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碰撞的新能源充电桩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833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碰撞的新能源充电桩外壳,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一缓冲垫;防护结构,对主体进行防护的所述防护结构设置于第一缓冲垫远离主体的一侧,且防护结构与第一缓冲垫的数量相对应;辅助结构;通过设置防护结构,能够在防护结构的作用下对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多次削弱,降低了碰撞对主体的影响,发生碰撞时,第二缓冲垫能够初步减少冲击力的传递,同时带动储气筒向第一缓冲垫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通过弹簧的作用进一步抵消冲击力的传递,同时由于活塞杆收缩至储气筒的内部挤压惰性气体,部分冲击力用于挤压惰性气体,进一步减少了撞击的影响。进一步减少了撞击的影响。进一步减少了撞击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碰撞的新能源充电桩外壳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充电桩
,特别的涉及一种防碰撞的新能源充电桩外壳。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0003]目前,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桩外壳,为减少碰撞对新能源充电桩的影响,通常设置有缓冲垫进行防护,但是单一采用缓冲垫进行防护的方式防护效果较差,不能很好的满足现有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碰撞的新能源充电桩外壳,改善了现有充电桩外壳防碰撞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碰撞的新能源充电桩外壳,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一缓冲垫;防护结构,对主体进行防护的所述防护结构设置于第一缓冲垫远离主体的一侧,且防护结构与第一缓冲垫的数量相对应;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设置于防护结构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缓冲垫一侧的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靠近第一缓冲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储气筒,所述储气筒的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储气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贯穿出储气筒并与第一缓冲垫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垫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导水槽。
[0007]优选的,所述储气筒远离第二缓冲垫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缓冲垫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气筒的另一端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贯穿至第二缓冲垫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若干个开设与第二缓冲垫内部的导水腔,所述导水腔的数量与储气筒的数量相同,所述导水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蓄水件,所述蓄水件贯穿第二缓冲垫并延伸至第二缓冲垫的外部,所述导水腔的内底壁开设有蓄液腔。
[0009]优选的,所述蓄液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相邻所述导管与储气筒相连通,所述气囊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贯穿至导水孔的内部并与导水孔的内壁滑动连接,且连接杆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槽。
[0011]优选的,所述蓄液腔的内侧壁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喷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设置防护结构,能够在防护结构的作用下对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多次削
弱,降低了碰撞对主体的影响,发生碰撞时,第二缓冲垫能够初步减少冲击力的传递,同时带动储气筒向第一缓冲垫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通过弹簧的作用进一步抵消冲击力的传递,同时由于活塞杆收缩至储气筒的内部挤压惰性气体,部分冲击力用于挤压惰性气体,进一步减少了撞击的影响;
[0014]2、通过设置辅助结构和防护结构,能够在下雨时,在蓄水件、导水腔、导水孔和通槽的共同作用下,将雨水导入蓄液腔的内部储存,进而能够在发生碰撞时,通过活塞杆挤压惰性气体,使惰性气体通过导管注入气囊的内部并鼓起气囊,通过鼓起的气囊能够带动推板上移,从而挤压蓄液腔内部收集的雨水并通过喷头喷出对碰撞处进行降温,避免碰撞摩擦产生的高温或火花造成失火的情况,提高了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辅助结构与防护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0019]图中:1、主体;2、第一缓冲垫;3、辅助结构;4、防护结构;301、导水腔;302、导水孔;303、蓄水件;304、喷头;305、蓄液腔;306、连接杆;307、连接管;308、通槽;309、推板;310、气囊;401、第二缓冲垫;402、导水槽;403、活塞杆;404、弹簧;405、储气筒;406、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具体实施时:如图1

4所示,一种防碰撞的新能源充电桩外壳,包括:主体1,主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一缓冲垫2;防护结构4,对主体1进行防护的防护结构4设置于第一缓冲垫2远离主体1的一侧,且防护结构4与第一缓冲垫2的数量相对应;辅助结构3,辅助结构3设置于防护结构4的内部。
[0022]如图1

4所示,防护结构4包括设置于第一缓冲垫2一侧的第二缓冲垫401,第二缓冲垫401靠近第一缓冲垫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储气筒405,储气筒405的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储气筒40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杆403,活塞杆403的一端贯穿出储气筒405并与第一缓冲垫2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二缓冲垫401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导水槽402,储气筒405远离第二缓冲垫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404,弹簧404的另一端与第一缓冲垫2的表面固定连接,储气筒405的另一端连通有导管406,导管406贯穿至第二缓冲垫401的内部,在装置受到外界物体碰撞时,物体首先与第二缓冲垫401发生碰撞,在第二缓冲垫401的作用下能够初步减少由于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同时受到碰撞的影响能够顶动第二缓冲垫401向第一缓冲垫2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二缓冲垫401带动储气筒405同步移动并挤压弹簧404,部分冲击力克服弹簧404自身的弹力,进而降低了冲击力的传递,同时活塞杆403收缩至储气筒405的内部,在活塞杆403的作用下能够挤压储气筒405内部的空间并挤压
惰性气体,此时部分冲击力用于挤压惰性气体,进一步减少了冲击力的传递,同时受到挤压的惰性气体能够通过导管406导出。
[0023]如图1

4所示,辅助结构3包括若干个开设与第二缓冲垫401内部的导水腔301,导水腔301的数量与储气筒405的数量相同,导水腔3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蓄水件303,蓄水件303贯穿第二缓冲垫401并延伸至第二缓冲垫401的外部,导水腔301的内底壁开设有蓄液腔305,蓄液腔305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气囊310,气囊310通过相邻导管406与储气筒405相连通,气囊3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板309,推板30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6,连接杆306的上端贯穿至导水孔302的内部并与导水孔302的内壁滑动连接,且连接杆306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槽308,常态下通槽308部分位于导水孔302内部,且部分位于蓄液腔305的内部,蓄液腔305的内侧壁连通有连接管307,连接管307的另一端连通有喷头304,常态下导水槽402能够收集雨水将雨水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碰撞的新能源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一缓冲垫(2);防护结构(4),对主体(1)进行防护的所述防护结构(4)设置于第一缓冲垫(2)远离主体(1)的一侧,且防护结构(4)与第一缓冲垫(2)的数量相对应;辅助结构(3),所述辅助结构(3)设置于防护结构(4)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撞的新能源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4)包括设置于第一缓冲垫(2)一侧的第二缓冲垫(401),所述第二缓冲垫(401)靠近第一缓冲垫(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储气筒(405),所述储气筒(405)的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储气筒(40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杆(403),所述活塞杆(403)的一端贯穿出储气筒(405)并与第一缓冲垫(2)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垫(401)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导水槽(4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碰撞的新能源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筒(405)远离第二缓冲垫(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404),所述弹簧(404)的另一端与第一缓冲垫(2)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气筒(405)的另一端连通有导管(406),所述导管(406)贯穿至第二缓冲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率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城投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