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651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超高速模型发射、侵彻等高过载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该级间线缆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线缆折绕弯曲;线缆捆绑;第一次检验;线缆固定;第二次检验;线缆灌封。该级间线缆连接方法通过弯曲折绕,改进了级间线缆的连接,通过固定和灌封,增加了线缆的延伸性,提高了高过载电子设备级间线缆的抗过载性能,使得级间线缆具有抗上万G加速度的连接性能,解决了高过载环境下电子设备级间线缆出现的连接松动、滑移和脱落现象,实现了对电子设备线缆在高过载环境下的连接防护,为保证模型和弹体内部装配的电子设备在上万G加速度过载环境下正常运行并建立良好的通讯奠定了基础,适于工业推广。适于工业推广。适于工业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超高速模型发射、侵彻等高过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模型/弹体超高速发射、侵彻/撞击等事件中,模型或弹体将承受上万G的过载加速度,且随着发射或侵彻速度的增加,产生的过载加速度越大。
[0003]为了实现特定的功能,往往需要在模型/弹体内部安装多级电子设备。如遥测模型,为了实现对模型飞行参数的测量,模型内部安装有传感器阵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发送模块、电源模块等;如穿甲弹,为了实现对弹体的延时引爆,内部一般安装有传感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火工品等。为了保证在模型/弹体承受高过载的过程中,内部安装的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工作,除了要提升电子设备自身的抗过载性能外,电子设备级间线缆连接的可靠性也极为重要。
[0004]模型/弹体内部的电子设备一般采用逐级灌装的工艺,来保证电子设备的抗过载性能,但在模型/弹体承受高过载过程中,由于冲击应力的出现,各级电子设备之间将在连接界面上产生一定程度的滑移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级间连接线缆损坏,造成电路功能失效。
[0005]为了降低模型/弹体内部级间线缆在高过载环境下的连接失效风险,当前亟需发展一种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线缆折绕弯曲;线缆在连接出口处进行2次折绕弯曲,不同类型线缆的折绕弯曲半径根据所属类型线缆的规范确定;S20.线缆捆绑;所有的线缆折绕弯曲完成后,在折绕线缆的中部位置,用细线将整个折绕线缆进行捆绑,得到捆绑结构;S30.第一次检验;对捆绑结构进行检验,手动撕扯,当细线不上下滑动,且捆绑处的线缆不左右或者上下移动时,检验合格,否则返回步骤S20,直至检验合格;S40.线缆固定;测量折绕线缆的总长度,再测量线缆捆绑处的总宽度;剪切一段圆管,圆管的长度等于折绕线缆的总长度,圆管的直径比线缆捆绑处的总宽度宽2

3mm;将圆管套装在折绕线
缆上,圆管的一端与电子设备的连接面接触,圆管的另一端悬空,得到圆管固定结构;S50.第二次检验;对圆管固定结构进行检验,当圆管内壁与弯曲折绕处的线缆贴合,圆管的一端与电子设备的连接面紧密贴合时,检验合格,否则返回步骤S40,直至检验合格;S60.线缆灌封;利用软胶对固定在圆管内的线缆进行灌封,灌封完成后,圆管被填满、无空隙,折绕线缆被软胶包裹。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圆管为塑料圆管。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软胶为硅橡胶或者聚丙烯软胶。
[0010]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通过弯曲折绕方法,改进了级间线缆的连接方法,通过固定和灌封工艺,增加了线缆的延伸性,提高了高过载电子设备级间线缆的抗过载性能,使得高过载电子设备级间线缆具有抗上万G加速度的连接性能,解决了高过载环境下电子设备级间线缆出现的连接松动、滑移和脱落现象,实现了对电子设备线缆在高过载环境下的连接防护,为保证模型/弹体内部装配的电子设备能够在上万G加速度过载环境下正常运行并建立良好的通讯奠定了基础,适于工业推广。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中的线缆捆绑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中的线缆固定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中的线缆灌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专利技术所述设计方法和优点更加清楚,在此,针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给出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线缆折绕弯曲;如图2所示,线缆在连接出口处进行2次折绕弯曲,不同类型线缆的折绕弯曲半径根据所属类型线缆的规范确定;S20.线缆捆绑;所有的线缆折绕弯曲完成后,在折绕线缆的中部位置,用细线将整个折绕线缆进行捆绑,得到捆绑结构;S30.第一次检验;对捆绑结构进行检验,手动撕扯,当细线不上下滑动,且捆绑处的线缆不左右或者上下移动时,检验合格,否则返回步骤S20,直至检验合格;
S40.线缆固定;测量折绕线缆的总长度,再测量线缆捆绑处的总宽度;剪切一段圆管,圆管的长度等于折绕线缆的总长度,圆管的直径比线缆捆绑处的总宽度宽2

3mm;如图3所示,将圆管套装在折绕线缆上,圆管的一端与电子设备的连接面接触,圆管的另一端悬空,得到圆管固定结构;S50.第二次检验;对圆管固定结构进行检验,当圆管内壁与弯曲折绕处的线缆贴合,圆管的一端与电子设备的连接面紧密贴合时,检验合格,否则返回步骤S40,直至检验合格;S60.线缆灌封;如图4所示,利用软胶对固定在圆管内的线缆进行灌封,灌封完成后,圆管被填满、无空隙,折绕线缆被软胶包裹。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圆管为塑料圆管。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软胶为硅橡胶或者聚丙烯软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过载电子设备的级间线缆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线缆折绕弯曲;线缆在连接出口处进行2次折绕弯曲,不同类型线缆的折绕弯曲半径根据所属类型线缆的规范确定;S20.线缆捆绑;所有的线缆折绕弯曲完成后,在折绕线缆的中部位置,用细线将整个折绕线缆进行捆绑,得到捆绑结构;S30.第一次检验;对捆绑结构进行检验,手动撕扯,当细线不上下滑动,且捆绑处的线缆不左右或者上下移动时,检验合格,否则返回步骤S20,直至检验合格;S40.线缆固定;测量折绕线缆的总长度,再测量线缆捆绑处的总宽度;剪切一段圆管,圆管的长度等于折绕线缆的总长度,圆管的直径比线缆捆绑处的总宽度宽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亿桦文雪忠李晶龙耀黄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