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低噪音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69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线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低噪音线缆,包括外护管,所述外护管的内部设置有内撑机构,内撑机构包括内撑架、辅撑架和中承杆,所述内撑架安装在所述外护管的内层,所述内撑架和所述外护管的间隙内夹持安装有所述辅撑架,且相邻的两个内撑架之间通过所述中承杆连接;所述内撑架上开设有三个通孔,相邻的所述内撑架之间的通孔内牵引穿过线束,所述线束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内导体,所述内导体的外壁包覆有绝缘层;为了增加线缆内部热量流通速率,对内撑结构进行改进,在内部间隔设置内撑架,在相邻的内撑架留置间隙辅助线束放出的热量在间隙内传递,防止线缆载荷增大时放出热量增加无法快速传导导致线束出现损坏。热量增加无法快速传导导致线束出现损坏。热量增加无法快速传导导致线束出现损坏。

A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 noise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低噪音线缆


[0001]本技术涉及线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低噪音线缆。

技术介绍

[0002]线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当前国内现有的低噪音线缆的耐温等级绝大多数在125℃以下,其导体一般为裸铜导体,绝缘介质通常为聚氯乙烯、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低噪音线缆在提升其耐高温性能时,需要对内部的支撑结构进行改进,如何保证其支撑性能的同时简化其支撑结构,且能保证内部热量快速流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技术目的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温低噪音线缆,具有内撑机构简化设计和热量传导效率提升的特点。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温低噪音线缆,包括外护管,所述外护管的内部设置有内撑机构,内撑机构包括内撑架、辅撑架和中承杆,所述内撑架安装在所述外护管的内层,所述内撑架和所述外护管的间隙内夹持安装有所述辅撑架,且相邻的两个内撑架之间通过所述中承杆连接;
[0009]所述内撑架上开设有三个通孔,相邻的所述内撑架之间的通孔内牵引穿过线束,所述线束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内导体,所述内导体的外壁包覆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层缠绕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的外层包覆有分离层,所述分离层的外层包覆有耐高温层。
[0010]优选的,所述内撑架的中部开设有气孔,所述辅撑架为中空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内撑架和所述辅撑架的连接整体与所述外护管的连接位置留置有气隙。
[0012]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内撑架之间通过三个所述中承杆连接,且所述中承杆为可弯折的构件。
[0013]优选的,所述分离层和所述耐高温层之间留置有间隙,间隙内填充有阻燃层。
[001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为了增加线缆内部热量流通速率,对内撑结构进行改进,在内部间隔设置内撑架,在相邻的内撑架留置间隙辅助线束放出的热量在间隙内传递,防止线缆载荷增大时放出热量增加无法快速传导导致线束出现损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内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线束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外护管;21、内撑架;22、辅撑架;23、中承杆;3、线束;31、内导体;32、绝缘层;33、钢绞线;34、分离层;35、阻燃层;36、耐高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温低噪音线缆,包括外护管1,外护管1的内部设置有内撑机构,内撑机构包括内撑架21、辅撑架22和中承杆23,内撑架21安装在外护管1的内层,内撑架21和外护管1的间隙内夹持安装有辅撑架22,且相邻的两个内撑架21之间通过中承杆23连接;
[0022]内撑架21上开设有三个通孔,相邻的内撑架21之间的通孔内牵引穿过线束3,线束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内导体31,内导体31的外壁包覆有绝缘层32,绝缘层32的外层缠绕有钢绞线33,钢绞线33的外层包覆有分离层34,分离层34的外层包覆有耐高温层36。
[002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线缆内部热量流通速率,对内撑结构进行改进,在内部间隔设置内撑架21,在相邻的内撑架21留置间隙辅助线束3放出的热量在间隙内传递,防止线缆载荷增大时放出热量增加无法快速传导导致线束出现损坏,且相邻的内撑架21之间通过可弯折的中承杆23连接,保证线缆可正常弯折。
[0024]为了提升内撑架21支撑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是,内撑架21与外护管1之间的连接间隙通过辅撑架22进行填补,且辅撑架22可对线束3固定端进行二次限位加固
[0025]需要补充的是:内撑架21的中部开设有气孔,辅撑架22为中空结构,内撑架21和辅撑架22的连接整体与外护管1的连接位置留置有气隙,内撑架21中部的气孔配合辅撑架22中空的通槽进行热量传导,防止线束3内部留置热量过高导致线束性能受阻碍。
[0026]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内撑架21之间通过三个中承杆23连接,多角度对相邻的内撑架21进行辅助连接,提升内撑架21的连接稳定性。
[0027]如图3所示,分离层34和耐高温层36之间留置有间隙,间隙内填充有阻燃层35。
[0028]需要说明的是,阻燃层35的设置用于防止在过分高温线束3出现自燃,进行内外分隔。
[0029]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低噪音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护管(1),所述外护管(1)的内部设置有内撑机构,内撑机构包括内撑架(21)、辅撑架(22)和中承杆(23),所述内撑架(21)安装在所述外护管(1)的内层,所述内撑架(21)和所述外护管(1)的间隙内夹持安装有所述辅撑架(22),且相邻的两个内撑架(21)之间通过所述中承杆(23)连接;所述内撑架(21)上开设有三个通孔,相邻的所述内撑架(21)之间的通孔内牵引穿过线束(3),所述线束(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内导体(31),所述内导体(31)的外壁包覆有绝缘层(32),所述绝缘层(32)的外层缠绕有钢绞线(33),所述钢绞线(33)的外层包覆有分离层(34),所述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晓阳董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宇高温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