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78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包括热回收单元、热泵单元、喷淋单元,热回收单元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中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的两端口处于板式换热器的左上侧和右上侧,第一风道的底部设有通水孔,第二风道的两端口处于板式换热器的左下侧和右下侧,热泵单元包括通过管路首尾连接的压缩机、第一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喷淋单元包括集水槽和喷淋器,集水槽和喷淋器通过设有循环泵的管路连接,新风由左至右流经板式换热器的第二风道和蒸发器的通路设有送风道,回风由右至左流经板式换热器的第一风道和第一冷凝器的通路设有排风道,板式换热器的左侧设有盘管换热器。其具有功能性强、风阻小、能耗低的优点。耗低的优点。耗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节能和空调领域,通常需要对新风进行处理以满足需求,即夏季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处理,冬节对空气进行加热加湿处理。本领域所采用的制冷设备主要为热泵方式,其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等组成,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压缩机、膨胀阀使制冷工质在气态和液态间转换,一方面在冷凝器处制冷工质释放热量,通过回风把热量排放出去;另一方面,制冷工质在蒸发器处吸收热量,使新风温度降低,从而实现降温、除湿目的。但以热泵为基础的新风机组,其单位电能的除湿量较低,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了双冷源新风机组,如公告号为CN105444310B的技术专利,其一方面通过增设表冷器提高了除湿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由两个板式换热器构成的热回收装置实现了节能目的,但这一结构的热回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设置两个并排的板式换热器既增大了机组体积,又增大了风道布置难度;2、因现有板式换热器两个内部风道的流向是相互垂直的,这会使机组内部风道的变向幅度较大,致使风阻很大,影响了节能降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其具有结构简单、功能性强、稳定性好、风阻小、能耗低、效率高的优点。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中的热回收单元、热泵单元、喷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单元为前后端呈六边形的板式换热器并设于壳体的中部,板式换热器中设有沿前后方向交替分布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的两端口对应为第一左风口和第一右风口,第一左风口和第一右风口对应处于板式换热器的左上侧和右上侧,第一风道的底部设有间隔分布的通水孔,第二风道的两端口对应为第二左风口和第二右风口,第二左风口和第二右风口对应处于板式换热器的左下侧和右下侧,所述热泵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首尾连接的压缩机、第一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所述喷淋单元包括设于板式换热器下侧的集水槽和设于第一右风口处的喷淋器,集水槽和喷淋器通过设有循环泵的管路连接,新风由左至右流经板式换热器的第二风道和蒸发器的通路设有送风道,回风由右至左流经板式换热器的第一风道和第一冷凝器的通路设有排风道,新风道中且处于板式换热器的左侧设有盘管换热器,盘管换热器通过管路与外部热源连接。
[0005]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其中,所述第一风道的前后壁上对应设有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呈中部低于两端的弧形且使两者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分布,第二风道的前后壁上对应设有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三翅片和第四翅片,第三翅片和第四翅片呈中部高于两端的弧形且使两者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分布。
[0006]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其中,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宽度为D1,第一翅片、第二翅片、第三翅片和第四翅片的宽度为D2,1/2D1<D2<D1,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的上侧面设有坡度。
[0007]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其中,所述热泵单元还包括设于第一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管路上的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处于送风道中且处于蒸发器的右侧。
[0008]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其中,所述蒸发器和板式换热器之间的送风道中设有表冷器,表冷器通过管路与外部冷源或热源连接。
[0009]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其中,所述送风道中且处于蒸发器和第二冷凝器之间的位置设有送风机,所述排风道中且处于入口端的一侧设有排风机。
[0010]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其中,所述送风道中且处于盘管换热器的左侧由左至右设有新风粗滤器和新风精滤器,所述排风道中且处于排风机的右侧设有回风粗滤器。
[0011]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其中,所述盘管换热器和新风精滤器之间的送风道中设有第一风阀,板式换热器的下侧设有送风旁路,送风旁路通过处于第一风阀下侧的第二风阀与送风道连通。
[0012]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其中,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上侧设有排风旁路,排风旁路的中部设有第三风阀,排风旁路的两端对应与板式换热器左右侧的排风道连通。
[0013]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其中,所述蒸发器和送风机之间的送风道中设有第四风阀,送风旁路通过处于第四风阀下侧的第五风阀与送风道连通。
[0014]本技术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设置壳体和处于壳体中的热回收单元、热泵单元、喷淋单元,使热回收单元采用前后端呈六边形的板式换热器,并将其设于壳体的中部,在板式换热器中设置沿前后方向交替分布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的两端口对应为第一左风口和第一右风口,将第一左风口和第一右风口对应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左上侧和右上侧,并在第一风道的底部设置间隔分布的通水孔,第二风道的两端口对应为第二左风口和第二右风口,将第二左风口和第二右风口对应处于板式换热器的左下侧和右下侧,使热泵单元设置通过管路依次首尾连接的压缩机、第一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使喷淋单元设置处于板式换热器下侧的集水槽和处于第一右风口处的喷淋器,并使集水槽和喷淋器通过设有循环泵的管路连接,其中,新风由左至右流经板式换热器的第二风道和蒸发器的通路设有送风道,回风由右至左流经板式换热器的第一风道和第一冷凝器的通路设有排风道,新风道中且处于板式换热器的左侧设有盘管换热器,盘管换热器通过管路与外部热源连接。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功能性强、稳定性好、风阻小、能耗低、效率高的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在实用应用中,新风和回风对应通过送风道和排风道时,会在板式换热器中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实现了高效热回收,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机组能效比;当新风潜热负荷较大时,通过喷淋单元向板式换热器的第一风道中喷淋水,回风会与水接触进行全热交换,回风温度的降低
提高了与新风的热交换效率,此时喷淋单元和板式换热器组成了间接绝热蒸发冷却系统,可有效提高对新风的预处理效果,增强了机组的功能性、稳定性和适应性。本技术通过采用六边形的板式换热器,并将第一风道的两端口对应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左上侧和右上侧,将第二风道的两端口对应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左下侧和右下侧,一方面简化了结构、降低了风道布置难度,另一方面减小了风道变向幅度,与现有双板式换热器构成的热回收装置相比,可有效减小风阻,提高节能降耗效果。通过设置盘管换热器对新风进行加热,可避免结霜隐患,增强了实用性。
[0015]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中的热回收单元、热泵单元、喷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单元为前后端呈六边形的板式换热器(11)并设于壳体的中部,板式换热器(11)中设有沿前后方向交替分布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的两端口对应为第一左风口(12)和第一右风口(13),第一左风口(12)和第一右风口(13)对应处于板式换热器(11)的左上侧和右上侧,第一风道的底部设有间隔分布的通水孔,第二风道的两端口对应为第二左风口(14)和第二右风口(15),第二左风口(14)和第二右风口(15)对应处于板式换热器(11)的左下侧和右下侧,所述热泵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首尾连接的压缩机(21)、第一冷凝器(22)、膨胀阀(23)和蒸发器(24),所述喷淋单元包括设于板式换热器(11)下侧的集水槽(31)和设于第一右风口(13)处的喷淋器(32),集水槽(31)和喷淋器(32)通过设有循环泵(33)的管路连接,新风由左至右流经板式换热器(11)的第二风道和蒸发器(24)的通路设有送风道,回风由右至左流经板式换热器(11)的第一风道和第一冷凝器(22)的通路设有排风道,新风道中且处于板式换热器(11)的左侧设有盘管换热器(41),盘管换热器(41)通过管路与外部热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前后壁上对应设有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翅片(16)和第二翅片(17),第一翅片(16)和第二翅片(17)呈中部低于两端的弧形且使两者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分布,第二风道的前后壁上对应设有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三翅片(18)和第四翅片(19),第三翅片(18)和第四翅片(19)呈中部高于两端的弧形且使两者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宽度为D1,第一翅片(16)、第二翅片(17)、第三翅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旭日冯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际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