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湿地的多重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7413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湿地的多重过滤系统,包括初级过滤池、湿地池,初级过滤池顶部连通有进水管,初级过滤池内部固定有过滤机构,初级过滤池与湿地池之间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连通有水泵、电磁阀,湿地池下部连通有出水管;湿地池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过滤箱,过滤箱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顶部种植有湿地植物,第一隔板上方的池体内壁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过滤箱内部设有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上均开设有透水口,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第三隔板与过滤箱底部之间分别填充有鹅卵石层、沸石层、陶粒砂层。解决了建造周期长、不方便对水位进行灵活调控的问题。不方便对水位进行灵活调控的问题。不方便对水位进行灵活调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湿地的多重过滤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的多重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污水净化处理的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方式,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湿地过滤系统在建造时,往往利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填料层,种植芦苇一类的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的一端通过布水管渠进入,以推流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表面和溶解氧进行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而获得净化。然而,上述结构的人工湿地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弊端:(一)建造周期长,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影响到污水过滤的效率,而且一旦出现故障,不方便维修更换;(二)不方便对水位进行灵活调控,水位过高时会将植物淹没,植物长期淹没在水中容易腐烂死亡,影响到污水过滤净化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的多重过滤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湿地过滤系统存在建造周期长、不方便维修更换,以及不方便对水位进行灵活调控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人工湿地的多重过滤系统,包括间隔设置的初级过滤池、湿地池,初级过滤池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初级过滤池内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用于过滤固体垃圾的过滤机构,初级过滤池的上部与湿地池的顶部之间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上依次连通有水泵、电磁阀,湿地池下部的一侧连通有出水管;湿地池包括顶端敞口设置的池体,池体内可拆卸连接有顶端敞口设置的过滤箱,过滤箱的外壁与池体的内壁相贴合,过滤箱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外周与池体的内壁相贴合,第一隔板的顶部设有土壤层,土壤层位于池体内部,土壤层上种植有湿地植物,位于第一隔板上方的池体的内壁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电磁阀电连接,过滤箱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可拆卸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二隔板的外周、第三隔板的外周均与过滤箱的内壁相贴合,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上均开设有透水口,开设在第三隔板上的透水口位于第三隔板背离出水管的一端,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填充有鹅卵石层、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填充有沸石层、第三隔板与过滤箱的底部之间填充有陶粒砂层。
[0006]优选地,三个透水口上下交错设置,开设在第一隔板上的透水口位于第一隔板背
离连接管的一端,开设在第二隔板上的透水口位于第二隔板靠近初级过滤池的一端。
[0007]优选地,第一隔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向下延伸的卡条,过滤箱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卡条相配合的卡槽,卡条卡接在卡槽内部。
[0008]优选地,第二隔板的外周以及第三隔板的外周均套设有密封框。
[0009]优选地,过滤箱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插块,池体内部的底端开设有与插块相配合的插槽,插块卡接在插槽内部。
[0010]优选地,过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初级过滤池内部上方的且顶端敞口设置的过滤筒,过滤筒的底部为斜面并开设有过滤孔,过滤筒的最低端背离湿地池设置,过滤筒的最低端连通有向上倾斜设置的绞龙,绞龙的下部与过滤筒内部相连通,绞龙的顶端延伸至初级过滤池外部,初级过滤池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L型支撑架,绞龙固定安装在L型支撑架上,位于初级过滤池外部的绞龙的底部上开设有用于排放垃圾的排杂口。
[0011]优选地,初级过滤池内部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用于存放砂子的W型凹槽,W型凹槽底部连通有排砂管,排砂管上设置有排砂阀。
[0012]优选地,鹅卵石的粒径大于沸石的粒径,沸石的粒径大于陶粒砂的粒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池体、过滤箱、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使用时,将过滤箱卡接在池体内部,然后依次在过滤箱内部放置陶粒砂层、第三隔板、沸石层、第二隔板、鹅卵石层,放置完毕,将第一隔板卡接在过滤箱顶部,完成湿地池的组装,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建造方式,本技术大大缩短了建造周期,施工便捷灵活,且方便对湿地池内部的组件进行安装拆卸,提高污水过滤的效率;(2)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和电磁阀,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池体内部的液位变化,并将采集到的液位变化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调控电磁阀开闭,以此来实现对池体内部水位的灵活调节,避免因水位过高造成湿地植物被淹没,提高污水过滤净化的效果;(3)通过设置初级过滤池,对污水中的固体垃圾、杂质进行初步的沉淀分离,减轻后续湿地池处理的负担,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初级过滤池、2—湿地池、3—进水管、4—连接管、5—水泵、6—电磁阀、7—出水管、8—池体、9—过滤箱、10—插块、11—插槽、12—第一隔板、13—卡条、14—卡槽、15—土壤层、16—湿地植物、17—液位传感器、18—第二隔板、19—第三隔板、20—密封框、21—透水口、22—鹅卵石层、23—沸石层、24—陶粒砂层、25—过滤筒、26—过滤孔、27—绞龙、28—L型支撑架、29—排杂口、30—W型凹槽、31—排砂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间隔设置的初级过滤池1、湿地池2,初级过滤池1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3,初级过滤池1内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用于过滤固体垃圾的过滤机构,初级过滤池1的上部与湿地池2的顶部之间连通有连接管4,连接管4上依次连通有水泵5、电磁阀6,湿地池2下部的一侧连通有出水管7,出水管7上设有出水阀。湿地池2包括顶端敞口设置的池体8,池体8内可拆卸连接有顶端敞口设置的过滤箱9,过滤箱9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插块10,池体8内部的底端开设有与插块10相配合的插槽11,插块10卡接在插槽
11内部。过滤箱9的外壁与池体8的内壁相贴合,过滤箱9的顶端低于池体8的顶端,过滤箱9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12,第一隔板1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向下延伸的卡条13,过滤箱9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卡条13相配合的卡槽14,卡条13卡接在卡槽14内部,第一隔板12的外周与池体8的内壁相贴合,第一隔板12的顶部设有土壤层15,连接管4背离初级过滤池1的一端位于土壤层15的上方,土壤层15位于池体8内部,土壤层15上种植有湿地植物16,湿地植物16可选择芦苇、蒲草、茭白、黄花鸢尾、美人蕉、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湿地植物16不仅可以起到美观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承担一部分污水处理的任务。位于第一隔板12上方的池体8的内壁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7,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湿地的多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初级过滤池、湿地池,初级过滤池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初级过滤池内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用于过滤固体垃圾的过滤机构,初级过滤池的上部与湿地池的顶部之间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上依次连通有水泵、电磁阀,湿地池下部的一侧连通有出水管;湿地池包括顶端敞口设置的池体,池体内可拆卸连接有顶端敞口设置的过滤箱,过滤箱的外壁与池体的内壁相贴合,过滤箱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外周与池体的内壁相贴合,第一隔板的顶部设有土壤层,土壤层位于池体内部,土壤层上种植有湿地植物,位于第一隔板上方的池体的内壁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电磁阀电连接,过滤箱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可拆卸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二隔板的外周、第三隔板的外周均与过滤箱的内壁相贴合,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上均开设有透水口,开设在第三隔板上的透水口位于第三隔板背离出水管的一端,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填充有鹅卵石层、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填充有沸石层、第三隔板与过滤箱的底部之间填充有陶粒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的多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三个透水口上下交错设置,开设在第一隔板上的透水口位于第一隔板背离连接管的一端,开设在第二隔板上的透水口位于第二隔板靠近初级过滤池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的多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隔板底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恒俊崔云虎章华赵鑫陈丽平蒋青坤孙元元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裕隆水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