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装置及绕线焊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8931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绕线装置及绕线焊接方法,所述绕线装置包括外壳和与外壳连接的至少两根绕线柱,所述绕线柱外露于外壳的一端为绕线端,所述外壳的同侧的两个相邻的绕线端,一个绕线端用于缠绕引线,另一个绕线端用于协助引线缠绕,所述引线的两个端头均穿过相邻两个绕线端之间,所述外壳旋转使得旋转方向上相邻两个绕线端之间的引线缠绕在绕线端,所述绕线端尺寸与接线端子绕线部位的尺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绕线端绕制引线,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风险,提高了绕线焊接的可靠性。提高了绕线焊接的可靠性。提高了绕线焊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线装置及绕线焊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绕线装置及绕线焊接方法,属于绕线焊接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装联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引线绕焊的产品,涉及到的有引线绕焊在接线端子上,接线端子可以为玻璃绝缘子的引出线、接线柱上等。如图1所示,传统的引线绕焊是用镊子或成形钳先将引线折弯成钩形,然后将引线钩在接线端子上,再用镊子或成形钳夹持引线反复弯折。
[0003]上述绕焊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0004]第一,绕线效率低下,绕一个三圈的焊环,需要2分钟左右;
[0005]第二,使用镊子或成形钳绕制线环,线环的直径不规则(如图2所示),且每层焊环的大小不一致,焊环与焊环之间间距松散,合格率低,需要反复调整;
[0006]第三,绕线的过程中引线受损(如图3所示)、接线端子受损,一般引线绕焊缠绕的标准为三圈,逐圈缠绕和反复夹持使引线多处受力,且使接线端子也多次承受加持力,造成引线和接线端子双重受损,严重时更可能造成引线断裂或接线端子开裂报废;
[0007]第四,较粗、较硬的引线,用镊子或成形钳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与外壳连接的至少两根绕线柱,所述绕线柱外露于外壳的一端为绕线端,所述外壳的同侧的两个相邻的绕线端,一个绕线端用于缠绕引线,另一个绕线端用于协助引线缠绕,所述引线的两个端头均穿过相邻两个绕线端之间,所述外壳旋转使得旋转方向上相邻两个绕线端之间的引线缠绕在绕线端,所述绕线端尺寸与接线端子绕线部位的尺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半圆柱形;优选地,所述外壳为手柄;优先地,所述外壳的材质为6061铝合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绕线柱的尺寸相同或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绕线端的长度大于所述另一个绕线端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柱与外壳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孔,所述绕线柱插入所述孔,优选地,所述绕线柱和所述孔通过环氧树脂粘固;优选地,所述绕线柱与所述孔间隙配合;优选地,所述外壳和所述绕线柱螺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深度为5mm;或/和所述绕线柱伸出外壳的长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斯艾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