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搅拌功能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810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实验装置,属于实验器械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放置于所述磁力搅拌机上侧的实验容器、位于所述实验容器瓶口的搅拌组件和位于所述搅拌组件一侧的过滤漏斗,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外管、滑动连接于所述外管底端的第一内管、铰接于所述第一内管底端的第二内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内管外部的搅拌子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搅拌子架底端的吸液泵和位于所述外管内部的软管,所述搅拌子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外管底端外壁的转动套、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套底端两侧的两个固定板和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的搅拌子,所述搅拌子由磁性材料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搅拌单元可以在交办的同时收集溶液中的粉末。办的同时收集溶液中的粉末。办的同时收集溶液中的粉末。

Experimental device with mix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搅拌功能的实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实验室中饱和溶液法制备β

环糊精衍生物的方法为首先将氢氧化钠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再加入β

环糊精,搅拌溶解。在室温的条件下缓慢的加入硫酸二甲酯,同时不断地搅拌,在60℃的条件下反应8h。待反应结束之后,冷却并用盐酸调制溶液至中性,用适量的水稀释溶液,之后再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将收集液减压蒸馏之后,缓慢加入丙酮,产品在丙酮中分散成粉术状的固体,过滤,真空干燥既得到甲基

β

环糊精,即M

β

CD。
[0003]在与丙酮反应的操作过程中,实验者需要等待反应完成后,再滤出M

β

CD,在研究过程中由于要对各个参数进行调整,会准备多份收集液与丙酮进行反应,导致实验者需要进行多次过滤的操作,十分繁琐,若能够在反应的同时抽滤出M

β

CD,便能加快研究速度。
[0004]所以有必要提供具有搅拌功能的实验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实验装置,在收集液与丙酮反应的同时抽滤出M

β

CD。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实验装置,包括实验容器、位于所述实验容器瓶口的搅拌组件和位于所述搅拌组件一侧的过滤漏斗,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外管、滑动连接于所述外管底端的第一内管、铰接于所述第一内管底端的第二内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内管外部的搅拌子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搅拌子架底端的吸液泵和位于所述外管内部的软管,所述搅拌子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外管底端外壁的转动套、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套底端两侧的两个固定板和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的搅拌子,所述搅拌子由磁性材料制成,所述搅拌子中间设置有铰接管孔,所述第二内管从所述铰接管孔内穿过,所述搅拌子的两侧设置有铰接杆,所述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铰接杆转动连接的铰接孔,所述吸液泵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底部的套筒、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内部的泵筒和滑动连接于所述泵筒内部的螺纹杆,所述套筒顶部设置有吸液孔,所述泵筒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吸液孔滑动连接的吸液管,所述吸液管顶端穿过所述吸液孔,与所述第二内管底端铰接,所述螺纹杆底部侧壁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套筒底部固定安装,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不少于一个,所述软管底端穿过所述第一内管和所述第二内管内部,连通至所述泵筒内部顶端,所述软管顶端从所述外管顶端伸出,延伸至所述过滤漏斗上方,所述实验容器包括瓶身,所述瓶身上端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分布有第一瓶口、第二瓶口和第三瓶口,所述过滤漏斗位于所述第一瓶口上方,所述过滤漏斗内设置有滤纸,所述外管通过所述第二瓶口伸入所述瓶身内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底端向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内管外壁对应的内管孔,所述第
一内管顶端向外形成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底部与所述内管孔顶部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内管底端从所述内管孔伸出与所述第二内管铰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内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设置的数量不少于一个,所述限位板外壁设置有与所述滑槽对应的滑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内管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一内管底端的第一铰接管、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管底端的第二铰接管和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管底端的第三铰接管,所述第三铰接管底端与所述吸液管顶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管位于所述铰接管孔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内部顶端转动安装有圆环状的垫片,所述垫片和所述泵筒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瓶口上方设置有加液漏斗。
[0012]进一步的,所述加液漏斗一侧螺纹连接有调速杆。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加液漏斗底端套设有软塞,所述软塞与第三瓶口贴合。
[0014]进一步的,所述瓶身下侧设置有磁力搅拌器。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外部的磁力搅拌机带动搅拌子进行旋转搅拌,并使溶液产生漩涡,让反应产生的M

β

CD集中在瓶身内底部中间,搅拌子旋转时,通过铰接杆带动固定板进行旋转,固定板同时带动转动套和套筒进行旋转,套筒再通过连接杆带动螺纹杆进行旋转,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固定泵筒,使其无法旋转均,此时不转的泵筒和转动的螺纹杆形成螺纹泵结构,可以将泵筒底部的溶液,即漩涡中心集中收集有M

β

CD的溶液向上传输至软管内部,由软管输出至过滤漏斗,通过滤纸滤出M

β

CD后,剩余的溶液再留回瓶身,达到在反应的同时抽滤出M

β

CD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中: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搅拌功能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实验装置去除磁力搅拌机后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的搅拌组件示意图;
[0021]图4为搅拌组件放入第二瓶口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3]1、磁力搅拌机;
[0024]2、实验容器;21、瓶身;22、第一瓶口;23、第二瓶口;24、第三瓶口;
[0025]3、搅拌组件;31、外管;311、滑槽;312、内管孔;32、第一内管;321、限位板;322、滑块;323、第一弹性件;33、第二内管;331、第一铰接管;332、第二铰接管;333、第三铰接管;34、搅拌子架;341、转动套;342、固定板;3421、铰接孔;343、搅拌子;3431、铰接管孔;3432、铰接杆;35、吸液泵;351、套筒;3511、吸液孔;3512、垫片;352、泵筒;3521、吸液管;3522、第二弹性件;353、螺纹杆;3531、连接杆;36、软管;
[0026]4、过滤漏斗;41、滤纸;
[0027]5、加液漏斗;51、调速杆;52、软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9]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实验装置,包括磁力搅拌机1、放置于磁力搅拌机1上侧的实验容器2、位于实验容器2瓶口的搅拌组件3、位于搅拌组件3一侧的过滤漏斗4和位于搅拌组件3另一侧的加液漏斗5。
[0030]搅拌组件3包括外管31、滑动连接于外管31底端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容器、位于所述实验容器瓶口的搅拌组件和位于所述搅拌组件一侧的过滤漏斗,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外管、滑动连接于所述外管底端的第一内管、铰接于所述第一内管底端的第二内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内管外部的搅拌子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搅拌子架底端的吸液泵和位于所述外管内部的软管,所述搅拌子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外管底端外壁的转动套、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套底端两侧的两个固定板和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的搅拌子,所述搅拌子由磁性材料制成,所述搅拌子中间设置有铰接管孔,所述第二内管从所述铰接管孔内穿过,所述搅拌子的两侧设置有铰接杆,所述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铰接杆转动连接的铰接孔,所述吸液泵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底部的套筒、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内部的泵筒和滑动连接于所述泵筒内部的螺纹杆,所述套筒顶部设置有吸液孔,所述泵筒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吸液孔滑动连接的吸液管,所述吸液管顶端穿过所述吸液孔,与所述第二内管底端铰接,所述螺纹杆底部侧壁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套筒底部固定安装,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不少于一个,所述软管底端穿过所述第一内管和所述第二内管内部,连通至所述泵筒内部顶端,所述软管顶端从所述外管顶端伸出,延伸至所述过滤漏斗上方,所述实验容器包括瓶身,所述瓶身上端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分布有第一瓶口、第二瓶口和第三瓶口,所述过滤漏斗位于所述第一瓶口上方,所述过滤漏斗内设置有滤纸,所述外管通过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晓燕柴翠元秦霞王亚男孙维矿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联合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