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够对目标进行消旋和接管的化学分子卫星和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目标进行消旋和接管的化学分子卫星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造卫星是遵循轨道力学规律长期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飞行、执行在轨任务的航天器,其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可以实现对地监测、天文观测、通信转播以及科学研究。针对非合作目标的在轨服务是当前航天在轨应用发展的一大热点。其中,非合作目标是指接口不适配、失效或损坏的航天飞行器,针对这类非合作目标,对其进行在轨维修和升级意义重大。
[0003]现有技术中,对失效自旋的非合作目标的捕获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捕获成功率,可以先对目标进行消旋处理,现有的消旋方式包括两种,一种为接触式消旋,例如刷子消旋,另一种为非接触式消旋,例如电磁消旋。当目标消旋处理结束之后,需要与目标进行对接,以接管目标的姿控系统。例如,近期MEV
‑
1卫星实现了全球第一次商业在轨服务,成功地与Intelsat 901卫星实现了对接并接管了该目标卫星的运行。然而,对于此次在轨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对目标进行消旋和接管的化学分子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分子卫星构造为大致正二十面体,其中,所述化学分子卫星包括原子卫星和机械臂,所述原子卫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正二十面体的顶角处,所述机械臂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原子卫星,所述原子卫星包括:一级卫星,所述一级卫星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一级卫星设置在所述正二十面体的顶角处且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三个所述一级卫星经由所述机械臂相互连接并形成等边三角形,所述一级卫星至少部分地构造为消旋功能原子卫星;二级卫星,所述二级卫星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二级卫星设置在所述正二十面体的顶角处且邻接至所述一级卫星,并且六个所述二级卫星经由所述机械臂依次连接并形成为环状;三级卫星,所述三级卫星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三级卫星设置在所述正二十面体的顶角处且大致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并且三个所述三级卫星经由所述机械臂相互连接并形成等边三角形,所述三级卫星至少部分地构造为消旋功能原子卫星;以及接管
‑
推进组合原子卫星,所述接管
‑
推进组合原子卫星连接至所述二级卫星的内侧,所述接管
‑
推进组合原子卫星包括相互连接的接管功能原子卫星和推进功能原子卫星;其中,相邻的所述原子卫星能够借助所述机械臂相互组合或者分离,以使得所述化学分子卫星能够捕获和释放目标卫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对目标进行消旋和接管的化学分子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子卫星还包括观测功能原子卫星,所述观测功能原子卫星设置在相邻的所述二级卫星之间,并能够经由所述机械臂连接至所述二级卫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对目标进行消旋和接管的化学分子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包括臂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臂体的两端,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结构上能够相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对目标进行消旋和接管的化学分子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包括:弯折部分,所述弯折部分连接至所述臂体的端部;以及旋转部分,所述旋转部分连接至所述弯折部分,所述旋转部分远离所述弯折部分的一端能够连接外部设备;其中,所述弯折部分绕垂直于所述臂体的轴向方向的第一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臂体的端部,所述旋转部分绕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第二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弯折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对目标进行消旋和接管的化学分子卫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原子卫星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双机械臂,所述双机械臂由两个所述机械臂相互连接形成。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昊鹏,陈致钧,王璟贤,曹译,陈荣,白玉铸,赵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