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092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包括分装机构、混合机构、上料机构、第一真空上料机、第二真空上料机、第三真空上料机、气料管、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上料管以及第三抽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装机构使用上料管与所述混合机构连接,所述上料机构使用气料管与所述混合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药机械领域,本案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了提升机吊起对接分装机料斗进行分装,难度大,人员安全风险较大,设备成本增大,厂房高度要求高,无法把握上料频率,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没有移动结构,导致搬移过程难度大等问题。导致搬移过程难度大等问题。导致搬移过程难度大等问题。

Dust free airtight automatic powder dispensing production lin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制药机械领域,具体为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1、传统的粉散剂生产线,需要将混合后的料仓需移至分装间,由提升机吊起对接分装机料斗进行分装,难度大,设备成本高,人员安全风险较大,厂房高度要求高;
[0003]2、传统的粉散剂生产线,装置为立体上下对接,操作复杂;
[0004]3、传统的粉散剂生产线,当需要移动上料机构时,由于没有移动结构,导致搬移过程风险大,消耗大量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包括分装机构、混合机构、上料机构、第一真空上料机、第二真空上料机、第三真空上料机、气料管、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上料管、第三抽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装机构使用上料管与所述混合机构连接,所述上料机构使用气料管与所述混合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使用第一抽气管与所述上料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真空上料机使用第二抽气管与所述混合机构连接,所述第三真空上料机使用第三抽气管与所述分装机构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真空上料机、气料控制阀、上盖、三通接头、下滑板、斜板、气料管、固定盖、活动盖、吸料嘴;
[0007]所述上盖安装在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上,所述三通接头安装在所述上盖上壁面靠前处,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经安装在三通接头上的第一抽气管与第一真空上料机上的抽气口连接,所述固定盖安装在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前端,所述活动盖安装在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后端,所述观察窗安装在所述活动盖上,所述气料管安装在所述三通接头上,所述吸料嘴安装在所述气料管下端,所述气料控制阀安装在所述气料管上端,所述斜板安装在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内两侧,所述下滑板安装在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底部;
[0008]优选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V型混合机、三通、混合机右盖、混合机左盖、抽料口、排放阀、混合机架、控制面板、上料管、上料控制阀;
[0009]所述V型混合机安装在所述混合机架上,所述混合机左盖安装在所述V型混合机左侧罐体顶部,所述混合机右盖安装在所述V型混合机右侧罐体顶部,所述三通安装在所述混合机右盖上,所述气料管一端安装在所述三通上端,所述三通下端贯穿所述混合机右盖,所述 V型混合机经安装在混合机右盖上的三通上的第二抽气管与第二真空上料机上的抽气口连接,所述排放阀安装在所述V型混合机下侧,所述抽料口安装在所述排放阀上,所述上料管一端安装在所述抽料口上,所述上料控制阀安装在所述上料管上,所述控制面板安装在所述混合机架上。
[0010]优选的,所述分装机构包括:机罩壳、下料口、三通管件、分装轴、料仓、固定架、分
装除尘罩、分装嘴、分装机;
[0011]所述料仓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机罩壳安装在所述料仓上壁面,所述三通管件安装在所述料仓上且下端贯穿所述料仓上壁面,所述下料口安装在所述三通管件下端,所述上料管一端安装在所述三通管件上端,所述料仓经安装在料仓的三通管件上的第三抽气管与第三真空上料机上的抽气口连接,所述分装轴安装在所述料仓内部,所述分装除尘罩安装在所述料仓下端,所述分装嘴安装在所述分装除尘罩上。
[0012]优选的,所述管道上设有管子夹。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底部设有万向轮。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设置分装机构,搅拌完成后的混合料质检合格后,从料仓直接进入分装机进行分装,操作简便,解决了传统的粉散剂生产线,需要将混合后的料仓需移至分装间,由提升机吊起对接分装机料斗进行分装,设备成本高,难度大,人员安全风险较大,厂房高度要求高的问题;
[0017]2、通过设置观察窗,可以在上料过程中观察罐内余料状态,在余料耗尽时上料,最大利用设备,解决了传统的粉散剂生产线,由于装置为完全封闭状态,看不见装置内余料的情况,无法把握上料频率,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0018]3、通过移动机构,仅需松紧万向轮,即可对上料机构进行移动,大大提高了灵活性,解决了传统的粉散剂生产线,当需要移动上料机构时,由于没有移动结构,导致搬移过程难度大,消耗大量人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的上料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的上料机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的混合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的分装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分装机构,101、机罩壳,102、下料口,103、三通管件,104、分装轴,105、料仓,106、固定架,107、分装除尘罩,108、分装嘴,109、分装机,2,混合机构、201、三通,202、混合机右盖, 203、混合机左盖,204、抽料口,205、排放阀,206、混合机架,207、控制面板,208、V型混合机,3、上料机构,301、第一真空上料机, 302、上盖,303、三通接头,304、下滑板,305、斜板,306、固定盖,307、活动盖,308、观察窗,309、吸料嘴,4、第一真空上料机, 5、抽气口,6、第一抽气管,7、气料管,8、气料控制阀,9、管子夹,10、第二真空上料机,11、第二抽气管,12、上料管,13、上料控制阀,14、第三真空上料机,15、第三抽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请参阅附图1

5,本技术提供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包括分装机构1、混合机构2、上料机构3、第一真空上料机4、第二真空上料机10、第三真空上料机14、气料管7、第一抽气管6、第二抽气管11、上料管12以及第三抽气管15;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装机构1使用上料管12与所述混合机构2连接,所述上料机构3使用气料管7与所述混合机构2连接,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4使用第一抽气管6与所述上料机构3连接,所述第二真空上料机10使用第二抽气管11与所述混合机构2连接,所述第三真空上料机14使用第三抽气管15与所述分装机构1连接。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加工原辅料时,原辅料进入上料机构3,第一真空上料机4的第一抽气管6经三通接头303与上料机构3相连,开机时上料机构3罐内负压有效收集投料时的扬尘进入集尘仓,原辅料通过气料管7进入混合机构2,第二真空上料机10的第二抽气管 11经混合机构2上的三通201与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包括分装机构、混合机构、上料机构、第一真空上料机、第二真空上料机、第三真空上料机、气料管、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上料管以及第三抽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装机构使用上料管与所述混合机构连接,所述上料机构使用气料管与所述混合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使用第一抽气管与所述上料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真空上料机使用第二抽气管与所述混合机构连接,所述第三真空上料机使用第三抽气管与所述分装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真空上料机、气料控制阀、上盖、三通接头、下滑板、斜板、气料管、固定盖、活动盖、观察窗以及吸料嘴;所述上盖安装在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上,所述三通接头安装在所述上盖上壁面靠前处,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经安装在三通接头上的第一抽气管与第一真空上料机上的抽气口连接,所述固定盖安装在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前端,所述活动盖安装在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后端,所述观察窗安装在所述活动盖上,所述气料管安装在所述三通接头上,所述吸料嘴安装在所述气料管下端,所述气料控制阀安装在所述气料管上端,所述斜板安装在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内两侧,所述下滑板安装在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密闭自动分装粉散剂生产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包括:V型混合机、三通、混合机右盖、混合机左盖、抽料口、排放阀、混合机架、控制面板、上料管以及上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蔡一杰吴蕾刘红云周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