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外科腘窝换药限位支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03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下肢外科腘窝换药限位支托架,主要涉及腿部腘窝换药技术。包括置于支撑框架上的大腿部抬架和小腿压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中部横板和尾部门型框架,所述大腿部抬架设置在中部横板的前端,所述中部横板另一端与尾部门型框架的底部横梁固定;所述小腿压架顶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调节小腿压架的高度,所述高度调节机通过支撑横架固定在尾部门型框架的顶部横梁上;所述尾部门型框架的底部横梁两侧设有用于与床体两侧固定的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患者趴卧在床上后抬腿,使用本装置能够方便对抬起的腿部进行支撑限位,且保持膝盖、腘窝处显露,从而更加方便的进行注射或者上药换药的过程。程。程。

Lower extremity surgery popliteal dressing limiting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肢外科腘窝换药限位支托架


[0001]本技术涉及腿部腘窝换药
,具体是下肢外科腘窝换药限位支托架。

技术介绍

[0002]对腘窝进行上药换药或者注射时,需要腿部伸直、保持腘窝处无皮肤褶皱显露。目前在进行门诊上药换药或者注射时是需要患者趴卧在床上,保持待上药换药或者注射的腿部伸直。有些药物在上药时有很强的刺激性引发疼痛,会引发腘窝下部的小腿非条件反射的曲折抬起(如说明书附图图3所示状态),特别是对腘窝处进行药物注射时,如果不压住小腿,极易引发腘窝下部的小腿非条件反射的曲折抬起(如说明书附图图3所示状态),因此,需要额外的医务人员帮助其压住小腿。而且由于患者
[0003]换药后包扎时,由于患者趴卧在床上,与腘窝相对的膝盖部与床面接触,所以不能完成包扎。进行包扎前需要患者更换体位至仰卧位,然后使用普通腿部支托架对腿部进行支撑,然后进行包扎。因此,整个腘窝换药、注射过程都很费事,操作不便,从而大大影响门诊换药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下肢外科腘窝换药限位支托架,患者趴卧在床上后抬腿,使用本装置能够方便对抬起的腿部进行支撑限位,且保持膝盖、腘窝处显露,从而更加方便的进行注射或者上药换药的过程。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下肢外科腘窝换药限位支托架,包括置于支撑框架上的大腿部抬架和小腿压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中部横板和尾部门型框架,所述大腿部抬架设置在中部横板的前端,所述中部横板另一端与尾部门型框架的底部横梁固定;所述小腿压架顶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调节小腿压架的高度,所述高度调节机通过支撑横架固定在尾部门型框架的顶部横梁上;所述尾部门型框架的底部横梁两侧设有用于与床体两侧固定的固定件。
[0007]所述小腿压架顶部设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万向转动连接有球面槽,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设置在球面槽所在壳体的顶部。
[0008]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齿条、齿轮座;所述齿条设置在球面槽所在壳体顶部的平台上,所述平台上还设有导向光柱,所述齿轮座上设有与导向光柱相配合的导向孔、与齿条相适应的通孔;所述齿条穿过通孔,所述齿轮座内的驱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所述驱动齿轮的转轴外设有把手,通过转动把手带动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齿轮座背面与支撑横架连接。
[0009]所述尾部门型框架的顶部横梁上还设有加强架,所述加强架末端与支撑横架固定。
[0010]所述大腿部抬架和小腿压架均为内表面为凹面的弧形板。
[0011]所述大腿部抬架和小腿压架的内表面均设有亲肤软垫。
[0012]所述固定件为C形扣,所述C形扣卡在床体两侧床架上,所述C形扣上设有紧位螺栓,通过拧紧紧位螺栓将装置固定到床体的尾端。
[0013]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如说明书附图图2所示,患者趴卧在床上后抬腿,腿部的大腿部位置于倾斜的大腿部抬架上,大腿部抬架的倾斜角度在20
°
~25
°
左右为宜,这时腿部切斜抬起,且大腿部抬架后侧末端还未到达膝盖部位,从而将膝盖、腘窝处显露。然后再通过转动把手带动驱动齿轮转动(说明书附图图示中是顺时针方向),驱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从而带着齿条、小腿压架向下移动,小腿压架将患者的小腿部位压紧,使小腿不能弯曲即可,不能压的太紧,小腿压架的前端还未到达膝盖部位,从而将膝盖、腘窝处显露。在此状态下进行注射或者上药换药操作。
[0015]综上所述,使用本装置能够方便对抬起的腿部进行支撑限位,且保持膝盖、腘窝处显露,从而更加方便的进行注射或者上药换药的过程。
[0016]注射或者上药换药完成后,再通过反向转动把手带动驱动齿轮转动(说明书附图图示中是逆时针方向),驱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从而带着齿条、小腿压架向上移动,小腿压架远离小腿部位不再进行压紧,从而便于患者将腿拿下。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是本技术三维简图以及局部放大图。
[0018]附图2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图以及局部放大图。
[0019]附图3是小腿非条件反射后曲折抬起状态图解。
[0020]附图中所示标号:
[0021]1、大腿部抬架;2、小腿压架;3、中部横板;4、尾部门型框架;5、底部横梁;6、支撑横架;7、顶部横梁;8、固定件;9、万向球;10、球面槽;11、齿条;12、齿轮座;13、平台;14、导向光柱;15、导向孔;16、把手;17、加强架;18、C形扣;19、紧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23]本技术所述是下肢外科腘窝换药限位支托架,主体结构包括置于支撑框架上的大腿部抬架1和小腿压架2,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中部横板3和尾部门型框架4,所述尾部门型框架4的底部横梁5两侧设有用于与床体两侧固定的固定件8,通过固定件8将装置稳定固定在床体后侧,所述固定件8为C形扣18,所述C形扣 18卡在床体两侧床架上,所述C形扣18上设有紧位螺栓19,通过拧紧紧位螺栓19 将装置固定到床体的尾端。
[0024]所述大腿部抬架1设置在中部横板3的前端,大腿部抬架1为内表面为凹面的弧形板,与床面水平方向夹角为20
°
~25
°
左右为宜,这样的抬腿角度能使患者更加的舒适,且能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换药、注射、包扎等护理工作。而且大腿部抬架1内表面还设有亲肤软垫,患者的大腿搭在大腿部抬架1内表面后会更加舒适。
[0025]所述中部横板3另一端与尾部门型框架4的底部横梁5固定;由于尾部门型框架4的底部横梁5已经固定,所以中部横板3与尾部门型框架4的底部横梁5固定后,大腿部抬架1的位置也已固定。
[0026]所述小腿压架2顶部设有所述小腿压架2顶部设有万向球9,所述万向球 9万向转动连接有球面槽10,万向球9可在球面槽10内万向转动,从而便于调节小腿压架2的倾角,使小腿压架2能以更加贴合、舒适的角度对小腿部位进行轻压限位。所述小腿压架2均为内表面为凹面的弧形板,能够将腿部限位在弧形板的内凹弧面,所述小腿压架2的内表面均设有亲肤软垫,患者的小腿被小腿压架 2的内表面轻压时会更加舒适。
[0027]所述球面槽10所在壳体的顶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设置。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调节小腿压架2的高度,所述高度调节机通过支撑横架6固定在尾部门型框架4的顶部横梁7上。高度调节机构具体结构原理如下: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齿条11、齿轮座12;所述齿条11设置在球面槽10所在壳体顶部的平台13上,所述平台13 上还设有导向光柱14,所述齿轮座12上设有与导向光柱14相配合的导向孔15、与齿条11相适应的通孔;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下肢外科腘窝换药限位支托架,包括置于支撑框架上的大腿部抬架(1)和小腿压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中部横板(3)和尾部门型框架(4),所述大腿部抬架(1)设置在中部横板(3)的前端,所述中部横板(3)另一端与尾部门型框架(4)的底部横梁(5)固定;所述小腿压架(2)顶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调节小腿压架(2)的高度,所述高度调节机通过支撑横架(6)固定在尾部门型框架(4)的顶部横梁(7)上;所述尾部门型框架(4)的底部横梁(5)两侧设有用于与床体两侧固定的固定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肢外科腘窝换药限位支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压架(2)顶部设有万向球(9),所述万向球(9)万向转动连接有球面槽(10),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设置在球面槽(10)所在壳体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下肢外科腘窝换药限位支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齿条(11)、齿轮座(12);所述齿条(11)设置在球面槽(10)所在壳体顶部的平台(13)上,所述平台(13)上还设有导向光柱(14),所述齿轮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佩王家彦鹿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