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111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涉及双梁起重机技术领域,包括主梁,主梁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梁,电葫芦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固定连接有检测盒,检测盒的内底壁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的上端设置有压板,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挂钩,主梁的内侧壁的上侧通过第一铰接块转动连接有多级伸缩杆,移动小车的前表面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有摄像头,第三铰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撞缓冲板,液压缸的上端设置有弹簧,主梁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摄像头和防撞缓冲板的设置,从而达到了减小货物碰撞受到的损伤的目的,通过第一铰接块和多级伸缩杆的设置,达到了减小吊装货物后发生摆动情况的目的。发生摆动情况的目的。发生摆动情况的目的。

An electric hoist double beam c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


[0001]本技术涉及双梁起重机
,具体为一种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起重机械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港口或工厂里;起重机分为单梁起重机和双梁起重机,单梁起重机一般适用于轻小货物,且运行速度都比较快;双梁起重机一般起重量比较大,具体可以根据货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起重机。
[0003]目前,现有技术的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在特定情况下需要使用起重机对货物进行横向的位移搬运,此时由于是人工操作,常常会使货物与两侧的主梁发生碰撞,此时会对货物造成损伤或者对主梁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现有的电工葫芦起重机吊装货物时会产生摆动,从而也会对货物产生一定的损伤,所以现有的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具有容易对主梁产生碰撞和货物容易摆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包括主梁,所述主梁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梁,所述主梁的上端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上表面设置有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的下表面设置有电葫芦,所述电葫芦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固定连接有检测盒,所述检测盒的内底壁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上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挂钩,所述检测盒的外表面设置有支耳,所述主梁的内侧壁的上侧通过第一铰接块转动连接有多级伸缩杆,所述移动小车的前表面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主梁的内侧壁通过第二铰接块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第三铰接块,所述第三铰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撞缓冲板,所述主梁的内侧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槽的内侧壁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上端设置有弹簧,所述主梁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
[0008]所选的,所述支撑梁的上表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主梁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09]所选的,所述多级伸缩杆设置有两个且关于中部对称设置,所述多级伸缩杆的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轴杆与支耳转动连接。
[0010]所选的,所述摄像头与安装架的铰接处通过可调节角度的铰接块连接,所述摄像头的下方正对挂钩的中心。
[0011]所选的,所述第三铰接块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滑块的外表面通过
铰接块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0012]所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滑槽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防撞缓冲板的一侧面的上侧和下侧。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通过摄像头和防撞缓冲板的设置,使该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具备了增加缓冲性能和较小碰撞风险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摄像头对吊装货物进行外轮廓的数据采集,在吊装过程中通过对货物外轮廓的数据进行判断,从而限制吊装货物后的可移动量程,进而有效减少吊装货物发生碰撞的风险,通过防撞缓冲板的设置,在不可避免的发生碰撞后,通过防撞缓冲板一侧面设置的弹簧对货物增加缓冲,有效减少货物收到的损伤,从而达到了减小货物碰撞受到的损伤的目的。
[0016]2、该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通过第一铰接块和多级伸缩杆的设置,使该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具备了减小晃动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两个第一铰接块与多级伸缩杆的铰接,使两个多级伸缩杆只能沿与第一铰接块的铰接处上下转动,在前后侧的方向上限制移动距离,进而达到了减小吊装货物后发生摆动情况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前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检测盒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主梁;2、支撑梁;3、加强筋;4、横梁;5、移动小车;6、电葫芦;7、检测盒;8、称重传感器;9、压板;10、挂钩;11、支耳;12、第一铰接块;13、多级伸缩杆;14、安装架;15、摄像头;16、第二铰接块;17、第一连杆;18、第三铰接块;19、防撞缓冲板;20、第二连杆;21、滑块;22、滑槽;23、液压缸;24、弹簧;25、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包括主梁1,主梁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梁2,支撑梁2的上表面设置有加强筋3,加强筋3的一端与主梁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主梁1的上端设置有横梁4,横梁4的上表面设置有移动小车5,移动小车5的下表面设置有电葫芦6,电葫芦6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固定连接有检测盒7,检测盒7的内底壁设置有称重传感器8,称重传感器8的上端设置有压板9,压板9的下表面设置有挂钩10,检测盒7的外表面设置有支耳11,主梁1的内侧壁的上侧通过第一铰接块12转动连接有多级伸缩杆13,多级伸缩杆13设置有两个且关于中部对称设置,多级伸缩杆13的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轴杆与支耳11转动连接,移动小车5的前表面通过安装架14固定连接有摄像头15,摄像头
15与安装架14的铰接处通过可调节角度的铰接块连接,摄像头15的下方正对挂钩10的中心,主梁1的内侧壁通过第二铰接块16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7,第一连杆17的一端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第三铰接块18,第三铰接块18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20,滑块21的外表面通过铰接块与第二连杆2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铰接块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撞缓冲板19,主梁1的内侧壁设置有滑槽22,滑槽2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21,滑槽22的内侧壁设置有液压缸23,液压缸23的上端设置有弹簧24,主梁1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25,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20和滑槽22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防撞缓冲板19的一侧面的上侧和下侧。
[0025]使用时,通过摄像头15对需要吊装的货物的外轮廓进行数据采集,之后通过计算得出货物的中心位置,通过移动小车5的移动,使电葫芦6移动至货物中心的正上方,此时通过电葫芦6将钢丝绳的伸出,从而使检测盒7和挂钩10下降,将挂钩10钩挂在货物挂绳上,之后即可通过电葫芦6对于钢丝绳的收缩将货物吊起,吊起时货物自身的重力对压板9产生向下的作用里,从而对压板9下表面的称重传感器8产生压力,进而使其可对货物进行称重,并将称重数据显示在显示屏25上,一方面不仅可以使操作人员可以直观的看出货物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的配合该起重机的最大吊装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包括主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梁(2),所述主梁(1)的上端设置有横梁(4),所述横梁(4)的上表面设置有移动小车(5),所述移动小车(5)的下表面设置有电葫芦(6),所述电葫芦(6)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固定连接有检测盒(7),所述检测盒(7)的内底壁设置有称重传感器(8),所述称重传感器(8)的上端设置有压板(9),所述压板(9)的下表面设置有挂钩(10),所述检测盒(7)的外表面设置有支耳(11),所述主梁(1)的内侧壁的上侧通过第一铰接块(12)转动连接有多级伸缩杆(13),所述移动小车(5)的前表面通过安装架(14)固定连接有摄像头(15),所述主梁(1)的内侧壁通过第二铰接块(16)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7),所述第一连杆(17)的一端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第三铰接块(18),所述第三铰接块(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撞缓冲板(19),所述主梁(1)的内侧壁设置有滑槽(22),所述滑槽(2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21),所述滑槽(22)的内侧壁设置有液压缸(23),所述液压缸(2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训华王恩光谢小冬苑高峰林信豹魏学良信向哲胡凤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晟源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