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自动化定位排线的集成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59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PLC的自动化定位排线的集成控制柜,包括控制降温设备的PLC控制柜,PLC控制柜顶部设置有降温机构,PLC两侧设有散热机构,降温机构包括降温水箱、循环水泵、进水管和出水管,降温水箱位于PLC控制柜顶部,循环水泵位于降温水箱顶部,PLC控制柜内部设有降温隔腔,进水管进水口位于降温水箱内部,进水管出水口与循环水泵入水口相连接,出水管入水口与循环水泵出水口相连接,出水管的出水口与降温隔腔贯通相连接,降温隔腔一侧通过循环水管与降温水箱相连接,PLC控制柜顶部和底部内壁均设置有温度感应器,降温效果好,控制面板对PLC控制柜内温度进行监控,降温机构对PLC控制柜进行循环降温,散热机构进行排热,对PLC控制柜内部电器进行保护。PLC控制柜内部电器进行保护。PLC控制柜内部电器进行保护。

Integrated control cabinet for automatic positioning and wiring based on PL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PLC的自动化定位排线的集成控制柜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集成控制柜的
,具体为基于PLC的自动化定位排线的集成控制柜。

技术介绍

[0002]PLC控制柜是指可编程控制柜,控制柜指成套的控制柜,可实现电机,开关的控制的电气柜。PLC控制柜具有过载、短路、缺相保护等保护功能。它具有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功能齐全。可以根据实际控制规摸大小,进行组合,既可以实现单柜自动控制,也可以实现多柜通过工业以太网或工业现场总线网络组成集散(DCS)控制系统,PLC控制柜可完成设备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控制,实现完美的网络功能,性能稳定、可扩展、抗干扰强等特点,是现代工业的核心和灵魂。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量身设计PLC控制柜、变频柜等,满足用户要求,并可搭配人机界面触摸屏,达到轻松操作的目的。
[0003]PLC控制柜工作时消耗的电能非常多,导致工作时产生热量非常多,然而传统的PLC控制柜并没有独立的散热装置,只是通过增大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行简单的热能交换,在温度较高的工厂中进行长时间工作时很容易出现故障,PLC控制柜内部设备容易损坏,造成费用上升,甚至发生爆炸等人身安全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提供了基于PLC的自动化定位排线的集成控制柜,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基于PLC的自动化定位排线的集成控制柜,包括控制降温设备的PLC控制柜,所述PLC控制柜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PLC控制柜顶部设置有降温机构,所述PLC两侧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有降温水箱、循环水泵、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降温水箱位于所述PLC控制柜顶部,所述循环水泵位于所述降温水箱顶部一侧,所述PLC控制柜内部设置有降温隔腔,所述进水管进水口位于所述降温水箱内部,所述进水管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入水口相连接,所述出水管入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出水口相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降温隔腔贯通相连接,所述降温隔腔一侧通过循环水管与所述降温水箱相连接,所述PLC控制柜顶部和底部内壁均设置有温度感应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PLC控制柜前端设置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循环水泵和温度感应器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面板相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为中空结构,所述散热箱共设有两个,所述散热箱一端与所述PLC控制柜一侧贯通相连接,所述散热箱内部设置有散热扇和散热电机,所述散热电机外壁与所述散热箱内壁相连接,所述散热电机输出端与所述散热扇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相连接,所述控制面板通过无线传
输将数据传输到移动终端,进行数据监控。
[0010]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箱远离PLC控制柜一端设置有防护网。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共设置有四个,每个所述支撑腿顶部依次与所述PLC控制柜四周底部相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使用新型散热、降温效果好,移动终端和控制面板对PLC控制柜内部温度进行监控,降温机构对PLC控制柜进行循环降温,通过散热机构将PLC控制柜内部高温进行排出,结构合理,对PLC控制柜内部电器原件进行保护。
[0014]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降温机构和散热机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电器连接示意图。
[0018]图中:1、PLC控制柜;11、降温隔腔;2、支撑机构;21、支撑腿;3、降温机构;31、降温水箱;32、循环水泵;33、进水管;34、出水管;35、循环水管;36、温度感应器;37、控制面板;4、散热机构;41、散热箱;42、散热扇;43、散热电机;44、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2]请着重参照附图1

3所示,基于PLC的自动化定位排线的集成控制柜,包括控制降温设备的PLC控制柜1,PLC控制柜1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2,PLC控制柜1顶部设置有降温机构3,PLC两侧设置有散热机构4,降温机构3包括有降温水箱31、循环水泵32、进水管33和出水管34,降温水箱31位于PLC控制柜1顶部,降温水箱31底部与PLC控制柜1顶部固定相连接,循环水泵32位于降温水箱31顶部一侧,循环水泵32与降温水箱3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PLC控制柜1内部设置有降温隔腔11,进水管33进水口位于降温水箱31内部,进水管33出水口与循环水泵32入水口相连接,出水管34入水口与循环水泵32出水口相连接,出水管34的出水口与降温隔腔11贯通相连接,通过出水管34对降温隔腔11内部进行循环降温,降温隔腔11一
侧通过循环水管35与降温水箱31相连接,通过循环水管35对降温隔腔11内部的水进行来回循环,对PLC控制柜1进行降温,PLC控制柜1顶部和底部内壁均设置有温度感应器36,PLC控制柜1前端设置安装有控制面板37,循环水泵32和温度感应器36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37相连接,通过PLC控制柜1上的控制面板37对循环水泵32和温度感应器36进行控制,当温度感应器36检测到PLC控制柜1内部温度大于额定数值后,控制面板37启动循环水泵32进行循环降温,使用方便,实时对PLC控制柜1内部温度进行监控,对PLC控制柜1内部的电器原件进行保护,延长PLC控制柜1及内部电器原件使用时间。
[0023]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2所示,散热机构4包括有散热箱41,散热箱41为中空结构,散热箱41共设有两个,散热箱41一端与PLC控制柜1一侧贯通相连接,散热箱41内部设置有散热扇42和散热电机43,散热电机43外壁与散热箱41内壁相连接,散热电机43输出端与散热扇42相连接,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PLC的自动化定位排线的集成控制柜,包括控制降温设备的PLC控制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柜(1)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2),所述PLC控制柜(1)顶部设置有降温机构(3),所述PLC两侧设置有散热机构(4),所述降温机构(3)包括有降温水箱(31)、循环水泵(32)、进水管(33)和出水管(34),所述降温水箱(31)位于所述PLC控制柜(1)顶部,所述循环水泵(32)位于所述降温水箱(31)顶部一侧,所述PLC控制柜(1)内部设置有降温隔腔(11),所述进水管(33)进水口位于所述降温水箱(31)内部,所述进水管(33)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32)入水口相连接,所述出水管(34)入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32)出水口相连接,所述出水管(34)的出水口与所述降温隔腔(11)贯通相连接,所述降温隔腔(11)一侧通过循环水管(35)与所述降温水箱(31)相连接,所述PLC控制柜(1)顶部和底部内壁均设置有温度感应器(3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LC的自动化定位排线的集成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柜(1)前端设置安装有控制面板(37),所述循环水泵(32)和温度感应器(36)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喜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杰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