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承压建筑过渡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056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6: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原承压建筑过渡区装置,该装置包括过渡室、承压门、电动压紧油缸和排气组件,所述过渡室的两端通过承压门和排气组件分别连通承压建筑和外界环境,过渡室内部沿人员进出方向依次划分为至少两个过渡空间,相邻过渡空间之间通过承压门和排气组件连通,所述电动压紧油缸的数量与承压门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联动设置,用于为承压门的开启和关闭提供驱动力,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自动排气装置、第一手动排气装置和第二手动排气装置,所述承压门的开启操作受门两侧气压平衡信号控制,所述承压门的关闭操作与自动排气装置的关闭状态执行连锁控制。本申请减少人员停驻等待时间,各过渡空间的承压门实现自动开闭,使用快捷方便。快捷方便。快捷方便。

A transition zone device for plateau pressure bearing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原承压建筑过渡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环境下人居设施
,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原承压建筑过渡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海拔地区因空气稀薄具有气压低、含氧量少等特点,人员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容易出现各种高原病,影响工作效率,危害人身健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区域进行增压补氧,因此,很多企业研发出了高原氧仓供来自低海拔地区的人员临时居住,以缓解高原反应。目前国内高原氧仓均为几个平方大小的空间,仅仅提供了临时吸氧环境,空间整体狭小压抑,空气流通性差。
[0003]为了更便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现针对性设计大空间高原承压建筑,其占地上千平方米,室内空间达上万立方米,可供上百人居住。考虑到室内人员要自由进出承压建筑且建筑室内压力始终维持在30kpa~50kpa,因此,需要设置一个过渡区以连接承压建筑和外界环境,人员进出时可以过渡区作为缓冲,可提高人体舒适性并减少气压损失以及人员等待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原承压建筑过渡区技术方案,减少人员等待时间以及因外界气压变化带来的不适感。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高原承压建筑过渡区装置,包括过渡室、承压门、电动压紧油缸和排气组件,所述过渡室的一端通过一组承压门和排气组件与承压建筑连通,而另一端通过另一组承压门和排气组件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过渡室内部沿人员进出方向依次划分为至少两个过渡空间,相邻过渡空间之间通过承压门和排气组件连通,所述电动压紧油缸的数量与承压门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联动设置,所述电动压紧油缸用于为承压门的开启和关闭提供驱动力,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自动排气装置,所述自动排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截止阀、电动球阀和消音器。
[000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组件还包括备份用的手动排气装置,所述手动排气装置包括截止阀和消音器,所述消音器与截止阀连接。
[000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手动排气装置包括第一手动排气装置和第二手动排气装置,所述第一手动排气装置的截止阀和消音器均安装在承压门的同侧,所述第二手动排气装置的截止阀和消音器分别安装在承压门的异侧。
[0008]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各承压门沿人员进出方向错位布置。
[000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每个过渡空间的墙壁上设有窗户。
[001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空间的数量为三个。
[001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每个过渡空间内均设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承压门的开启操作受门两侧气压平衡信号控制,所述承压门的关闭操作与自动排气装置的关闭状态执
行连锁控制。
[0012]一种如上所述高原承压建筑过渡区的使用方法:
[0013]人员从外界进入承压建筑时:
[0014]启动位于外界环境和相邻过渡空间之间的自动排气装置,压力平衡时自动触发电动压紧油缸打开与自动排气装置同组设置的承压门,人员从室外进入相邻的过渡空间,关闭该自动排气装置,自动触发电动压紧油缸关闭承压门;重复上述过程,人员依次进入相邻的过渡空间,且过渡空间内的气压逐渐升高,直至人员打开最后一个承压门,进入承压建筑内;
[0015]当人员从承压建筑进入外界时:
[0016]启动位于承压建筑和相邻过渡空间之间的自动排气装置,压力平衡时自动触发电动压紧油缸打开与自动排气装置同组设置的承压门,人员从承压建筑内进入相邻的过渡空间,关闭该自动排气装置,自动触发电动压紧油缸关闭承压门;重复上述过程,人员依次进入相邻的过渡空间,且过渡空间内的气压逐渐降低,直至人员打开最后一个承压门,进入外界环境。
[0017]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申请通过设置多个过渡空间,减弱空气压力突然变化对人耳产生的刺激,减轻人体的不适感,且每级过渡空间的承压门可根据门两侧的气压平衡情况以及自动排气装置的关闭状态实现自动开闭操作,配合各过渡空间错位布置的承压门使人员采用蛇形路线前进,减少人员停驻等待时间,进出高原承压建筑更快速便捷。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高原承压建筑过渡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承压门与电动压紧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过渡区装置的排气控制示意图;
[0023]图中:01承压建筑,1、过渡室,1.1、一级过渡空间,1.2、二级过渡空间,1.3、三级过渡空间,2、承压门,3、电动压紧油缸,4、自动排气装置,5、第一手动排气装置,6、第二手动排气装置,7、压力表,8、窗户。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5]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某一元件被描述为与另一元件存在“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关系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中间件
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
[0026]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27]实施例
[0028]参见图1~图3,一种高原承压建筑过渡区装置,包括过渡室1、承压门2、电动压紧油缸3和排气组件。
[0029]所述过渡室1整体采用框架结构,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一组承压门2和排气组件,用于连通承压建筑01内部,而另一端设有另一组承压门2和排气组件,用于连通外界环境。所述过渡室1内部沿人员进出方向依次划分为三个过渡空间,沿气压减小方向依次为一级过渡空间1.1、二级过渡空间1.2和三级过渡空间1.3,相邻过渡空间之间也同样通过承压门2和排气组件连通。在其他具体的实施例中,可根据承压建筑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压差延伸设置更多级的过渡空间。
[0030]所述电动压紧油缸3的数量与承压门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联动设置,所述承压门2通过对应设置的电动压紧油缸3实现开启和关闭。
[0031]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自动排气装置4、第一手动排气装置5和第二手动排气装置6。所述自动排气装置4包括依次连接的截止阀、电动球阀和消音器,并通过控制按钮进行开闭操作,所述自动排气装置4关闭时与同组承压门2的电动压紧油缸3执行连锁控制。所述第一手动排气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原承压建筑过渡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室(1)、承压门(2)、电动压紧油缸(3)和排气组件,所述过渡室(1)的一端通过一组承压门(2)和排气组件与承压建筑连通,而另一端通过另一组承压门(2)和排气组件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过渡室(1)内部沿人员进出方向依次划分为至少两个过渡空间,相邻过渡空间之间通过承压门(2)和排气组件连通,所述电动压紧油缸(3)的数量与承压门(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联动设置,所述电动压紧油缸(3)用于为承压门(2)的开启和关闭提供驱动力,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自动排气装置(4),所述自动排气装置(4)包括依次连接的截止阀、电动球阀和消音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承压建筑过渡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还包括备份用的手动排气装置,所述手动排气装置包括截止阀和消音器,所述消音器与截止阀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香沈欢张鏖段寄伟廖金军王卫强刘金书陈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