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840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涉及充电线技术领域,包括护套,所述护套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空管、动力线正极、动力线负极、导热材料和均热层,所述空管的内壁吸附有防护组件,所述动力线正极和动力线负极位于空管的外侧,所述导热材料填满护套内部的空隙,所述空管的内侧两端开设有若干组等距离且呈圆周状分布的吸附槽,所述动力线正极和动力线负极均最低为3芯,且两者呈背对半圆分布,共同组成x形结构,本结构加大了动力线与空管的贴合角度,提高了热量传送效率,同时还防止了冷却液的积垢粘在空管内壁,解决了冷却液积垢影响热量传送的问题,提高了散热效果,另外,在线缆加工过程中,还会更容易地把动力线压接在一起。一起。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线
,具体为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液冷充电线内部结构通常是为了满足内部芯线排位以及工艺需求而进行设计,并不能兼顾线缆的冷却效果,动力线是充电电流的输入、输出端,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能把动力线所产生的热量快速的传递出去才是最关键的。而目前市场上的液冷充电线对动力线的排位并没有特意进行设计,所以空管作为线缆内部的主要散热通道,并没有和主芯线有一个好的贴合,另外,空管中冷却液长时间的流动,内部会出现积垢,从而影响了热量的传送,降低了散热效果,为此,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解决了现有液冷充电线冷却效果不佳,内部空管没有和主芯线有很好的贴合,且空管内部冷却液长时间的流动,会出现积垢,从而影响了热量的传送,降低了散热效果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包括护套,所述护套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空管、动力线正极、动力线负极、导热材料和均热层,所述空管的内壁吸附有防护组件,所述动力线正极和动力线负极位于空管的外侧,所述导热材料填满护套内部的空隙,所述空管的内侧两端开设有若干组等距离且呈圆周状分布的吸附槽,所述动力线正极和动力线负极均最低为3芯,且两者呈背对半圆分布,共同组成x形结构;
[0005]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薄膜,所述薄膜的外表面两端安装有若干个与吸附槽一一对应且相适配的吸盘。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空管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线正极和动力线负极与空管的贴合角度最低为180
°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均热层由铝箔麦拉和镀锡铜编织组成。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薄膜的厚度为0.01mm。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用于流动冷却液。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通过动力线正极和动力线负极均最低为3芯,且两者呈背对半圆分布,共同组成x形结构分布在两根空管的周围,从而令动力线正极和动力线负极与空管的贴合角度最低达到了180
°
,再通过内部的导热材料填充,是动力线
所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或通过导热填充间接地传递给空管,再由空管中的冷却液循环流动把热量带出,从而使线缆的温升降低。
[0014]2、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通过X形动力线结构,把以往正负极的2芯分成6芯以上,使线缆内部结构更紧密,从而达到减小线缆外径的目的,另外均热层的设置,线缆内部未被空管传递出去的热量会被均热层吸收,在导热材料的作用下,可将热量再次传递给空管,再由空管中的冷却液把热量传输出去。
[0015]3、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该结构方案由于是把动力线正负极呈两个背对着的半圆分布,线缆在加工过程中,动力线因为集中在液冷管周围,相对于其他结构,会更容易地把动力线压接在一起。
[0016]4、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通过在空管的内侧两端开设有若干组等距离且呈圆周状分布的吸附槽,薄膜的外表面两端安装有若干个与吸附槽一一对应且相适配的吸盘,所以在使用时,本结构可防止冷却液的积垢粘在空管内壁,同时,利用吸盘吸附的安装方式,可便于对薄膜拆卸更换,从而可解决积垢影响热量传送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的结构剖面图;
[0019]图3为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空管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4为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防护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5为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动力线正极和动力线负极共同组成x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护套;2、空管;21、进水管;22、出水管;3、防护组件;31、薄膜;32、吸盘;4、动力线正极;5、动力线负极;6、导热材料;7、均热层;8、吸附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技术方案: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包括护套1,护套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空管2、动力线正极4、动力线负极5、导热材料6和均热层7,空管2的内壁吸附有防护组件3,动力线正极4和动力线负极5位于空管2的外侧,导热材料6填满护套1内部的空隙,空管2的内侧两端开设有若干组等距离且呈圆周状分布的吸附槽8,空管2包括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用于流动冷却液,动力线正极4和动力线负极5均最低为3芯,且两者呈背对半圆分布,共同组成x形结构(详细请参阅图5),动力线正极4和动力线负极5与空管2的贴合角度最低为180
°
,均热层7由铝箔麦拉和镀锡铜编织组成,动力线正极4和动力线负极5外部设置有绝缘套,绝缘套和空管2均采用耐温等级为150℃的交联聚烯烃,提高其耐高温性能,空管2的尺寸根据线缆的外径以及芯线规格进行设计,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均选用同一规格,以保证进出水
压均匀和线缆内部结构对称、稳定。
[0025]请参阅图4,防护组件3包括薄膜31,薄膜31的外表面两端安装有若干个与吸附槽8一一对应且相适配的吸盘32,薄膜31的厚度为0.01mm。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取出防护组件3,将薄膜31两端的吸盘吸在吸附槽8中,从而可促使薄膜31紧贴在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的内壁,然后将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分别与充电桩液冷循环系统进出水口连接。
[0027]在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因动力线正极4和动力线负极5两者呈x形结构分布并分布在两根空管2的周围,所以使动力线与空管2的贴合角度达到了180
°
以上,又因导热材料6填满护套1内部的空隙,所以动力线正极4和动力线负极5所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通过导热材料6间接地传递给空管2,再由空管2中的冷却液循环流动把热量带出,从而使线缆的温升降低,而空管2未被动力线包围部位,可以直接或者通过导热材料6填充间接与护套1内的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包括护套(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护套(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两根空管(2),三根动力线正极(4)以及三根动力线负极(5),三根动力线正极(4)和三根动力线负极(5)共同形成“X”字形分布结构,所述护套(1)的内部还设置有导热材料(6)和均热层(7),所述空管(2)的内壁吸附有防护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形动力线结构的液冷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管(2)包括用于流动冷却液的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美格传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