与第二发热层呈蜂窝状的缝合方式,故较佳的防止保温腔内热量的流失。
[0009]作为优选,面层的材质采用牛仔布料,第一发热层与第二发热层的材质均采用吸湿发热纤维布料,近肤层的材质采用羊毛布料。
[0010]本技术中,第一发热层与第二发热层的材质均采用吸湿发热纤维布料,其吸湿发热纤维能够吸收人体的皮肤呼吸出来热气流转换水分放热,也即使放出来的热量保存至保温腔,进而为人体提供热量。
[0011]作为优选,每个保温腔内均填充有棉花。
[0012]本技术中设置棉花的目的在于,其一,减少保温腔内的热量的流失;其二,由于吸湿发热纤维布料的吸水性高于棉花,使得吸湿发热纤维布料在长时间使用下吸水达到
饱和状态,此时棉花能够分担吸湿发热纤维布料上一部分的水分,进而能够有效防止吸湿发热纤维布料失效,故吸湿发热纤维布料仍然能够持续为保温腔提供热量,也即保证吸湿发热纤维布料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工作状态;其三,由于棉花处于松散状态,使得人体在穿着面料主体制成的衣物运动时,每个保温腔会发生形变,即每个保温腔形变过程中会加速保温腔内的热量向人体传递,也即快速为人体提供热量。
[0013]作为优选,保温腔的上下面在棉花作用下分别形成朝向面层、近肤层的凸起,面层通过缝合线与多个保温腔朝向面层的凸起相互缝合,近肤层通过缝合线与多个保温腔朝向近肤层的凸起相互缝合。
[0014]本技术中,使得保温腔在棉花膨胀的作用下产生形变,也即保温腔的上下面分别形成朝向面层、近肤层的凸起,故较佳地方便面层、近肤层分别与第一发热层与第二发热层之间的缝合。
[0015]作为优选,面层与第一发热层靠近的一面与保温腔朝向面层的凸起的凸面形成第一导热腔,近肤层与第二发热层靠近的一面与保温腔朝向近肤层的凸起的凸面形成第二导热腔,单个保温腔上端面设有连通第一导热腔的第一导气孔;单个保温腔下端面设有连通第二导热腔的第二导气孔;相邻的保温腔通过第一导气孔及第二导气孔相连通。
[0016]通过本技术中第一导热腔、第一导气孔、第二导热腔、第二导气孔的设置,相邻的保温腔内的热量能够沿第一导气孔进入第一导热腔内、沿第二导气孔进入第二导热腔内,进而实现相邻的保温腔内的热量进行交换,进而实现相邻的保温腔内的热量达到一致,故而每个保温腔能够较佳均匀地为人体提供热量。
[0017]作为优选,导流孔设置于近肤层与单个保温腔的缝合位置。
[0018]本技术中导流孔的设置,故较佳的实现人体处的热气流与保温腔内的热气流进行热交换。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自发热牛仔面料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2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发热层与第二发热层的缝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发热牛仔面料,其包括面料主体,面料主体具有面层110、近肤层120以及设置于面层110与近肤层120之间的导热层;导热层包括设于面层110下面的第一发热层130以及设于近肤层120上面的第二发热层140,第一发热层130与第二发热层140之间形成多个保温腔150,近肤层120上设有保温腔150连通的导流孔160,导流孔160用于实现外界气流与保温腔150内的热气流进行热交换。
[0024]其中,本实施例中面层110的材质采用牛仔布料,第一发热层130与第二发热层140的材质均采用吸湿发热纤维布料,近肤层120的材质采用羊毛布料。
[0025]通过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层130、第二发热层140、导流孔160及保温腔150的设置,
使得面料主体制成的衣物穿着在人体时,人体的温度产生的热气流沿导流孔160与保温腔150内的热气流进行热交换,由于,第一发热层130与第二发热层140能够自发热,故面料主体制成的衣物穿着在人体时,保温腔150内的温度因第一发热层130与第二发热层140能够自发热会高于人体的温度产生的热气流,也即保温腔150内较高的热气流沿导流孔160向人体传递,进而保证达到人体所需的适宜温度,较佳的方便;
[0026]其中,第一发热层130与第二发热层140的材质均采用吸湿发热纤维布料,其吸湿发热纤维能够吸收人体的皮肤呼吸出来热气流转换水分放热,也即使放出来的热量保存至保温腔150,进而为人体提供热量。
[0027]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层130与第二发热层140之间通过缝合线缝合呈蜂窝状;单个保温腔150为第一发热层130、第二发热层140及缝合线构成的一个正六边形腔。
[0028]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层130与第二发热层140呈蜂窝状的缝合方式,故较佳的防止保温腔150内热量的流失。
[0029]本实施例中,每个保温腔150内均填充有棉花。
[0030]本实施例中设置棉花的目的在于,其一,减少保温腔150内的热量的流失;其二,由于吸湿发热纤维布料的吸水性高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发热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主体,面料主体具有面层(110)、近肤层(120)以及设置于面层(110)与近肤层(120)之间的导热层;导热层包括设于面层(110)下面的第一发热层(130)以及设于近肤层(120)上面的第二发热层(140),第一发热层(130)与第二发热层(140)之间形成多个保温腔(150),近肤层(120)上设有保温腔(150)连通的导流孔(160),导流孔(160)用于实现外界气流与保温腔(150)内的热气流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发热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第一发热层(130)与第二发热层(140)之间通过缝合线缝合呈蜂窝状;单个保温腔(150)为第一发热层(130)、第二发热层(140)及缝合线构成的一个正六边形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发热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面层(110)的材质采用牛仔布料;第一发热层(130)与第二发热层(140)的材质均采用吸湿发热纤维布料;近肤层(120)的材质采用羊毛布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发热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每个保温腔(150)内均填充有棉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兆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