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和检测工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0876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的极耳连接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和检测工装。外接极耳装置包括铜镀镍负极外接极耳、绝缘件、镍材负极外接极耳和铝正极外接极耳;铜镀镍负极外接极耳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引出部;第一连接部套设于锂离子电池正极端子外的外壳上,并通过第一表面与锂离子电池外壳相连接;第一引出部延伸至外壳的外部;铝正极外接极耳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引出部;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正极端子;第二引出部延伸至外壳的外部;绝缘件设置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绝缘;镍材负极外接极耳与外壳相连接。这样可更准确的测出电池的性能数据。出电池的性能数据。出电池的性能数据。

External electrode lug device and testing tooling for te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和检测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的极耳连接片
,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和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日益成熟,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中。锂离子电池的极耳连接片作为内部集流体的外接部件,对测试数据的收集和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反映起到了重要作用。
[0003]目前,软包电芯测试使用的是集流体焊接铝极耳和铜镀镍极耳,小圆柱电池一般测试都是使用探针夹紧,而方形电池和大圆柱电池则需要外接极耳进行连接测试。方形电池因为是铝壳,正负极都可以焊接铝极耳,且铝的导电性较好,不会影响电芯测试内阻。
[0004]但是,大圆柱电池采用外壳材质,负极焊接使用铜(铜镀镍)片,这样就会引入一定内阻,导致测试直流内阻(DCR)偏大,倍率性能差,产热严重。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通过在铜镀镍负极外接极耳和铝正极外接极耳的基础上增设镍材负极外接极耳,使其连接在负极外壳上,可以避免铜镀镍负极外接极耳内阻分压导致的测试误差。
[0007]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检测工装。
[0008]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包括铜镀镍负极外接极耳、绝缘件、镍材负极外接极耳和铝正极外接极耳;
[0010]所述铜镀镍负极外接极耳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引出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套设于锂离子电池正极端子外的外壳上,并通过第一表面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外壳相连接;所述第一引出部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
[0011]所述铝正极外接极耳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引出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正极端子;所述第二引出部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
[0012]所述绝缘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绝缘;
[0013]所述镍材负极外接极耳与所述外壳相连接。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锂离子电池为圆柱型电池;所述圆柱型电池的直径不小于46mm,高度不小于90mm;
[0015]和/或,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外壳的材质包括钢。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表面焊接连接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外壳;
[0017]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焊接连接于所述正极端子;
[0018]和/或,所述镍材负极外接极耳焊接连接于所述外壳。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镍材负极外接极耳的厚度不大于0.15mm;
[0020]和/或,所述镍材负极外接极耳的形状为方形,所述镍材负极外接极耳的宽度不大于8mm,长度不大于90mm。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铝正极外接极耳的厚度不大于0.8mm;
[0022]和/或,所述铜镀镍负极外接极耳的厚度不大于0.2mm。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出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引出部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不大于30mm;
[0024]和/或,所述第一引出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引出部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不大于30mm。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形状为环形,所述环形的外径不大于41.8mm。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或所述第二引出部上设置有允许紧固件通过的连接孔。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螺钉、铆钉和螺柱中的至少一种;
[0028]和/或,所述连接孔的直径为5~10mm。
[002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检测工装,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1]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通过在铜镀镍负极外接极耳和铝正极外接极耳的基础上增设镍材负极外接极耳,使其连接在负极外壳上,可以避免铜镀镍负极外接极耳内阻分压导致的测试误差。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的俯视图;
[0036]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的另一俯视图;
[0037]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检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
铜镀镍负极外接极耳;
ꢀꢀꢀ
101

第一连接部;
ꢀꢀꢀꢀꢀꢀꢀ
1011

第一表面;
[0040]102

第一引出部;
ꢀꢀꢀꢀꢀꢀꢀꢀꢀ2‑
绝缘件;
ꢀꢀꢀꢀꢀꢀꢀꢀꢀꢀꢀꢀꢀ3‑
镍材负极外接极耳;
[0041]4‑
铝正极外接极耳;
ꢀꢀꢀꢀꢀꢀꢀ
401

第二连接部;
ꢀꢀꢀꢀꢀꢀꢀ
402

第二引出部;
[0042]5‑
外壳;
ꢀꢀꢀꢀꢀꢀꢀꢀꢀꢀꢀꢀꢀꢀꢀꢀꢀ6‑
正极端子;
ꢀꢀꢀꢀꢀꢀꢀꢀꢀꢀꢀ7‑
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铜镀镍负极外接极耳、绝缘件、镍材负极外接极耳和铝正极外接极耳;所述铜镀镍负极外接极耳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引出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套设于锂离子电池正极端子外的外壳上,并通过第一表面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外壳相连接;所述第一引出部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铝正极外接极耳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引出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正极端子;所述第二引出部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绝缘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绝缘;所述镍材负极外接极耳与所述外壳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为圆柱型电池;所述圆柱型电池的直径不小于46mm,高度不小于90mm;和/或,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外壳的材质包括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表面焊接连接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外壳;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焊接连接于所述正极端子;和/或,所述镍材负极外接极耳焊接连接于所述外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外接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镍材负极外接极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娇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