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与桥梁交叉处桩基换托的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1077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与桥梁交叉处桩基换托的支撑系统,桥梁包括桥墩、原有承台和原有桩基,桥墩底部与原有承台连接,原有承台底部与原有桩基连接,原有桩基穿过隧道,隧道包括顶板和底板;该支撑系统包括隧道施工基坑围护体系和桥墩承台换托体系;隧道施工基坑围护体系包括支护桩、立柱桩和端承桩,支护桩顶部布置有横撑,横撑用于保护隧道施工基坑土层的稳定性,支护桩和立柱桩布置于隧道施工基坑外侧,用于保护隧道施工基坑边坡的稳定性,端承桩与底板连接;桥墩承台换托体系包括现浇承台和结构植筋,现浇承台布置于顶板顶面,且包裹原有承台,结构植筋布置于顶板内,用于原有桩基与顶板整体浇筑。该支撑系统降低了工作复杂性。工作复杂性。工作复杂性。

A support system for pile foundation underpinning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unnel and B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隧道与桥梁交叉处桩基换托的支撑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结构改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隧道与桥梁交叉处桩基换托的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隧道施工时,不可避免的会和桥梁结构形成交叉穿越,届时就会出现桥梁或其他结构物的桩基侵入施工隧道内部的情况,对施工造成影响。传统的支撑结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并且占用过大场地,桥隧交叉施工难度大,为施工方带来很大困难;故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在隧道施工与桥梁桩基出现交叉冲突时,采用桩基换托技术,使得桥梁上部荷载通过桥墩承台作用与隧道结构顶板,进而完成受力体系转换的支撑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占用过大场地、在桥隧交叉时施工难度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在隧道施工与桥梁桩基出现交叉冲突时,采用桩基换托技术,使得桥梁上部荷载通过桥墩承台作用与隧道结构顶板,进而完成受力体系转换的支撑系统,具体为一种用于隧道与桥梁交叉处桩基换托的支撑系统。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与桥梁交叉处桩基换托的支撑系统,桥梁包括桥墩、原有承台和原有桩基,桥墩底部与原有承台连接,原有承台底部与原有桩基连接,原有桩基穿过隧道,隧道包括顶板和底板;该支撑系统包括隧道施工基坑围护体系和桥墩承台换托体系;
[0005]隧道施工基坑围护体系包括支护桩、立柱桩和端承桩,支护桩顶部布置有横撑,横撑用于保护隧道施工基坑土层的稳定性,支护桩和立柱桩布置于隧道施工基坑外侧,用于保护隧道施工基坑边坡的稳定性,端承桩与底板连接
[0006]桥墩承台换托体系包括现浇承台和结构植筋,现浇承台布置于顶板顶面,且包裹原有承台,结构植筋布置于顶板内,用于原有桩基与顶板整体浇筑。
[0007]优选的,横撑包括第一道横撑、第二道横撑和第三道横撑,第一道横撑布置于支护桩顶部,且于土方开挖时搭设,用于保护隧道施工基坑顶部土层的稳定性用于保护隧道施工基坑顶部土层的稳定性,第二道横撑和第三道横撑架设于多个支护桩之间,用于保证隧道施工基坑腹部和底部边坡的稳定性。
[0008]优选的,原有承台四周布置有承台植筋,在承台植筋上浇筑有现浇承台,承台植筋和结构植筋便于现浇承台与原有桩基、以及顶板连接。
[0009]优选的,底板上开设有预留孔洞,预留孔洞用于供原有桩基穿过。
[0010]优选的,原有桩基位于隧道中的部分在隧道施工基坑施工完成后将被凿除。
[0011]优选的,端承桩为钻孔灌注嵌岩桩。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3]1.本技术为现有原有承台扩大技术,利用在原有承台四周贯入承台植筋,在
承台植筋上直接浇筑现浇承台,并和顶板相连接,达到替换支撑作用,便于施工;设置的桥墩承台换托体系使得本技术使用时能够快速施工;
[0014]2.本技术为换托支撑作用在顶板,可以免除地基处理施工,降低了工作复杂性,节约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中一种用于隧道与桥梁交叉处桩基换托的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中一种用于隧道与桥梁交叉处桩基换托的支撑系统的三道横撑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中现浇承台与原有承台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施工状态一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施工状态二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施工状态三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桥墩;2

原有承台;3

原有桩基;
[0024]4‑
隧道;41

顶板;42

底板;
[0025]5‑
支护桩;6

立柱桩;7

端承桩;8

现浇承台;9

结构植筋;10

第一道横撑;11

第二道横撑;12

第三道横撑;13

承台植筋;14

预留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0]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与桥梁交叉处桩基换托的支撑系统,桥梁包括桥墩1、原有承台2、原有桩基3,桥墩1底部与原有承台2连接,原有承台2底部与原有桩基3连接,原有桩基3底部穿过隧道4,隧道4包括顶板41和底板42;该支撑系统包括隧道施工基坑围护体系和桥墩承台换托体系;
[0031]隧道施工基坑围护体系包括支护桩5、立柱桩6和端承桩7,支护桩5顶部布置有第一道横撑10,第一道横撑10于土方开挖时搭设,用于保护隧道施工基坑顶部土层的稳定性,支护桩5和立柱桩6布置于隧道施工基坑外侧,用于保护隧道施工基坑边坡的稳定性,端承桩7与底板42连接;第二道横撑11和第三道横撑12架设于多个支护桩5之间,用于保证隧道施工基坑腹部和底部边坡的稳定性。
[0032]在本实施例中,端承桩7为钻孔灌注嵌岩桩,隧道4的中墙、外墙均为钻孔灌注嵌岩桩,作为隧道4的结构基础;第一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隧道与桥梁交叉处桩基换托的支撑系统,桥梁包括桥墩(1)、原有承台(2)和原有桩基(3),所述桥墩(1)底部与所述原有承台(2)连接,所述原有承台(2)底部与所述原有桩基(3)连接,所述原有桩基(3)穿过隧道(4),所述隧道(4)包括顶板(41)和底板(42),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系统包括隧道施工基坑围护体系和桥墩承台换托体系;所述隧道施工基坑围护体系包括支护桩(5)、立柱桩(6)和端承桩(7),所述支护桩(5)布置有横撑,所述横撑用于保护隧道施工基坑土层的稳定性,所述支护桩(5)和立柱桩(6)布置于隧道施工基坑外侧,用于保护隧道施工基坑边坡的稳定性,所述端承桩(7)于底板(42)连接;所述桥墩承台换托体系包括现浇承台(8)和结构植筋(9),所述现浇承台(8)布置于所述顶板(41)顶面,且包裹所述原有承台(2),所述结构植筋(9)布置于顶板(41)内,用于原有桩基(3)与顶板(41)整体浇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与桥梁交叉处桩基换托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撑包括第一道横撑(10)、第二道横撑(11)和第三道横撑(12),所述第一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渝明付杨陈先华刘建辉林辉周长村陈振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