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釜及立式进料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8176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3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合成釜及立式进料管,其中,立式进料管为在内套管的至少一个第一素线上设置第一进料孔组,每个第一素线上设置至少一组第一进料孔组,外套管的至少一个第二素线上设置第二进料孔组,每个第二素线上设置至少一组第二进料孔组。内套管和外套管相对转动,使内套管上开设有能够满足所需进料高度的第一进料孔组的第一素线对准进料方向,同时使外套管上开设有能够实现所需进料高度的第二进料孔组的第二素线对准进料方向,第一进料孔组和第二进料孔组连通,以使立式进料管满足所需进料高度和进料方向。本申请公开的立式进料管既能对进料方向进行调节,又能对进料高度的调节,从而能够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性。从而能够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性。从而能够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性。

A synthetic kettle and vertical feed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成釜及立式进料管


[0001]本申请涉及化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合成釜及立式进料管。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凭借电压稳定、容量高、能量密度大、自放电少、循环寿命长、消耗低和环境友好等优势逐渐替代铅酸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电动工具、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
[0003]作为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至关重要,而三元前躯体的质量及物理化学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正极材料的性能。
[0004]前驱体合成过程中,进料管在合成釜中的位置主要为合成釜的底部或合成釜的顶部,对应合成釜底部进料或顶部进料,但是无论是底部进料还是顶部进料都不利于反应过程中物料的均匀混合。
[0005]为了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性,需要改变物料进入合成釜的进料位置和进料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立式进料管,以改变物料进入合成釜的进料位置和进料方向。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合成釜。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立式进料管,包括套设连接的内套管和外套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进料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连接的内套管(1)和外套管(2),所述内套管(1)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孔组(11),所述内套管(1)的N条第一素线上设置所述第一进料孔组(11),每条所述第一素线上设置至多M组所述第一进料孔组(11),设置所述第一进料孔组(11)的相邻所述第一素线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外套管(2)上设置第二进料孔组(22),所述外套管(2)Q条第二素线上设置所述第二进料孔组(22),每条所述第二素线上设置至多P组所述第二进料孔组(22),设置所述第二进料孔组(22)的相邻所述第二素线之间的夹角为β,β≠α/n,α>0
°
,β>0
°
,所述内套管(1)与所述外套管(2)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使所述第二进料孔组(22)能够与所述第一进料孔组(11)连通,以调节所述立式进料管的进料高度和进料方向;其中,M≥1,N≥1,P≥1,Q≥1,且M、N、P、Q和n均为正整数,N=1时,Q≠1,M组所述第一进料孔组(11)沿所述内套管的轴线自所述内套管(1)的上端向所述内套管(1)的下端依次排布;Q=1时,N≠1,P组所述第二进料孔组(22)沿所述外套管的轴线自所述外套管(2)的上端向所述外套管(2)的下端依次排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进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标识,与设置所述第一进料孔组(11)的所述第一素线位置对应;所述外套管(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乾松刘伟倪湖炳刘刚杨森梁亮亮徐家鑫陈贻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