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短路卷芯检测剔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0490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锂电池短路卷芯检测剔除装置。包括传送带、卷芯、定位夹、极耳夹、直流电源、剔杆、收集箕和总控箱。定位夹、极耳夹和剔杆依次沿传送方向设置。直流电源正负极分别连接两个极耳夹。收集箕和剔杆设置在传送带同一位置两侧。总控箱分别连接定位夹、极耳夹、直流电源和剔杆。极耳夹头部设有导电头和绝缘夹弧。装置安装在卷绕机尾传送带处,极耳夹夹住卷芯两个极耳,直流电源通电后断开。测正常卷芯形成电容,先充电后放电;而测内部短路的卷芯则有稳定的电流,总控箱检测到即控制剔杆剔除。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解决了锂电池卷绕工序产出的卷芯中存在内部短路不良品,会进入下一工序的问题。会进入下一工序的问题。会进入下一工序的问题。

Lithium battery short circuit coil core detection and elimin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短路卷芯检测剔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锂电池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锂电池短路卷芯检测剔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起火爆炸是锂电池事故中最常见,危害性也最大的事故,多源于电池的热失控,而热失控70%以上源于内部短路,因此内部短路是锂电池生产制造中的管控重点。
[0003]圆柱锂电池内部短路主要源于生产工序中不良缺陷,例如金属粉尘异物、分切毛刺、极片涂覆不均匀析锂等。锂电池装配依次经卷绕、入壳、点底焊、缩口、入垫片、滚槽、注液、正极焊接、封口等工序,各工序的锂电池半成品都有短路隐患。多数企业在点底焊、滚槽等工序有内阻检测,及时剔除不良品,

但仅仅在某一工序检测则存在漏检可能,

甚至前段工序已有内部短路,一直加工到检测段才剔除,不仅浪费物料,

而且不良率高于工艺要求时,难以确定问题出在哪一工序,需要停工一步步向前排查,耗费时间。所以大型企业往往在多工序都设有内部短路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电池短路卷芯检测剔除装置,包括传送带(1)和卷芯(2),卷芯(2)横置在传送带(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夹(3)、极耳夹(4)、直流电源(5)、剔杆(6)、收集箕(7)和总控箱(8),所述定位夹(3)、极耳夹(4)和剔杆(6)依次沿着传送带(1)传送方向设置,两个定位夹(3)和两个极耳夹(4)都呈镜像设置在传送带(1)两侧,所述直流电源(5)正负极分别连接两个极耳夹(4),所述剔杆(6)和收集箕(7)设置在传送带(1)同一位置的两侧,所述总控箱(8)分别连接定位夹(3)、极耳夹(4)、直流电源(5)和剔杆(6)。2.如权利要求1所述锂电池短路卷芯检测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夹(3)包括定位夹气缸(31)、定位杆(32)、弹簧(33)和绝缘套筒(34),所述定位夹气缸(31)一侧连接总控箱(8),另一侧连接定位杆(32)的一端,定位杆(32)另一端设置绝缘套筒(34),所述弹簧(33)套在定位杆(32)上,弹簧(33)一端与定位杆(32)固定,另一端与绝缘套筒(34)尾部固定,所述两个定位夹(3)的绝缘套筒(34)头部相对。3.如权利要求1所述锂电池短路卷芯检测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极耳夹(4)包括绝缘筒(41)、极耳夹气缸(42)、活塞(43)、连杆(44)、杠杆(45)、绝缘夹弧(46)和导电头(47),所述极耳夹气缸(42)连接总控箱(8),所述活塞(43)从极耳夹气缸(42)内伸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闾翔王世民苏斌杨清欣宋泽斌
申请(专利权)人:长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