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全向轮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8755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量化全向轮及其生产工艺,所述轻量化全向轮包括下轮毂与交替周向均布在所述下轮毂四周的可以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的第一从动轮组与第二从动轮组,所述下轮毂上交替周向均布有第一安装支架与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连接第一从动轮组,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连接第二从动轮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安装支架与第二安装支架分别配合第一从动轮组与第二从动轮组,其解决了现有的全向轮中存在固定从动轮的支架多,且装配精度差,进而造成装配复杂与从动轮之间容易出现干涉的技术问题。容易出现干涉的技术问题。容易出现干涉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全向轮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向轮
,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化全向轮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全向轮是由多个滚动的小轮组成一个整体的车轮。小滚轮沿车轮圆周周向布置,所有小滚轮轴线在车轮中性面内,作为整体的滚轮可以绕轮毂旋转,实现移动设备的前进;同时小滚轮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实现沿车轮轴向的转向,移动设备采用全向轮可以实现前进和转向的全方向移动。
[0003]目前四轮移动设备所适用的单排全向轮,每个从动滚轮都需要独立的小滚轮金属安装支架,小滚轮金属支架螺接或焊接于金属轮辋上,存在支架数量多、标准件数量多装配复杂、成本高、重量大的缺点。
[0004]大多数全向轮装配精度没有保障,装配支架或加工支架安装结构时,装配定位精度差,因加工误差易导致相邻小滚轮之间干涉,为避免干涉会增大相邻小滚轮之间的设计间隙,进而又会导致平顺性下降。
[0005]多数全向轮支架与轮辋直接悬臂式螺栓连接,悬臂式结构采用单个螺栓紧固时极限冲击工况易出现螺栓返松可靠性差,采用两个螺栓紧固时防松效果较好但紧固件数量多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全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轮毂与交替周向均布在所述下轮毂四周的可以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的第一从动轮组与第二从动轮组,所述下轮毂上交替周向均布有第一安装支架与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连接第一从动轮组,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连接第二从动轮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轮组包括两个以第一安装支架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的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组包括两个以第二安装支架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的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第一从动轮之间设有安装轴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第二从动轮之间也设有安装轴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量化全向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从动轮靠近第二从动轮一端设有避让第二从动轮的凹陷。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量化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轮与第二从动轮的截面外轮廓都为弧形,所有所述第一从动轮组与第二从动轮组的外轮廓组成一个完整的圆。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量化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从动轮或第二从动轮的两端位置都采用轴承安装在对应位置的安装轴上,所述安装轴位于两个轴承之间套设有单圆管,并且所述安装轴两端都固定有螺钉,所述安装轴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紧贴第一安装支架或第二安装支架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或第二安装支架没有凸起一侧设有垫圈,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或第二安装支架两侧的轴承分别紧贴凸起与垫圈。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轻量化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杰于海生米存邹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龙创汽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