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腔道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0344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人体腔道封堵装置,包括:夹持棒,套设于夹持棒外侧的支架,抵接于支架下端用于固定夹持棒的内螺纹管,固定于内螺纹管底部的锚形支架;支架包括:固定于内螺纹管上端的支架连接环,均匀固定于支架连接环圆周上用于支撑人体腔道内壁的支架杆,支架外表面粘贴具有弹性的支架覆膜层;夹持棒穿过支架并与内螺纹管螺纹连接。通过夹持棒、内螺纹管的配合设置,使支架展开的尺寸可调,从而封堵装置在释放后能够方便地修正位置,并使封堵装置能够应用于不同尺寸和形状的腔道;通过设置用于装载阻止内皮化药物的盲孔,防止封堵装置与腔道内壁发生内皮化;通过在外表面涂覆抗炎性反应药物涂层,防止封堵装置与腔道内壁发生炎性反应。炎性反应。炎性反应。

A blocking device for human lume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uman body cavity plugg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lamping rod, a bracket sleev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clamping rod, an internal thread pipe butt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bracket for fixing the clamping rod, and an anchor shaped bracket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ternal thread pipe; The bracket includes: a bracket connecting ring fix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internal thread pipe, a bracket rod uniformly fixed on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bracket connecting ring for supporting the inner wall of the human body cavity, and an elastic bracket coating layer past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racket; The clamping rod passes through the support and is threaded with the internal thread pipe. Through the matching setting of the clamping rod and the internal thread pipe, the expanded size of the support can be adjusted, so that the plugging device can easily correct the position after release, and the plugging device can be applied to cavitie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shapes; By setting blind holes for loading drugs to prevent endothelialization, the blocking devic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lumen are prevented from endothelialization; The anti-inflammatory reaction drug coating is coated on the outer surface to prevent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between the blocking devic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lumen.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flammatory reaction< b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腔道封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介入治疗
,特别涉及一种人体腔道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肺部疾病。传统上,肺气肿的内科治疗包括吸氧、预防肺部感染、支气管解痉等,但疗效极为有限;外科治疗则多以肺减容手术为主,但也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如严格的手术适应症,存在较多并发症,麻醉及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术前疗效难以预测、术后无法弥补因切除过多或过少所造成疗效不理想的结果,高昂的手术费用和较大的精神、肉体痛苦,另外由于部分患者本身肺功能较差而往往不能耐受手术,因此术后死亡率较高,这限制了外科手术的应用。
[0003]利用经支气管镜实施支气管瓣介入治疗肺气肿可以更好地治疗肺气肿等肺部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创伤。目前,国际市场上主要使用的支气管是伞状支气管瓣,其工作原理均是单向活瓣能阻止外界空气进入气肿区,同时又能让气肿区的残余气体或分泌物通过单向活瓣排出气肿区,通过单向活瓣限制气肿区肺组织的通气,使气肿区肺组织塌陷,从而达到缓解肺疾病的效果。
[0004]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310750987.4中公开了伞状支气管瓣,该伞状支气管瓣包括弹性的框架、隔绝膜和连接杆三部分。框架包括六根支杆和五根锚杆,连接杆上连接有回收柄,一层聚氨酯薄膜贴覆在支杆的外侧表面以构成伞状的隔绝膜。该伞状支气管瓣放入支气管后,隔绝膜与支气管内壁紧密贴合,从而阻止外界气体进入气肿区组织内,设计的伞状结构又能使气肿区肺内的分泌物沿着隔绝膜与支气管内壁之间的狭小间隙从远端向近端排出,通过限制气肿区肺组织的通气,使气肿区肺组织塌陷。
[0005]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在使用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封堵装置一旦释放,就会卡住人体腔道内壁,导致位置修正困难;封堵装置尺寸固定,无法应用于不同尺寸和形状的人体腔道;封堵装置骨架容易被人体腔道内壁内皮化而无法取出;封堵装置覆膜容易引起人体腔道内壁的炎性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人体腔道封堵装置。
[0007]所述人体腔道封堵装置包括:
[0008]第一夹持棒,套设于第一夹持棒外侧的伞形支架,抵接于伞形支架下端用于固定第一夹持棒的内螺纹管,固定于内螺纹管底部的锚形支架;伞形支架包括:固定于内螺纹管上端的伞形支架连接环,均匀固定于伞形支架连接环圆周上用于支撑人体腔道内壁的伞形支架杆,以及固定于伞形支架杆顶端的伞形支架球头,伞形支架球头用于接触人体腔道内壁,伞形支架外表面粘贴具有弹性的伞形支架覆膜层;锚形支架顶部设置与内螺纹管连接的锚形支架连接环,锚形支架杆固定于锚形支架连接环底部,锚形支架杆均匀设置于锚形支架连接环圆周面上,锚形支架杆末端上表面为用于钩挂人体腔体内壁的锚形支架凸起;
第一夹持棒包括:第一夹持棒主体,位于第一夹持棒主体上端的第一夹持头,中部的第一夹持棒凸台,套设于第一夹持棒凸台下侧的第一压盘,下部带有外螺纹的第一夹持棒螺杆,第一夹持棒穿过伞形支架连接环并与内螺纹管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伞形支架球头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盛放防止内皮化药品的盲孔,盲孔直径和深度均为10~100μm。
[0010]进一步的,所述伞形支架覆膜层外表面涂覆抗炎性反应药物涂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锚形支架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盛放防止内皮化药品的盲孔,盲孔直径和深度均为10~100μm。
[0012]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人体腔道封堵装置包括:
[0013]第二夹持棒,套设于第二夹持棒外侧的灯笼形支架,抵接于伞形支架下端用于固定第二夹持棒的内螺纹管,固定于内螺纹管底部的锚形支架;灯笼形支架包括:套设在第二夹持棒上部的灯笼形支架上连接环和套设在第二夹持棒下部的灯笼形支架下连接环,灯笼形支架上连接环和灯笼形支架下连接环之间连接有若干灯笼形支架杆,若干灯笼形支架杆均匀固定于灯笼形支架上连接环和灯笼形支架下连接环的圆周面上,灯笼形支架下半部的外表面粘贴具有弹性的灯笼形支架覆膜层;锚形支架顶部设置与内螺纹管连接的锚形支架连接环,锚形支架杆固定于锚形支架连接环底部,锚形支架杆均匀设置于锚形支架连接环圆周面上,锚形支架杆末端上表面为用于钩挂人体腔体内壁的锚形支架凸起;第二夹持棒包括:第二夹持棒主体,上端的第二夹持头,上部的第二夹持棒凸台,套设于第二夹持棒凸台下侧的第二压盘,下部带有外螺纹的第二夹持棒螺杆,第二夹持棒依次穿过灯笼形支架上连接环、灯笼形支架下连接环,并与内螺纹管螺纹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灯笼形支架覆膜层外表面涂覆抗炎性反应药物涂层。
[0015]进一步的,所述锚形支架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盛放防止内皮化药品的盲孔,盲孔直径和深度均为10~100μm。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越效果在于:
[0017]1.通过夹持棒、内螺纹管的配合设置,使支架展开尺寸可调,进而使所述人体腔道封堵装置在释放后能够方便地修正位置,并且使所述人体腔道封堵装置能够应用于不同尺寸和形状的人体腔道;
[0018]2.通过在伞形支架球头和锚形支架外表面雕刻用于装载阻止内皮化药物的盲孔,防止所述人体腔道封堵装置与人体腔道内壁发生内皮化反应;
[0019]3.通过在覆膜层外表面涂覆抗炎性反应药物涂层,防止所述人体腔道封堵装置与人体腔道内壁接触引发炎性反应。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所述人体腔道封堵装置安装伞形支架3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所述人体腔道封堵装置安装灯笼形支架7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第一夹持棒,1.1

第一夹持头、1.2

第一夹持棒主体、1.3

第一夹持棒凸台、1.4

第一夹持棒螺杆、1.5

第一压盘,3

伞形支架,3.1

伞形支架连接环、3.2

伞形支架杆、3.3

伞形支架球头、3.4

伞形支架覆膜层,4

内螺纹管,5

锚形支架,5.1

锚形支架连接环、5.2

锚形支架杆、5.3

锚形支架凸起,7

灯笼形支架,7.1

灯笼形支架上连接环、7.2


笼形支架杆、7.3

灯笼形支架下连接环,7.4

灯笼形支架覆膜层,9

第二夹持棒,9.1

第二夹持头、9.2

第二夹持棒主体、9.3

第二夹持棒凸台、9.4

第二夹持棒螺杆、9.5

第二压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腔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腔道封堵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棒(1),套设于第一夹持棒(1)外侧的伞形支架(3),抵接于伞形支架(3)下端的内螺纹管(4),固定于内螺纹管(4)底部的锚形支架(5);伞形支架(3)包括:固定于内螺纹管(4)上端的伞形支架连接环(3.1),均匀固定于伞形支架连接环(3.1)圆周上的伞形支架杆(3.2),以及固定于伞形支架杆(3.2)顶端的伞形支架球头(3.3),伞形支架(3)外表面粘贴具有弹性的伞形支架覆膜层(3.4);锚形支架(5)顶部设置与内螺纹管(4)连接的锚形支架连接环(5.1),锚形支架杆(5.2)固定于锚形支架连接环(5.1)底部,锚形支架杆(5.2)均匀设置于锚形支架连接环(5.1)圆周面上,锚形支架杆(5.2)末端上表面为锚形支架凸起(5.3);第一夹持棒(1)包括:第一夹持棒主体(1.2),位于第一夹持棒主体(1.2)上端的第一夹持头(1.1),中部的第一夹持棒凸台(1.3),套设于第一夹持棒凸台(1.3)下侧的第一压盘(1.5),下部带有外螺纹的第一夹持棒螺杆(1.4),第一夹持棒(1)穿过伞形支架连接环(3.1)并与内螺纹管(4)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腔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形支架球头(3.3)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盲孔,盲孔直径和深度均为10~10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腔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形支架(5)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盲孔,盲孔直径和深度均为10~1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腔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形支架覆膜层(3.4)外表面涂覆抗炎性反应药物涂层。5.一种人体腔道封堵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容胡嫣沈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金傅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