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索转向装置及料位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10164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仪表工具领域,公开了一种柔索转向装置及料位计,所述柔索转向装置包括第一转向件(10)和第二转向件(20),所述第一转向件(1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柔索的凹槽,以能够使得所述柔索在通过该凹槽前后分别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向件(10)通过连接件(30)连接至所述第二转向件(20),所述第二转向件(20)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向件(10)绕竖直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柔索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从所述凹槽向不同水平方向辐射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柔索转向能够使得柔索能够绕竖直轴线转动,进一步使得操作人员在作业时能够远离柔索的一端,并且能够任意地改变柔索的方向。改变柔索的方向。改变柔索的方向。

Flexible cable steering device and level 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索转向装置及料位计


[0001]本技术涉及仪表工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柔索转向装置。在此基础之上,还涉及一种料位计。

技术介绍

[0002]在煤制油等大型煤化工装置中,通常使用放射源连续料位计测量煤粉粉仓料位,实现非接触测量,比如使用能够释放出伽玛射线的铯137或钴60作为放射源的伽马射线料位计。伽玛射线料位计特别适应于高温、高压、高腐蚀、高粘度等恶劣条件下料位的测量,被测物质可以为粉末或颗粒固体,也可以为液体。
[0003]在测量煤粉料位时,放射源连接至钢丝绳的一端,通过钢丝绳将该放射源停、投至煤粉粉仓中,并利用物料对伽玛射线的阻挡作用进行物位测量。然而,目前使用放射源连续料位计测量料位时具有以下几个问题:
[0004]1、当钢丝绳吊着放射源经过设备导向管进入或离开铅罐时,操作人员因放射源仪表本身安装形式与内部结构原因,需一直站立在铅罐旁边,手动垂直提起或松放进行收、放丝作业,操作人员虽然有铅衣防护,但也会近距离受到电离辐射,作业时间久、频次高时,存在遭受过量辐射的风险;
[0005]2、钢丝绳方向无法转变,当操作人员站立在曲面设备上收、放丝时,难以保持提拉丝线的方向垂直、力道均匀,容易造成卡顿,严重时使钢丝绳产生不可修复性的形变,甚至钢丝断裂,发生放射源跌落的事故。
[0006]因此,亟需一种收放钢丝绳工具,以解决上述至少部分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钢丝绳方向无法转变问题,提供一种柔索转向装置,该柔索转向装置具有能够改变钢丝绳方向的优点。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柔索转向装置,所述柔索转向装置包括第一转向件和第二转向件,所述第一转向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柔索的凹槽,以能够使得所述柔索在通过该凹槽前后分别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向件通过连接件连接至所述第二转向件,所述第二转向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向件绕竖直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柔索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从所述凹槽向不同水平方向辐射延伸。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向件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轴部以及围绕该第一轴部布置的第一轮部,所述第一轮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轴部,所述第一轴部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向件,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轮部上。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转向件包括竖直延伸的第二轴部以及围绕该第二轴部布置的第二轮部,所述第二轮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轮部。
[0011]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以及倾斜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轴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轮部。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第一轮部之间设置有轴承,和/或,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第二轮部之间设置有轴承。
[0013]可选地,所述柔索转向装置包括支架,所述第二转向件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支架。
[0014]可选地,所述第二转向件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紧固件包括穿过该安装孔的螺栓,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安装螺母,所述第二转向件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于所述安装螺母的一端,所述安装螺母的另一端安装有吊环螺栓。
[0015]可选地,所述柔索包括绳、胶带、钢索、链条中的任意一种。
[0016]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料位计,所述料位计包括根据上述的柔索转向装置、柔索、投放部以及仪表,所述投放部连接于所述柔索的一端。
[0017]可选地,所述投放部内设置有放射源。
[0018]本技术中的柔索转向装置通过设置具有凹槽的第一转向件使得柔索在通过该凹槽前后分别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延伸,并且第一转向件通过连接件连接至第二转向件,第二转向件能够带动第一转向件绕竖直轴线转动,以使得柔索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从凹槽向不同水平方向辐射延伸,进一步使得操作人员在作业时能够远离柔索的一端,并且能够任意地改变柔索的方向。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中柔索转向装置的主视图;
[0020]图2是图1中A

A方向的剖面图;
[0021]图3是图1的左视图;
[0022]图4是图1的俯视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

第一转向件;20

第二转向件;30

连接件;31

第一连接部;32

第二连接部;40

支架;41

安装螺母;50

吊环螺栓;60

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方位。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柔索转向装置,该柔索转向装置包括第一转向件10和第二转向件20,所述第一转向件1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柔索的凹槽,以能够使得所述柔索在通过该凹槽前后分别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向件10通过连接件30连接至所述第二转向件20,所述第二转向件20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向件10绕竖直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柔索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从所述凹槽向不同水平方向辐射延伸。
[0027]本技术中的柔索转向装置通过设置具有凹槽的第一转向件10使得柔索在通过该凹槽前后分别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延伸,并且第一转向件10通过连接件30连接至第二转向件20,第二转向件20能够带动第一转向件10绕竖直轴线转动,以使得柔索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从凹槽向不同水平方向辐射延伸,进一步使得操作人员在作业时能够远离柔索的一端,并且能够任意地改变柔索的方向。此外,该柔索转向装置还具有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其中,所述柔索包括绳、胶带、钢索、链条中的任意一种。
[002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向件10与第二转向件20互相垂直,柔索在通过凹槽前为沿竖直方向延伸,通过该凹槽后为水平方向延伸,并且,由于第二转向件20能够绕竖直轴线转动,从而使得柔索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能够在同一水平面内位于不同的方位。此外,通过使用第一转向件10,能够较好地保持柔索沿竖直延伸的部分保持垂直。
[0029]进一步地,第一转向件10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轴部以及围绕该第一轴部布置的第一轮部,所述第一轮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轴部,所述第一轴部通过所述连接件30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向件20,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轮部上。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向件20包括竖直延伸的第二轴部以及围绕该第二轴部布置的第二轮部,所述第二轮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通过所述连接件30连接于所述第二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索转向装置包括第一转向件(10)和第二转向件(20),所述第一转向件(1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柔索的凹槽,以能够使得所述柔索在通过该凹槽前后分别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向件(10)通过连接件(30)连接至所述第二转向件(20),所述第二转向件(20)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向件(10)绕竖直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柔索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从所述凹槽向不同水平方向辐射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件(10)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轴部以及围绕该第一轴部布置的第一轮部,所述第一轮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轴部,所述第一轴部通过所述连接件(30)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向件(20),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轮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向件(20)包括竖直延伸的第二轴部以及围绕该第二轴部布置的第二轮部,所述第二轮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通过所述连接件(30)连接于所述第二轮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连接部(31)以及倾斜延伸的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鹏张国民张新民于广吉乔魁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