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206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涉及风力发电旋叶领域。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包括套筒和固定环,还包括折叠机构和旋叶机构,所述套筒表面的底部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套筒的表面设置有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的表面设置有旋叶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螺纹杆、移动块、连接杆、外部套环、限位杆、支撑杆和安装架,所述套筒内壁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折叠机构和旋叶机构解决了常用的风力发电设备其旋叶结构固定,面对较强的台风灾害时容易造成旋叶折断,从而影响发电设备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且旋叶在转动的过程中风能的利用率不高,实用性不高的问题。高的问题。高的问题。

A new type of rotating blade 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


[0001]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旋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利用风力发电非常环保,且风能蕴量巨大,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0003]常用的风力发电设备其旋叶结构固定,面对较强的台风灾害时容易造成旋叶折断,从而影响发电设备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且旋叶在转动的过程中风能的利用率不高,实用性不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包括套筒和固定环,还包括折叠机构和旋叶机构,所述套筒表面的底部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套筒的表面设置有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的表面设置有旋叶机构。
[0006]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中,所述折叠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螺纹杆、移动块、连接杆、外部套环、限位杆、支撑杆和安装架;
[0007]所述套筒内壁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表面安装有多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头设置有外部套环,所述外部套环的内侧表面安装有限位杆,所述外部套环的外表面等距安装有多组支撑杆,所述固定环的表面等距安装有多组安装架。
[0008]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中,所述套筒的表面开设有与连接杆相适配的通槽,且套筒的外表面开设有与限位杆相适配的活动槽。
[0009]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中,每组所述安装架包括两组横板和转杆两组横板安装在固定环的表面,且转杆安装在两组转杆的内侧表面,旋叶机构安装在转杆的表面。
[0010]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中,所述旋叶机构包括旋叶本体、端板、长杆、弹簧、缓冲板和配重块,所述旋叶本体通过安装架安装在固定环的外表面,每组所述旋叶本体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组端板,所述长杆安装在端板的表面,所述弹簧安装在端板的表面,每组所述长杆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组缓冲板,且两组缓冲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
[0011]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中,每组所述旋叶本体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且端板安装在安装槽的内壁。
[0012]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中,所述弹簧套设在长杆的表面,且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端板的表面,另一端安装在缓冲板的表面。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通过设置的折叠机构,当遇到强风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在移动块的作用下带动外部套环向上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杆的作用是保证外部套环的稳定性,再由支撑杆带动旋叶本体进行折叠,从而大大提高旋叶本体的抗风性能,实用性较高。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通过设置的旋叶机构,当旋叶本体转动时,其内部的配重块会随着旋叶本体的转动在长杆的的表面滑动,从而提高旋叶本体对风能的利用率,缓冲板以及弹簧的作用是为了避免配重块与旋叶本体的内壁发生碰撞,进而保证旋叶本体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套筒内部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外部套环安装结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套筒;2、固定环;3、折叠机构;301、驱动电机;302、螺纹杆;303、移动块;304、连接杆;305、外部套环;306、限位杆;307、支撑杆;308、安装架;4、旋叶机构;401、旋叶本体;402、端板;403、长杆;404、弹簧;405、缓冲板;406、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典型实施例。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包括套筒1和固定环2,还包括折叠机构3和旋叶机构4,套筒1表面的底部安装有固定环2,套筒1的表面设置有折叠机构3,折叠机构3的表面设置有旋叶机构4。
[002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折叠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01、螺纹杆302、移动块303、连接杆304、外部套环305、限位杆306、支撑杆307和安装架308;
[0025]套筒1内壁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301,驱动电机301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螺纹杆302,螺纹杆302的表面螺纹安装有移动块303,移动块303的表面安装有多组连接杆304,连接杆304的端头设置有外部套环305,外部套环305的内侧表面安装有限位杆306,外部套环305的外表面等距安装有多组支撑杆307,固定环2的表面等距安装有多组安装架308,通过设置的折叠机构3,当遇到强风时,通过驱动电机301带动螺纹杆302转动,在移动块303的作用下带动外部套环305向上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杆306的作用是保证外部套环305的稳定性,再由支撑杆307带动旋叶本体401进行折叠,从而大大提高旋叶本体401 的抗风性能,实用性较高。
[0026]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套筒1的表面开设有与连接杆304相适配的通槽,且套筒1的外表面开设有与限位杆306 相适配的活动槽,每组安装架308包括两组横板和转杆两组横板安装在固定环2 的表面,且转杆安装在两组转杆的内侧表面,旋叶机构4安装在转杆的表面。
[0027]实施例二:
[0028]如图1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旋叶机构4包括旋叶本体401、端板402、长杆403、弹簧404、缓冲板405和配重块406,旋叶本体401通过安装架308安装在固定环2的外表面,每组旋叶本体401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组端板402,长杆403安装在端板402的表面,弹簧 404安装在端板402的表面,每组长杆403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组缓冲板405,且两组缓冲板405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406,通过设置的旋叶机构4,当旋叶本体401转动时,其内部的配重块406会随着旋叶本体401的转动在长杆403 的的表面滑动,从而提高旋叶本体401对风能的利用率,缓冲板405以及弹簧 404的作用是为了避免配重块406与旋叶本体401的内壁发生碰撞,进而保证旋叶本体401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002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组旋叶本体401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且端板402安装在安装槽的内壁,弹簧404套设在长杆403的表面,且弹簧404的一端安装在端板402的表面,另一端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包括套筒(1)和固定环(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叠机构(3)和旋叶机构(4),所述套筒(1)表面的底部安装有固定环(2),所述套筒(1)的表面设置有折叠机构(3),所述折叠机构(3)的表面设置有旋叶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01)、螺纹杆(302)、移动块(303)、连接杆(304)、外部套环(305)、限位杆(306)、支撑杆(307)和安装架(308);所述套筒(1)内壁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301),所述驱动电机(301)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螺纹杆(302),所述螺纹杆(302)的表面螺纹安装有移动块(303),所述移动块(303)的表面安装有多组连接杆(304),所述连接杆(304)的端头设置有外部套环(305),所述外部套环(305)的内侧表面安装有限位杆(306),所述外部套环(305)的外表面等距安装有多组支撑杆(307),所述固定环(2)的表面等距安装有多组安装架(3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旋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表面开设有与连接杆(304)相适配的通槽,且套筒(1)的外表面开设有与限位杆(306)相适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强张剑锋薛彬和刘佳刘占华袁乐蒋永星王慧鑫于洋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上都正蓝旗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