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90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建筑,包括第一顶板、第二顶板以及防水套管,其中第二顶板与第一顶板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变形缝,该第一顶板的位于所述变形缝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一反坎,该第一反坎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一部分间隔且对应设置的第二部分;该第二顶板的位于所述变形缝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二反坎,该第二反坎包括第三部分和与第三部分间隔且对应设置的第四部分。且防水套管穿设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之间,以及,防水套管穿设于第三部分、第四部分之间,该防水套管用于穿设排水管,从而使得排水管能够顺利穿过变形缝及反坎,从而降低工程造价。从而降低工程造价。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Archite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广场或园林等大型户外空间的地下室设计,常需在地下室的主体结构中设置变形缝以避免主体结构因温度变形而造成的开裂现象。而由于地下室上部为户外环境,因此需设置较多的大尺寸排水管网。在排水管网布置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被主体结构的变形缝反坎挡住的情况,而需要重新调整排水管网的设计,导致资源浪费和高额的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使得排水管能够顺利穿过变形缝及反坎,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包括:
[0005]第一顶板;
[0006]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一顶板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变形缝;
[0007]第一反坎,所述第一反坎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位于所述变形缝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一反坎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隔且对应设置的第二部分;
[0008]第二反坎,所述第二反坎设置于所述第二顶板的位于所述变形缝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二反坎包括第三部分和与所述第三部分间隔且对应设置的第四部分;以及
[0009]防水套管,所述防水套管穿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以及,所述防水套管穿设于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四部分之间,所述防水套管用于穿设排水管。
[00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套管的内壁面设置有防水密封层。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套管的外壁面设有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内嵌于所述第一反坎和所述第二反坎。
[00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四部分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包覆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周,所述第二防水层包覆于所述第四部分的外周;
[0013]所述建筑还包括第一保护盖,所述第一保护盖罩设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的外周,以与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四部分之间形成防水空间,所述第一防水层以及所述第二防水层位于所述防水空间中。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建筑还包括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位于所述防水空间中,所述防水卷材铺设于所述第一防水层以及所述第二防水层上,且所述防水卷材对应所述变形缝的位置处具有变形部,所述第一保护盖对应所述变形部的位置设有折弯部。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建筑还包括第一砖砌
层以及第二保护盖,所述第一砖砌层设于所述排水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四部分的外周,所述第二保护盖罩设在所述第一砖砌层、所述第一保护盖的外周。
[00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周分别设置有第三防水层和第四防水层,所述第三防水层延伸至所述第一顶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反坎的一侧,所述第四防水层延伸至所述第二顶板的背离所述第二反坎的一侧,且所述第三防水层、所述第四防水层上设有防水保护层。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水保护层上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排水管的开口方向垂直。
[00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水保护层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砖砌层,多个所述第二砖砌层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砖砌层之间形成集水槽,所述输水管设于所述集水槽中。
[001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槽的外周设有水槽防水层和水槽保护层,所述水槽保护层设于所述水槽防水层上。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设置变形缝,利用防水套管穿设于第一反坎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第二反坎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以供排水管穿过第一反坎和第二反坎,从而使得排水管能够顺利穿过变形缝及反坎。这样,在布置排水管网时无需考虑建筑中设有变形缝的影响,既避免了二次调整排水管网设计的风险,同时又能够使排水管网的设计更加合理,从而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建筑的变形缝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6]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27]图5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
[0028]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00、建筑;10、第一顶板;11、第一反坎;11a、第一部分;11b、第二部分;20、第二顶板;21、第二反坎;21a、第三部分;21b、第四部分;30、变形缝;40、防水套管;41、凸起部;42、防水密封层;
[0029]50、第一防水层;51、第二防水层;51a、防水涂料;51b、耐根穿刺防水卷材;52、第一保护盖;52a、折弯部;53、防水空间;54、防水卷材;54a、变形部;55、第一砖砌层;56、第二保护盖;57、聚苯板;58、第一反坎保护部;59、第二反坎保护部;
[0030]60、第三防水层;61、第四防水层;62、防水保护层;63、第二砖砌层;64、集水槽;64a、找平层;64b、水槽防水层;64c、水槽保护层;65、输水管;66、附加防水层;67、第三保护
盖;68、压条;
[0031]200、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34]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板;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一顶板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变形缝;第一反坎,所述第一反坎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位于所述变形缝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一反坎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隔且对应设置的第二部分;第二反坎,所述第二反坎设置于所述第二顶板的位于所述变形缝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二反坎包括第三部分和与所述第三部分间隔且对应设置的第四部分;以及防水套管,所述防水套管穿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以及,所述防水套管穿设于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四部分之间,所述防水套管用于穿设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套管的内壁面设置有防水密封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套管的外壁面设有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内嵌于所述第一反坎和所述第二反坎。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四部分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包覆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周,所述第二防水层包覆于所述第四部分的外周;所述建筑还包括第一保护盖,所述第一保护盖罩设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的外周,以与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四部分之间形成防水空间,所述第一防水层以及所述第二防水层位于所述防水空间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宇吴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