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以及电芯生产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124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9:47
本申请涉及电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以及电芯生产设备。该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包括机架、转运机构、热压机构和贴胶机构;转运机构、热压机构和贴胶机构均设置于机架,贴胶机构间隔设置于热压机构的侧部;热压机构能够对电芯进行热压处理以得到热压后电芯;转运机构设置于热压机构与贴胶机构之间,以将热压后电芯转运至贴胶机构;贴胶机构能够对热压后电芯进行贴胶处理以得到贴胶后电芯。该电芯生产设备包括该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该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及电芯生产设备,使得经过后处理后的电芯的结构强度增大,降低了对于芯片的后处理节拍时长,提高后处理产能,相较于将二者分开独立设置,减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设备的占地面积。设备的占地面积。

Cell lamination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cell produc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以及电芯生产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加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以及电芯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芯包括多层顺次堆叠的极片,所以需要先对极片进行堆叠以得到电芯,通常将堆叠极片的过程称为叠片。
[0003]目前,叠片后的电芯,强度低,硬度软,尺寸稳定性差,且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对齐度容易受电芯移动而变差,甚至会由于正极片和负极片误接触而引发电芯短路,安全风险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以及电芯生产设备,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叠片后的电芯强度低、硬度软且尺寸和形状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包括机架、转运机构、热压机构和贴胶机构;
[0006]所述转运机构、所述热压机构和所述贴胶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贴胶机构间隔设置于所述热压机构的侧部;
[0007]所述热压机构能够对电芯进行热压处理以得到热压后电芯;
[0008]所述转运机构设置于所述热压机构与所述贴胶机构之间,以将所述热压后电芯转运至所述贴胶机构;
[0009]所述贴胶机构能够对所述热压后电芯进行贴胶处理以得到贴胶后电芯。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转运机构包括热压下料转运组件、电芯暂存构件和贴胶上料转运组件;
[0011]所述贴胶机构具有上料端和下料端,所述电芯暂存构件对应所述上料端设置于所述贴胶机构与所述热压机构之间;
[0012]所述热压下料转运组件设置于所述热压机构与所述电芯暂存构件之间,以将所述热压机构上的热压后电芯转运至所述电芯暂存构件;
[0013]所述贴胶上料转运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料端与所述电芯暂存构件之间,以将所述电芯暂存构件上的热压后电芯转运至所述贴胶机构的上料端。
[00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热压机构包括沿预定方向顺次排布的多个热压组件,多个热压组件能够对多个电芯一一对应地进行热压;
[0015]所述热压下料转运组件沿所述预定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热压机构的侧部,以运动至对应于任一所述热压组件的位置。
[00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热压下料转运组件包括第一机械手和沿
所述预定方向延伸的转运轨道,所述第一机械手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运轨道,以使所述机械手沿所述转运轨道运动至对应于任一所述热压组件的位置。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热压组件包括升降驱动件、第一热压板和第二热压板;
[0018]所述第一热压板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热压板与所述第一热压板相面对地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热压板的上方,以使所述第二热压板与所述第一热压板且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芯的热压空间;
[0019]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第二热压板相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热压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热压板。
[00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贴胶机构包括贴胶输送构件和贴胶组件;
[0021]所述贴胶输送构件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并能够沿所述预定方向输送所述热压后电芯;
[0022]所述贴胶组件对应于所述贴胶输送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于所述贴胶输送构件的侧部。
[00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贴胶组件包括贴胶构件、放胶辊组件以及用于缠绕胶带的卷轴;
[0024]所述放胶辊组件设置于所述卷轴与所述贴胶构件之间,能够对所述卷轴上的胶带进行抽取和暂存,并将所述胶带向所述贴胶构件输送;
[0025]所述贴胶构件能够带动所述胶带沿贴胶轨迹移动,以将所述胶带沿所述贴胶轨迹粘贴在所述热压后电芯上。
[002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放胶辊组件包括第一固定辊、浮动辊、浮动驱动件和第二固定辊;
[0027]所述第一固定辊与所述第二固定辊间隔设置,所述浮动辊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辊与所述第二固定辊之间,且所述浮动辊、所述固定辊与所述第二固定辊呈三角形排布;
[0028]所述浮动驱动件与所述浮动辊相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浮动辊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固定辊与所述第二固定辊的连线;
[0029]所述贴胶构件包括贴胶指、第一驱动构件、第二驱动构件以及夹持固定构件;
[0030]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分别与所述贴胶指相连接,并分别能够驱动所述贴胶指沿所述贴胶输送构件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移动;
[0031]所述贴胶指具有吸附表面,所述吸附表面能够对所述胶带进行吸附固定,所述夹持固定构件与所述吸附表面相面对,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吸附表面,以夹持或释放所述胶带。
[003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贴胶输送构件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贴胶组件;
[0033]所述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还包括贴码机构,所述贴码机构设置于所述贴胶输送构件的侧部,并位于所述上料端与所述贴胶组件之间。
[0034]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芯生产设备,包括电芯叠片装置以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
[0035]所述电芯叠片装置包括第一极片供给机构、第二极片供给机构、第一隔膜供给机
构、第二隔膜供给机构、第一裁切机构、第二裁切机构、第三裁切机构、热复合机构以及叠片机构;
[0036]所述第一裁切机构和所述热复合机构顺次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供给机构的后方,所述第一极片供给机构能够供给的第一极片,所述第一裁切机构能够将所述第一极片裁切为单片第一极片并供给至所述热复合机构;
[0037]所述第一隔膜供给机构和所述第二隔膜供给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裁切机构的上下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隔膜供给机构供给第一隔膜,所述第二隔膜供给机构能够供给第二隔膜;
[0038]所述热复合机构能够将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分别与所述单片第一极片的上下表面相热复合,以得到连续的第一极片单元;
[0039]所述第二裁切机构设置于所述热复合机构的后方,以将连续的所述第一极片单元在相邻的所述单片第一极片的间隔处进行裁切,以得到单个的第一极片单元;
[0040]所述第三裁切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极片供给机构的后方,以将所述第二极片供给机构所供给的第二极片裁切为第二极片单元,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
[0041]所述叠片机构能够将多个所述第一极片单元和多个所述第二极片单元交替层叠,以得到电芯。
[00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0043]本申请提供的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包括机架、转运机构、热压机构和贴胶机构,将具有对电芯进行热压处理功能的热压机构以及具有对电芯进行热压处理的贴胶机构集成在同一个机架上,通过转运机构在二者之间对电芯进行转运,并且将贴胶机构设置在热压机构的侧部,使得热压机构和贴胶机构在长度维度上发生重合。
[0044]因而该电芯叠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转运机构、热压机构和贴胶机构;所述转运机构、所述热压机构和所述贴胶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贴胶机构间隔设置于所述热压机构的侧部;所述热压机构能够对电芯进行热压处理以得到热压后电芯;所述转运机构设置于所述热压机构与所述贴胶机构之间,以将所述热压后电芯转运至所述贴胶机构;所述贴胶机构能够对所述热压后电芯进行贴胶处理以得到贴胶后电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包括热压下料转运组件、电芯暂存构件和贴胶上料转运组件;所述贴胶机构具有上料端和下料端,所述电芯暂存构件对应所述上料端设置于所述贴胶机构与所述热压机构之间;所述热压下料转运组件设置于所述热压机构与所述电芯暂存构件之间,以将所述热压机构上的热压后电芯转运至所述电芯暂存构件;所述贴胶上料转运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料端与所述电芯暂存构件之间,以将所述电芯暂存构件上的热压后电芯转运至所述贴胶机构的上料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机构包括沿预定方向顺次排布的多个热压组件,多个热压组件能够对多个电芯一一对应地进行热压;所述热压下料转运组件沿所述预定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热压机构的侧部,以运动至对应于任一所述热压组件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下料转运组件包括第一机械手和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的转运轨道,所述第一机械手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运轨道,以使所述机械手沿所述转运轨道运动至对应于任一所述热压组件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组件包括升降驱动件、第一热压板和第二热压板;所述第一热压板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热压板与所述第一热压板相面对地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热压板的上方,以使所述第二热压板与所述第一热压板且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芯的热压空间;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第二热压板相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热压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热压板。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胶机构包括贴胶输送构件和贴胶组件;所述贴胶输送构件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并能够沿所述预定方向输送所述热压后电芯;所述贴胶组件对应于所述贴胶输送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于所述贴胶输送构件的侧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胶组件包括贴胶构件、放胶辊组件以及用于缠绕胶带的卷轴;所述放胶辊组件设置于所述卷轴与所述贴胶构件之间,能够对所述卷轴上的胶带进行抽取和暂存,并将所述胶带向所述贴胶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开东秦洁徐春龙尹东星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