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粮棕子的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732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杂粮棕子的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在包装制备粽子前,能够实现糯米与杂粮粉的均匀混合,通过糯米与杂粮粉的混合均匀,使得制备的粽子具有不胀肚的优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供料装置,供料装置包括主料供料装置、粉料供料装置和辅料供料装置;混料装置,主料供料装置和粉料供料装置向混料装置进行供料并通过混料装置进行混合;料杯输送装置,料杯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平台和设置于输送平台上的料杯;分料装置,分料装置包括一次配料多头秤和二次配料多头秤,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粽子生产技术领域。产技术领域。产技术领域。

A production system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coarse grain palm see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粮棕子的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粽子生产
,特指一种杂粮棕子的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传统糯米粽子文化,已有几千年历史;糯米食物好吃,但是粘性大不易消化,吃后肚胀难受。
[0003]为了解决人们食用糯米粽子不胀肚的问题,现发现可以通过加入杂粮粉的方式进行解决,因此对这一方向进行研究。
[0004]如今的粽子生产方式多以传统手工包装制作为主,也有如公开号 CN105815803B、CN105707701B等公开的粽料自动分料系统及定量配重装置,但在分料前,需要将糯米和杂粮粉进行混合,传统的搅拌机使用方式,是直接将糯米及对应的杂粮粉直接投入,由于糯米需要提前浸泡,含有一定的水分,杂粮粉混入后,杂粮粉容易结块不易分散,难以保证糯米和杂粮粉充分分散混合均匀,因此对其混合方式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杂粮棕子的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在包装制备粽子前,能够实现糯米与杂粮粉的均匀混合,通过糯米与杂粮粉的混合均匀,使得制备的粽子具有不胀肚的优点。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杂粮棕子的生产系统,包括:
[0007]供料装置,供料装置包括主料供料装置、粉料供料装置和辅料供料装置;
[0008]混料装置,主料供料装置和粉料供料装置向混料装置进行供料并通过混料装置进行混合;
[0009]料杯输送装置,料杯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平台和设置于输送平台上的料杯;
[0010]分料装置,分料装置包括一次配料多头秤和二次配料多头秤;
[0011]其中,主料供料装置包括主料斗,辅料供料装置包括辅料斗和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位于一次配料多头秤、螺旋输送机和二次配料多头秤依次沿输送平台的输送路径进行设置,一次配料多头秤用于将混料装置内混料完成的原料送入空的料杯中进行一次配料,螺旋输送机用于将辅料斗内的辅料送入已经进行一次配料的料杯中,二次配料多头秤用于向已经含有辅料的料杯中进行二次配料。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料装置包括:
[0013]混料腔,混料腔为水平放置的圆筒形结构,混料腔上设有主料进料口、粉料进料口、出料口和两个气口;
[0014]搅拌提升装置,呈水平设置于混料腔内用于混料腔内物料的搅拌提升;
[0015]粉料供料喷吹装置,粉料供料喷吹装置安装于粉料进料口上,且粉料供料喷吹装置包括第一供气通道、第二供气通道和粉料输送通道;
[0016]进出气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气口、第一供气通道和第二供气通道的启闭状态;
[0017]其中,粉料输送通道内设有用于将粉料供料装置内的粉料送入混料腔的输送螺杆,第一供气通道位于粉料输送通道上方,第二供气通道位于粉料输送通道的下方;粉料输送通道沿混料腔径向进行供粉,第一供气通道与粉料输送通道呈平行设置,第二供气通道与粉料输送通道呈倾斜设置。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出气控制装置包括:
[0019]气源;
[0020]第一供气管路,与气源相连通;
[0021]第二供气管路,也与气源相连通;
[0022]Y型三位四通阀,设置于第二供气管路上;
[0023]通断阀,设置于第一供气管路上;
[0024]其中,两个气口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第一气路与第二供气管路之间及第二气路与第二供气管路之间均通过Y型三位四通阀控制止通,第一供气通道和第一供气管路之间及第二供气通道和第一供气管路之间均通过通断阀控制止通;
[0025]Y型三位四通阀包括进气口P、回气口T、工作气口A和工作气口B,进气口P与气源连接,回气口T上连接有排气通道,工作气口A与第一气路连接,工作气口B与第二气路连接。
[002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粉料供料喷吹装置还包括:
[0027]壳体,壳体两端设有可拆卸的端盖,壳体外设有用于连接混料装置的连接板;
[0028]第一调节组,第一调节组包括第一前调节件和第一后调节件;
[0029]第二调节组,第二调节组包过第二前调节件和第二后调节件;
[0030]其中,第一前调节件、第一后调节件、第二前调节件和第二后调节件均包括环形支架、螺栓杆和调节螺母,且环形支架上设有可开合的开口,螺栓杆的一端固定于环形支架上,螺栓杆的另一端贯穿至壳体外侧,调节螺母位于壳体外侧并用于与螺栓杆固定连接;第二前调节件和第二后调节件的环形支架内还设有橡胶垫环;
[0031]第一供气通道的外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调节组配合安装的第一槽组,第二供气通道的外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二调节组配合安装的第二槽组。
[003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供气通道和第二供气通道内均设有稳压组件,所述稳压组件包括:
[0033]阀座,阀座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口、阀芯腔室、稳压阀口和出气通道;
[0034]稳压阀芯,位于阀芯腔室内,稳压阀芯与稳压阀口之间形成过气通道;
[0035]稳压弹簧,用于调节过气通道的开度;
[0036]其中,稳压阀芯内设有芯腔,阀座的进气口端设有定位杆,定位杆穿入芯腔内,且稳压弹簧套设于定位杆上,且稳压弹簧用于驱使稳压阀芯向远离稳压阀口一侧移动。
[003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提升装置包括;
[0038]旋转轴,安装于混料腔的中心;
[0039]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混料装置的外侧并用于驱动旋转轴的旋转;
[0040]若干搅拌叶组件,搅拌叶组件呈环向阵列安装于旋转轴上;
[0041]其中,搅拌叶组件包括连杆、搅拌杆、刮料杆和若干提升叶片,连杆连接于旋转轴的两端上,刮料杆安装于连杆的外端上且与混料腔的腔壁抵触,搅拌杆安装于连杆的中部,提升叶片相间隔的设置于搅拌杆上。
[004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提升装置还包括升降调节装置,升降调节装置包括:
[0043]第一导套,连接于旋转轴的中部;
[0044]导杆,连接于搅拌杆上且导杆穿插于第一导套内;
[0045]驱动轴,旋转轴为中空结构,驱动轴安装于旋转轴内;
[0046]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混料装置的外侧并用于驱动旋转轴旋转;
[0047]其中,搅拌杆的两端设有第二导套,搅拌杆通过第二导套套接在连杆上,第一导套与驱动轴相互导通,导杆包括升降套杆和旋转杆,旋转杆与升降套杆螺纹连接,旋转杆轴向限位安装于第一导套中,升降套杆可轴向活动的安装于第一导套内,驱动轴上设有第一锥齿轮,旋转杆上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004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出料门和电动缸,出料口内还设有两两对称的上定位条和下定位条,下定位条上设有导向斜面,出料门限位于上定位条和下定位条之间,出料门和上定位条上均还设有与混料腔腔壁适配过渡的弧形面,电动缸安装于混料装置的外侧并用于驱动出料门的水平开启或关闭。
[004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粮棕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料装置,供料装置包括主料供料装置(1)、粉料供料装置(2)和辅料供料装置(3);混料装置(4),主料供料装置(1)和粉料供料装置(2)向混料装置(4)进行供料并通过混料装置(4)进行混合;料杯输送装置(5),料杯输送装置(5)包括输送平台和设置于输送平台上的料杯;分料装置,分料装置包括一次配料多头秤(6)和二次配料多头秤(7);其中,主料供料装置(1)包括主料斗,辅料供料装置(3)包括辅料斗和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位于一次配料多头秤(6)、螺旋输送机和二次配料多头秤(7)依次沿输送平台的输送路径进行设置,一次配料多头秤(6)用于将混料装置(4)内混料完成的原料送入空的料杯中进行一次配料,螺旋输送机用于将辅料斗内的辅料送入已经进行一次配料的料杯中,二次配料多头秤(7)用于向已经含有辅料的料杯中进行二次配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粮棕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4)包括:混料腔(11),混料腔(11)为水平放置的圆筒形结构,混料腔(11)上设有主料进料口(12)、粉料进料口、出料口(13)和两个气口(14);搅拌提升装置,呈水平设置于混料腔(11)内用于混料腔(11)内物料的搅拌提升;粉料供料喷吹装置(15),粉料供料喷吹装置(15)安装于粉料进料口上,且粉料供料喷吹装置(15)包括第一供气通道(16)、第二供气通道(17)和粉料输送通道(18);进出气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气口、第一供气通道(16)和第二供气通道(17)的启闭状态;其中,粉料输送通道(18)内设有用于将粉料供料装置(2)内的粉料送入混料腔(11)的输送螺杆,第一供气通道(16)位于粉料输送通道(18)上方,第二供气通道(17)位于粉料输送通道(18)的下方;粉料输送通道(18)沿混料腔(11)径向进行供粉,第一供气通道(16)与粉料输送通道(18)呈平行设置,第二供气通道(17)与粉料输送通道(18)呈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杂粮棕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气控制装置包括:气源(20);第一供气管路(21),与气源(20)相连通;第二供气管路(22),也与气源(20)相连通;Y型三位四通阀,设置于第二供气管路(22)上;通断阀,设置于第一供气管路(21)上;其中,两个气口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第一气路与第二供气管路(22)之间及第二气路与第二供气管路(22)之间均通过Y型三位四通阀控制止通,第一供气通道(16)和第一供气管路(21)之间及第二供气通道(17)和第一供气管路(21)之间均通过通断阀控制止通;Y型三位四通阀包括进气口P、回气口T、工作气口A和工作气口B,进气口P与气源(20)连接,回气口T上连接有排气通道,工作气口A与第一气路连接,工作气口B与第二气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杂粮棕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供料喷吹装置(15)还包括:壳体,壳体两端设有可拆卸的端盖,壳体外设有用于连接混料装置(4)的连接板;
第一调节组,第一调节组包括第一前调节件(31)和第一后调节件(32);第二调节组,第二调节组包过第二前调节件(33)和第二后调节件(34);其中,第一前调节件(31)、第一后调节件(32)、第二前调节件(33)和第二后调节件(34)均包括环形支架(35)、螺栓杆(36)和调节螺母(37),且环形支架(35)上设有可开合的开口,螺栓杆(36)的一端固定于环形支架(35)上,螺栓杆(36)的另一端贯穿至壳体外侧,调节螺母(37)位于壳体外侧并用于与螺栓杆(36)固定连接;第二前调节件(33)和第二后调节件(34)的环形支架(35)内还设有橡胶垫环(38);第一供气通道(16)的外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调节组配合安装的第一槽组,第二供气通道(17)的外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二调节组配合安装的第二槽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杂粮棕子的生产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惠泉朱家成朱珈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王庭斋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