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用新风空调机组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960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并联用新风空调机组送风系统,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包括多组并联机组、送风管路组件;每组并联机组均设置有一台运行机组和备用机组,运行机组和备用机组均设置有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第一送风口的开口朝向空调区内;送风管路组件的输入端伸入空调区内,且与运行机组的第二送风口、备用机组的第二送风口均连通;送风管路组件的输出端与洁净室的多个送风区分别连通;运行机组向备用机组切换时,第一送风口用于先向空调区内输送新风,以降低运行机组对备用机组的风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并联用新风空调机组送风系统,可在运行机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完成备用机组的打开,并保证洁净室温度和湿度的稳定。并保证洁净室温度和湿度的稳定。并保证洁净室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Air supply system of fresh air conditioning unit for parallel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联用新风空调机组送风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并联用新风空调机组送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风空调机组是用一种用于电子半导体洁净室等场所专用的新风空调系统。电子半导体洁净室对于空气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通过设置新风空调机组,保持洁净室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新风空调机组大多设于空调机房,每台空调机组设置有一个送风口,并通过送风口与送风管路连通,将新风输送至各个区域。
[0003]现有的并联空调机组在切换运行时,存在启动困难的问题,具体的,当系统内的空调机组由其中一正在运行的空调机组,切换至另一台时,该待切换台的空调机组由于受到正在运行的空调机组的风阻作用,启动缓慢,因而切换空调机组时,易造成输送的新风温度、湿度的波动,导致洁净室温度和湿度也会随之波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用新风空调机组送风系统,旨在解决并联空调机组之间切换时,待切换台空调机组启动困难,易造成新风输送的温度和湿度波动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并联用新风空调机组送风系统,包括:
[0006]多组并联机组,用于间隔设置在空调区内;每组所述并联机组均设置有一台运行机组和备用机组,所述运行机组和所述备用机组均设置有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一送风口的开口朝向所述空调区内;以及
[0007]送风管路组件,输入端伸入所述空调区内,且与所述运行机组的所述第二送风口、所述备用机组的所述第二送风口均连通;所述送风管路组件的输出端与洁净室的多个送风区分别连通;
[0008]其中,所述运行机组向所述备用机组切换时,所述第一送风口用于先向所述空调区内输送新风,以降低所述运行机组对所述备用机组的风阻。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送风口位于所述运行机组或所述备用机组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每个所述第二送风口位于所述运行机组或所述备用机组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管路组件包括:
[0011]收风管件,进风端为所述输入端,且所述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二送风口连通;
[0012]多条送风管,分别与多组所述送风区一一对应,每条所述送风管的进风端均与所述收风管件的出风端连通,出风端为所述输出端。
[0013]示例性的,所述收风管件包括:
[0014]多条收风管,与多组所述并联机组一一对应设置,且每条所述收风管的进风端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二送风口连通;
[0015]集风箱,进风端与多条所述收风管的出风端均连通,出风端与多条所述送风管的进风端连通。
[0016]一些实施例中,每条所述送风管包括:
[0017]多条一级风管,进风端均与所述集风箱连通,出风端分别与所述送风区的多个万级区连通;
[0018]多条二级风管;每条所述二级风管的进风端均与其中一条所述一级风管的出风端连通,每条所述二级风管的出风端与所述送风区的其中一个千级区连通;以及
[0019]多条三级风管;每条所述三级风管的进风端均与其中一条所述二级风管的出风端连通,每条所述三级风管的出风端与所述送风区的其中一个百级区连通;
[0020]其中,所述一级风管、所述二级风管和所述三级风管上均设置第三控制阀。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送风口设于所述运行机组和所述备用机组的侧面;所述第二送风口设于所述运行机组和所述备用机组的顶面。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行机组和所述备用机组的顶面远离所述第二送风口的一端各设置有一个进风口。
[0023]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所述并联机组的顶面均设置有一条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一端分别与所述并联机组的两个所述进风口连通,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空调区。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行机组和所述备用机组的出风室内分别连接有一组分风管,所述分风管的出风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连通。
[0025]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第二送风口和送风管路组件,将空调机组产生的新风输送至各个送风区;本装置还设置有第一送风口,可在运行机组向备用机组切换时,通过先打开备用机组的第一送风口,向空调区内输送新风,以实现送风量、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从而降低运行机组对备用机组的风阻,而后在备用机组运行平稳后再打开备用机组的第二送风口,同时关闭备用机组的第一送风口,可在运行机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完成备用机组的打开,保证洁净室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联用新风空调机组送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备用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并联机组;11、运行机组;12、备用机组;13、第一送风口;14、第二送风口;15、进风口;2、送风管路组件;21、收风管件;211、收风管;212、集风箱;22、送风管;221、一级风管;222、二级风管;223、三级风管;3、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5、第三控制阀;6、进风管;7、出风室;71、分风管;8、进风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4]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并联用新风空调机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并联机组,用于间隔设置在空调区内;每组所述并联机组均设置有一台运行机组和备用机组,所述运行机组和所述备用机组均设置有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一送风口的开口朝向所述空调区内;送风管路组件,输入端伸入所述空调区内,且与所述运行机组的所述第二送风口、所述备用机组的所述第二送风口均连通;所述送风管路组件的输出端与洁净室的多个送风区分别连通;其中,所述运行机组向所述备用机组切换时,所述第一送风口用于先向所述空调区内输送新风,以降低所述运行机组对所述备用机组的风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用新风空调机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送风口位于所述运行机组或所述备用机组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每个所述第二送风口位于所述运行机组或所述备用机组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控制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用新风空调机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路组件包括:收风管件,进风端为所述输入端,且所述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二送风口连通;多条送风管,分别与多组所述送风区一一对应,每条所述送风管的进风端均与所述收风管件的出风端连通,出风端为所述输出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用新风空调机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风管件包括:多条收风管,与多组所述并联机组一一对应设置,且每条所述收风管的进风端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二送风口连通;集风箱,进风端与多条所述收风管的出风端均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章杰袁加辉葛优周海旺陶森龙范双怀李华新董学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