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技术地下换热辅助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017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热技术地下换热辅助换热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三通孔,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四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新型的换热辅助换热装置中在换热器本体的外面安装了一个箱体,在箱体的顶部安装了两个排热扇,排热扇可以对换热器本体中的热量进行散热,而且箱体中安装的液冷管道覆盖了换热器本体的外表面,这些液冷管可以对换热器本体进行降温处理,因为有冷却装置的存在液冷管道里的液冷可以一直是低温的存在,换热器本体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感应换热本体的温度。温度传感器可以感应换热本体的温度。温度传感器可以感应换热本体的温度。

An auxiliary heat exchange device for underground heat exchange of geothermal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技术地下换热辅助换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热
,特别是一种地热技术地下换热辅助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源热泵是以岩土体、地层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地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中央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0003]大多数的地源热泵中的换热器每天都在运作,高度的运作会让换热器发烫,导致制冷和制热的效果变差,如果不急时进行降温还会对地源热泵系统造成损坏,降低使用寿命,本新型的一种地热技术地下换热辅助换热装置对以上问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地热技术地下换热辅助换热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地热技术地下换热辅助换热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三通孔,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四通孔,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通槽,两个所述通槽呈对称分布,两个所述通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排热扇,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控制器,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冷却装置,所述箱体的内部四周固定连接有液冷管道。
[0006]可选的,所述冷却装置的一侧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冷却装置的一侧开设有出液口,所述进液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个进液管,所述出液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
[0007]可选的,所述液冷管道包括底部液冷管,所述底部液冷管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孔呈均匀对称分布,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一个连通管,若干所述连通管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顶部液冷管,所述顶部液冷管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若干所述第二固定孔呈均匀对称分布,所述底部液冷管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顶部液冷管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孔。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形状和大小与连通管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于连通管外表面的一侧。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形状和大小与连通管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于连通管外表面的一侧。
[0010]可选的,所述进液管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一连接孔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所述进液管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一连接孔的内
部。
[0011]可选的,所述出液管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二连接孔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所述出液管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二连接孔的内部。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3]本新型的换热辅助换热装置中在换热器本体的外面安装了一个箱体,在箱体的顶部安装了两个排热扇,排热扇可以对换热器本体中的热量进行散热,而且箱体中安装的液冷管道覆盖了换热器本体的外表面,这些液冷管可以对换热器本体进行降温处理,因为有冷却装置的存在液冷管道里的液冷可以一直是低温的存在,换热器本体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感应换热本体的温度,当降温到一定程度时温度传感器就会控制控制器把冷却装置关掉,如果换热器本体自身的温度过高就会开启冷却装置给换热本体进行降温,本新型的换热辅助换热装置解决了换热器本体的自身问题,提高了换热器的制热和制冷的效果,让换热器本体使用起来更加的稳定,而且也提高了实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箱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冷却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液冷管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底部液冷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顶部液冷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箱体,101

第一通孔,102

第二通孔,103

第三通孔,104

第四通孔,105

盖板,106

通槽,107

排热扇,108

控制器,2

换热器本体,3

冷却装置,301

进液口,302

出液口,303

进液管,304

出液管,305

水泵,4

液冷管道,401

底部液冷管,402

第一固定孔,403

连通管,404

顶部液冷管,405

第二固定孔,406

第一连接孔,407

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2]如图1

6所示,一种地热技术地下换热辅助换热装置,它包括箱体1,箱体 1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101,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二通孔102,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三通孔103,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四通孔104,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盖板105,盖板105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通槽106,本新型的换热辅助换热装置中在换热器本体2的外面安装了一个箱体1,在箱体 1的顶部安装了两个排热扇107,排热扇107可以对换热器本体2中的热量进行散热,两个通槽106呈对称分布,两个通槽106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排热扇107,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控制器108,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换热器本体2,换热器本体2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感应换热本体2的温度,当降温到一定程度时温度传感器就会控制控制器108把冷却装置3关掉,如果换热器本体2自身的温度过高就会开启冷却装置3给换热本体2 进行降温,本新型的换热辅助换热装置解决了换
热器本体2的自身问题,提高了换热器的制热和制冷的效果,让换热器本体2使用起来更加的稳定,而且也提高了实用性和使用寿命,换热器本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冷却装置3,箱体1的内部四周固定连接有液冷管道4。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冷却装置3的一侧开设有进液口301,冷却装置3的一侧开设有出液口302,进液口3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个进液管 303,出液口3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出液管304,进液管303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305,水泵305会把液冷管4中的液冷抽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技术地下换热辅助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101),所述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二通孔(102),所述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三通孔(103),所述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第四通孔(104),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盖板(105),所述盖板(105)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通槽(106),两个所述通槽(106)呈对称分布,两个所述通槽(106)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排热扇(107),所述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控制器(108),所述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换热器本体(2),所述换热器本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冷却装置(3),所述箱体(1)的内部四周固定连接有液冷管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技术地下换热辅助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3)的一侧开设有进液口(301),所述冷却装置(3)的一侧开设有出液口(302),所述进液口(3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个进液管(303),所述出液口(3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出液管(304),所述进液管(303)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3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技术地下换热辅助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道(4)包括底部液冷管(401),所述底部液冷管(401)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402),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孔(402)呈均匀对称分布,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孔(402)的内部均设置有一个连通管(403),若干所述连通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灵丽
申请(专利权)人:献县中青水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