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井间探测地震源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8692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井间探测地震源的装置,包括筛管壳体中心轴设有一个单元药管,该单元药管的上端通过螺纹依次与接连在提环接头上、其尾端通过一个螺纹结构连接的尾堵密封,单元炸药柱和单元隔爆体中心圆孔轴线与单元药管的中心线重合且相互交替摆放在单元药管内部;导爆索一端与雷管连接,另一端穿过相互交替单元炸药柱和单元隔爆体的中心孔。采用单元隔爆体将单元炸药柱进行有序隔离开,达到能量有效释放。同时利用导爆索将单元炸药柱和单元隔爆体进行串联起来,在保证传爆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效率。该筛管和药管都可进行加长连接,延长测试时间和测试范围,为整个井间多层段探测提供便利。它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A device for detecting seismic source between we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井间探测地震源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石油物探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井间探测地震源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物探技术中,通常采用在地面爆破产生振动波,这种振动波以一种入射波进入地壳中,再形成反射波反射回来,通过微地震监测采集系统将反射波的信息接收起来,根据反射波波形变化来判断地质储层构造情况,确定是否存在油气储层,然后进行油气开采。随着油气能源开采的需要,需要进行井间储层勘探,确定是否有剩余油存在以及剩余油存在的具体分布。传统的地面、岩石顶面或挖浅坑的组合式放炮(CN85203967)、能量可控式地震震源弹壳(CN03204549.2)在地面都会存在破坏和环境污染,假使放入井间进行测试,施工的温度和耐压性能都无法满足;声源弹(CN201220035258)中涉及三种药柱(扩爆药柱、传爆药柱和主装药柱)在施工过程中对传爆序列药柱装配要求严格,在大批量施工情况下增加了施工难度,同时施工过程中胀径较大,不利于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施工过程中对传爆序列药柱装配严格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井间探测地震源的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井间探测地震源的装置,包括筛管壳体组件、药管组件、雷管、导爆索、单元炸药柱和单元隔爆体;
[0005]所述筛管壳体组件和药管组件同轴布置;
[0006]所述单元炸药柱和单元隔爆体为若干个,中心均设有通孔,同轴位于药管组件中为间隔交错布置;r/>[0007]所述导爆索一端穿过若干单元炸药柱和单元隔爆体的中心孔,另一端与雷管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筛管壳体组件包括提环接头、筛管和尾盖且三者依次同轴螺纹连接,筛管内部为空腔体。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筛管上开有若干筛孔,筛孔按15mm~20mm间距布置在筛管的圆周上,筛孔直径为8mm~14mm。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提环,所述提环两端与提环接头未与筛管连接的一端固连,用于实验或者施工过程中将地震源下方到目的层。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提环接头为中空回转体且沿轴线开有通孔;外壁为二阶状,一端轴向开有盲孔,盲孔轴线与通孔轴线重合,提环内径与提环接头的小径端外径相同,并通过提环接头外壁的台阶面进行限位。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药管组件包括接头、单元药管和尾堵,单元药管同轴位于筛管中且与筛管不接触;一端与接头一端固连,另一端通过尾堵进行密封;接头另一端与提环接头盲孔内壁螺纹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单元炸药柱采用高压压制药柱。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单元隔爆体采用耐温吸能浇铸棒材车削而成。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的螺纹连接结构中均设有O型密封圈。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筛管和药管都可进行加长连接,延长测试时间和测试范围。
[0017]专利技术效果
[0018]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井间可探测地震源,采用单元隔爆体将单元炸药柱进行有序隔离开,达到能量有效释放。同时利用导爆索将单元炸药柱和单元隔爆体进行串联起来,在保证传爆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效率。该筛管和药管都可进行加长连接,延长测试时间和测试范围,为整个井间多层段探测提供便利。它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地震源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

提环;2

雷管;3

导爆索;4

提环接头;5

接头;6—O型密封圈;7

筛管;8

筛孔;9

单元炸药柱;10

单元药管;11

单元隔爆体;12

尾堵;13

尾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参见图1,本技术提出井间可探测地震源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装置包括提环1、雷管2、导爆索3、提环接头4、接头5、O型密封圈6、筛管、筛孔8、单元炸药柱9、单元药管10、单元隔爆体11、尾堵12、尾盖13。所述提环接头4、筛管7、和尾盖13通过螺纹连接构成筛管壳体,提环1镶嵌在提环接头4端面上;筛管壳体中心轴设有一个单元药管10,该单元药管10的上端通过螺纹依次与接连在提环接头4上、其尾端通过一个螺纹结构连接的尾堵12密封,单元炸药柱9和单元隔爆体11中心圆孔轴线与单元药管10的中心线重合且相互交替摆放在单元药管10内部;导爆索3一端与雷管2连接,另一端穿过相互交替单元炸药柱9和单元隔爆体11的中心孔。为了多层段进行探测,该筛管和药管都可进行加长连接,延长测试时间和测试范围。
[0024]筛管壳体中心轴设有一个单元药管10,该单元药管10的上端通过螺纹依次与接连在提环接头4上、其尾端通过一个螺纹结构连接的尾堵12密封,单元炸药柱9和单元隔爆体11中心圆孔轴线与单元药管10的中心线重合且相互交替摆放在单元药管10内部;导爆索3一端与雷管2连接,另一端穿过相互交替单元炸药柱9和单元隔爆体11的中心孔。
[0025]通故该方案可以减少火工品种类数量,避免装配过程中传爆序列装反,造成安全
质量事故,同时也能提高大批量装配的效率。
[0026]单元隔爆体11采用耐温吸能浇铸棒材车削而成。通过该方案,解决地震源在爆炸瞬间对筛管的破坏作用,使能量进行有效释放,达到测试目得,同时确保筛管胀径可控,便于筛管重复使用。
[0027]本方案具体实施步骤为:第一步:将固定打标杆装配在打标机的三爪卡盘上;第二步:将弹壳套在固定打标杆上;第三步:根据弹壳内腔与固定打标杆的装配位置情况判断弹壳内腔加工是否符合要求,通过圆周方向转动射孔弹弹壳壳体,根据转动的难易程度判断射孔弹弹壳内腔的其余尺寸是否合适;第四步:在激光打标机上设置射孔弹打标信息,确定弹壳的打码方式;第五步:确认无误后,脚踩打印板,对射孔弹弹壳进行打标;第六步:取出射孔弹弹壳,完成射孔弹弹壳检验和打标工序,准备下一发打标;
[0028]1、第一步,先按附图要求将地震源的组件依次连接,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井间探测地震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筛管壳体组件、药管组件、雷管(2)、导爆索(3)、单元炸药柱(9)和单元隔爆体(11);所述筛管壳体组件和药管组件同轴布置;所述单元炸药柱(9)和单元隔爆体(11)为若干个,中心均设有通孔,同轴位于药管组件中为间隔交错布置;所述导爆索(3)一端穿过若干单元炸药柱(9)和单元隔爆体(11)的中心孔,另一端与雷管(2)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井间探测地震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管壳体组件包括提环接头(4)、筛管(7)和尾盖(13),且三者依次同轴螺纹连接,筛管(7)内部为空腔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井间探测地震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管(7)上开有若干筛孔,筛孔(8)按15mm~20mm间距布置在筛管(7)的圆周上,筛孔(8)直径为8mm~14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井间探测地震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环(1),所述提环(1)两端与提环接头(4)未与筛管(7)连接的一端固连,用于实验或者施工过程中将地震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领王喜张虎杨伟荣豪崔淑娟鲁坤王伟龙常昕杨翕智
申请(专利权)人:物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