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箱换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451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箱换电连接器,其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插头的插针组件接触配合的插孔组件,插头包括外壳、插针组件和导向柱,插针组件设置在外壳内,导向柱位于插针组件的两侧,插座包括座体、导向销、插孔组件、导向孔、浮动组件和竖向弹簧,导向销设置在座体的四角,插孔组件设置在座体内,插孔组件通过浮动组件与座体连接,竖向弹簧套装在导向销上,且设置在浮动板和导向销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浮动组件的设置,使得插头和插座对插时,插座具有立体的浮动位移来适应插头的位置,保证换电时顺利对接,确保换电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维护方便等优点。维护方便等优点。维护方便等优点。

Battery box replacement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箱换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充换电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箱换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各国研发热点。特别是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得到了各国政府国家战略级别的重点支持。已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逐渐成熟,核心技术专利在全球竞争局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放电困难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之一,电池箱换电连接器作为换电电池箱与车辆之间的能量连接重要枢纽,现有换电连接器在换电站充电和电动车放电都是采用同一通道,需要大功率充放电时采用多个连接器,换电连接器插头容易腐蚀损坏,难以保证换电电池箱的电气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箱换电连接器,满足了电池大功率充电需求,解决了小功率输出时充放电接口独立运行及连接器极柱温度采样的问题,通过浮动组件的设置,使插座具有立体的浮动位移来适应插头的位置,保证换电时顺利对接,确保换电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箱换电连接器,其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插头的插针组件接触配合的插孔组件,所述插头,其包括外壳、插针组件和导向柱,所述插针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导向柱对称设置在所述插针组件的两侧,所述插针组件包括电源插针、通讯插针、控制插针和动力插针,所述电源插针位于所述插针组件的底部,所述通讯插针和控制插针分别位于所述电源插针的两侧,所述动力插针位于所述电源插针的上方,所述电源插针、通讯插针、控制插针和动力插针间通过电路板上的电路连接;所述插座,其包括座体、导向销、插孔组件、导向孔、浮动组件和竖向弹簧,四个所述导向销设置在所述座体的四角,所述插孔组件设置在所述座体内;所述插孔组件包括电源插孔、通讯插孔、控制插孔和动力插孔,所述电源插孔位于所述插孔组件的顶部,所述通讯插孔和控制插孔位于所述电源插孔的两侧,所述动力插孔位于所述电源插孔的下方,所述导向孔对称设置在所述插孔组件的两侧,所述座体内壁与所述插孔组件的外壁之间形成浮动盈余空间,所述浮动组件设置在浮动盈余空间内,所述浮动组件包括浮动板和横向弹簧,所述浮动板设置在所述座体的两侧,且与所述插孔组件固连,所述横向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座体连接,所述横向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浮动板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与快换电池箱连接,所述插座与电动汽车或换电站充电架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和插座的外圈边缘环设有异形密封圈。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的末端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导向柱插入所述导向孔的导向
部,且导向部呈倒圆锥状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柱直径,所述插座通过导向孔与所述插头的导向柱对接。
[0010]优选地,所述导向销上套装有竖向弹簧,所述竖向弹簧设置在所述浮动板和导向销之间。
[0011]优选地,所述动力插孔内设置有温度采样电阻,采样电阻采用PTC热敏电阻。
[0012]优选地,所述横向弹簧为四个,且均匀设置在所述插孔组件的四角,所述插孔组件能够顺应所述插针组件的位置实现浮动盈余空间内进行浮动位移。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4]1.本技术电池箱换电连接器,通过浮动组件的设置,使得插头和插座对插时,插座具有立体的浮动位移来适应插头的位置,保证换电时顺利对接,确保换电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维护方便等优点。
[0015]2.本技术电池箱换电连接器,在插头外壳和插座座体的边缘处均环设有异形密封圈,用于密封外壳和座体间的间隙,防止该间隙处堆积水、结冰杂物等,防止接口处涉水而出现腐蚀损坏,解决了现有的连接器插头和插座插接后防水气密性和抗震稳定性差的问题。
[0016]3.本技术电池箱换电连接器,采用2组独立的插针、插孔组件,满足同时使用的大功率输出和小功率输出时,充放电独立运行;插孔端子内设置有温度采样电阻,该电阻采样具备正温度系数的PTC热敏电阻,使电动车能实时监控电池箱连接器极柱温度,保证电动车安全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电池箱换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插头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插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插座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插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主要附图标记:
[0023]插头1,外壳11,插针组件12,电源插针121,通讯插针122,控制插针123,动力插针124,导向柱13,插座2,座体21,导向销22,插孔组件23,电源插孔231,通讯插孔232,控制插孔233,动力插孔234,导向孔24,浮动组件25,浮动板251,横向弹簧252,竖向弹簧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详尽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结构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0025]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箱换电连接器,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插头1和插座2,插座2上设置有用于与插头1的插针组件12接触配合的插孔组件23,插头1与快换电池箱连接,插座2与电动汽车或者换电站充电架连接,插头1,其包括外壳11、插针组件12和导向柱13,插针组件12设置在外壳11内,导向柱13对称设置在插针组件12的两侧。
[0026]如图3所示,插针组件12,其包括电源插针121、通讯插针122、控制插针123和动力插针124,电源插针121位于插针组件1的底部,通讯插针122和控制插针123分别位于电源插针121的两侧,动力插针124位于电源插针121的上方。导向柱13的末端形成有用于引导导向柱13插入导向孔24的导向部,且导向部呈倒圆锥状结构,使得插头1与插座2准确连接,保证换电连接器稳定工作。插头1的外壳11和插座2的座体21的外圈边缘环设有异形密封圈,异形密封圈用于密封外壳11和座体21之间的间隙。
[0027]如图4所示,插座2,其包括座体21、导向销22、插孔组件23、导向孔24、浮动组件25和竖向弹簧26,座体21为矩形结构,四个导向销22均设置在座体21的四角,插孔组件23设置在座体21内,导向孔24对称设置在插孔组件23的两侧,座体21内壁与插孔组件23的外壁之间形成浮动盈余空间,浮动组件25设置在浮动盈余空间内,浮动组件25包括浮动板251和横向弹簧252,浮动板251设置在座体的两侧,且与插孔组件23固连,横向弹簧252的第一端与座体21连接,横向弹簧252的第二端与浮动板251连接,浮动板251上导向孔24的直径略大于插头1上的导向柱13直径,插座2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插头的插针组件接触配合的插孔组件,所述插头,其包括外壳、插针组件和导向柱,所述插针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导向柱对称设置在所述插针组件的两侧,所述插针组件包括电源插针、通讯插针、控制插针和动力插针,所述电源插针位于所述插针组件的底部,所述通讯插针和控制插针位于所述电源插针的两侧,所述动力插针位于所述电源插针的正上方,所述电源插针、通讯插针、控制插针和动力插针之间通过电路板上的电路连接;所述插座,其包括座体、导向销、插孔组件、导向孔、浮动组件和竖向弹簧,所述导向销设置在所述座体的四角,所述插孔组件设置在所述座体内,所述插孔组件包括电源插孔、通讯插孔、控制插孔和动力插孔,所述电源插孔位于所述插孔组件的上部,所述通讯插孔和控制插孔位于所述电源插孔的两侧,所述动力插孔位于所述电源插孔的正下方,所述导向孔对称设置在所述插孔组件的两侧,所述座体内壁与所述插孔组件的外壁之间形成浮动盈余空间,所述浮动组件设置在浮动盈余空间内,所述浮动组件包括浮动板和横向弹簧,所述浮动板设置在所述座体的两侧,且与所述插孔组件固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昌富郝战铎于国鼎刘建军柳建学李许鹏刘正豪袁国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优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