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082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组件,包括出风部、气流生成部和进风部,所述气流生成部包括气流生成部外壳和设置于所述气流生成部外壳内部的电机、风叶和气体流道,所述电机和所述气流生成部外壳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风扇组件的减震、降噪性能较好。降噪性能较好。降噪性能较好。

A fan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组件,特别地但不排他地,本技术涉及一种落地式风扇组件或者桌面式风扇组件或者手持式风扇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家用风扇典型的包括:一组叶片或者翼,安装用于绕轴线旋转;和驱动设备,用于使得该组叶片旋转产生电流。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较多的无叶风扇,并有逐渐替代传统叶片风扇的趋势,但目前,无叶风扇的技术普遍存在风量不够大、使用性能受限的问题。且目前的无叶风扇,主要还是落地式风扇居多,对于桌面式和手持式的,产品相对较少。且无叶风扇的特点决定了其相较于叶片式风扇需要更大的转速、更强劲的动力,由此也可能会带来其他使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震、降噪性能较好,且能够保证较大出风量的风扇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叶风扇普遍存在的出风量不足,以及增加出风量易引起的噪音大、震动大的问题,以进一步提升使用体验。
[0004]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扇组件,包括出风部、气流生成部和进风部,所述气流生成部包括气流生成部外壳和设置于所述气流生成部外壳内部的电机、风叶和气体流道,所述电机和所述气流生成部外壳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组件包括主体外壳,所述气流生成部外壳与所述主体外壳之间通过悬臂结构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悬臂结构包括柔性连接臂,所述柔性连接臂垂直于电机旋转平面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出风部、气流生成部和进风部沿风扇组件的高度方向依次分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部包括进风口和进风风道,所述进风口和进风风道之间包括螺旋面,以将通过进风口的气流分割成多股气流,螺旋进入进风通道。
[0009]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组件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内表面至少部分的形成为进风风道。
[0010]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能模块和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能模块和电路控制板形成于所述进风风道内,且分别偏置安装于进风风道的不同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出风部包括用于引导气流的出风通道、用于导出气流的出风口和与出风口相邻的科恩达表面,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相隔预设距离的两个出风部,所述两个出风部的出风口相向设置以在两个出风部之间形成风道,当气流通过所述科恩达表面时,所述风道形成相对低压区。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电机和气流生成部外壳之间,以及气流生成部和主体外壳之间分别设置了柔性连接件和悬臂结构,使得电机、气
流生成部、主体外壳间的震动和噪音被减少。同时,双出风部形成的基于科恩达原理的出风区域,能够保证较大的风量。
附图说明
[0013]以上所述的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可以通过下面附图实现:
[0014]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组件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所示的风扇组件的剖面图
[0016]图3是图1所示的风扇组件的仰视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风扇组件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所示的风扇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其中,“上”、“下”、“左”、“右”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以及,本技术所保护的风扇组件,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前方“指风扇组件正常使用时的正面方位,关于风扇组件方位的描述,以风扇组件正面放置为参考展开说明。
[0021]本技术保护一种风扇组件,参图1

2,风扇组件100包括出风部10、气流生成部和进风部,风扇组件的后方为进风区,前方为出风区,所述气流生成部包括气流生成部外壳32和设置于所述气流生成部外壳32内部的电机 31、风叶和气体流道,所述电机31和所述气流生成部外壳32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30连接。基于电机的连接原理,电机31和气流生成部外壳32之间具有间隙,当电机高速旋转时,可能产生震动,如果风扇组件为手持式风扇组件,则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设置柔性连接件30,可选的,所述柔性连接件可以使用柔性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橡胶材料,以降低电机高速转动引起的震动。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转速不低于5000rpm,电机的转速影响风扇组件100的风道的风速,风速较高时形成的相对低压区更易于吸附风扇组件100后方的气流,以增大风扇组件100的风力。
[0022]进一步的,风扇组件100包括主体外壳110,所述主体外壳110覆盖气流生成部和进风部,所述气流生成部外壳32与所述主体外壳110之间通过悬臂结构120连接。可选的,所述悬臂结构120包括柔性连接臂,所述柔性连接臂垂直于电机旋转平面设置。电机旋转产生的震动大多在电机径向方向,通过设置垂直于电机旋转平面的柔性连接臂,能够为解决电机震动提供较好的效果。
[0023]参图4

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风扇组件的示意图,风扇组件100 包括出风部10、气流生成部和进风部,所述出风部10、气流生成部和进风部沿风扇组件的高度方向依次分布,沿高度方向设置的各部件,使得气体的传输路径比较简单,气体传输的效率较高。
出风部10包括用于引导气流的内部通道13,用于导出气流的出风口11和与出风口11相邻的科恩达表面12,气流生成部产生的气流经由出风部的内部通道13,由出风口11流出,并由科恩达表面12向预定的出风方向引导,也即向风道前方的出风区引导。风扇组件100包括相隔预定距离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出风部10,两个出风部10的出风口11相向设置以在两个出风部10之间形成风道,两个出风部10之间相隔预定的距离,当出风部10产生的气流高速流经风道时,风道的压力较低,相对周围环境形成低压区,此时周围环境压力大于风道的压力,基于伯努利原理,该风道会吸附周围环境的气流,使得该风道内的气流增大,风道内的气流导向风扇组件100前方进而使得风扇组件100具有较大的风量,同时还能够使得风扇组件100的气流的路径形成双拱形的结构,增大了风扇组件100 的出风覆盖范围。
[0024]出风口11设置于出风部10的相对后方,出风口11朝向风扇组件100 的前方以将气流将风扇组件100前方引导,当气流通过出风口11流出时,出风口11将气流导向出风口11前方。同时,出风口11设置于风扇组件100 相对靠后的位置,便于吸附风扇组件100后方的气流以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部、气流生成部和进风部,所述气流生成部包括气流生成部外壳和设置于所述气流生成部外壳内部的电机、风叶和气体流道,所述电机和所述气流生成部外壳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主体外壳,所述气流生成部外壳与所述主体外壳之间通过悬臂结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结构包括柔性连接臂,所述柔性连接臂垂直于电机旋转平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气流生成部和进风部沿风扇组件的高度方向依次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包括进风口和进风风道,所述进风口和进风风道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静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晶思诺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