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生物基纤维的拉丝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714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基纤维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生物基纤维的拉丝工艺,包括同心套设的内筒、中筒、外筒,所述内筒和中筒之间构成预热腔,中筒和内筒之间构成熔融腔,内筒的壁内开设有导流腔,内筒和中筒的外壁封装有滤板,预热腔、熔融腔和导流腔通过滤板贯通,中筒、内筒的外壁均安装有电加热板,中筒的底部连接有出丝组件,出丝组件包括具有环形内腔的丝板,环形内腔底部具有丝孔,丝孔的边缘安装有电加热环,环形内腔连通导流腔,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聚乳酸原料在温度递增的预热腔、熔融腔、导流腔、环形空腔内传导,实现对聚乳酸原料分级加热,使加热温度控制更加精细,有避免低聚乳酸发生热降解,提高初生纤维的质量。提高初生纤维的质量。提高初生纤维的质量。

Drawing process of a high performance bio based fi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生物基纤维的拉丝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基纤维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生物基纤维的拉丝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石油基和煤基的传统塑料及大部分纤维难以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并会形成微塑料进入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禁塑令",开发生物可降解塑料及纤维制品成为当下趋势,生物基合成纤维是含有生物基来源单体的聚合物所制成的纤维,已成为新纺织经济和可持续时尚的战略组成部分。
[0003]聚乳酸纤维是较为常见的生物基纤维材料,聚乳酸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如生物相容性好、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聚乳酸制品除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以外、光泽度、透明性、手感和耐热性也很好,还具有一定的耐菌性、阻燃性和抗紫外线性,因此用途十分广泛。
[0004]通过熔融纺丝方式加工聚乳酸纤维是可行性较高的方式,聚乳酸熔融纺丝加工是先对聚乳酸原材加热熔融,再恒温挤出成丝,传统的加热方式采用一步加热,导致容腔内的聚乳酸受热不均,为保证材料全部熔融,所需的加热温度一般高出设定温度,而聚乳酸在较高温度下容易热降解,降低了初生纤维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下问题:传统的加热方式采用一步加热,导致容腔内的聚乳酸受热不均,为保证材料全部熔融,所需的加热温度一般高出设定温度,而聚乳酸在较高温度下容易热降解,降低了初生纤维的质量。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基纤维的拉丝装置,包括同心套设的内筒、中筒、外筒,所述内筒和中筒之间构成预热腔,中筒和内筒之间构成熔融腔,内筒的壁内开设有导流腔,内筒和中筒的外壁封装有滤板,预热腔、熔融腔和导流腔通过滤板贯通,中筒、内筒的外壁均安装有电加热板,中筒的底部连接有出丝组件,出丝组件包括具有环形内腔的丝板,环形内腔底部具有丝孔,丝孔的边缘安装有电加热环,环形内腔连通导流腔,电加热板、电加热环分别对预热腔、熔融腔和环形内腔的加热温度递增,用于在额定温度下逐级热熔生物基材料。
[0007]优选的,所述预热腔、熔融腔、导流腔的截面面积依次减小,初始放入预热腔内的聚乳酸原料之间具有较大间隙,聚乳酸原料在预热腔、熔融腔、导流腔之间传导形态从固体逐渐变成熔融态,其体积逐渐缩小,预热腔、熔融腔、导流腔体积逐级减小用于适应聚乳酸的体积变化,避免掺杂较多空气。
[0008]优选的,所述中筒的顶部、底部转动密封连接内筒,所述外筒的底部转动密封连接中筒,外筒与内筒固定连接,内筒顶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轴端传动连接中筒,通过电机驱动中筒相对外筒、内筒旋转,用于增加预热腔、熔融腔内聚乳酸物料的活动强度,使聚乳酸物料在预热腔、熔融腔内均匀被加热到额定温度。
[0009]优选的,所述中筒、内筒外表面的滤板和电加热板交错分布,所述环形内腔底部的丝孔呈环形分布,所述电加热环同心设置在丝孔的边缘,进一步促进预热腔、熔融腔内的聚乳酸物料被均匀加热。
[0010]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内壁、中筒的内壁均固定有拨料条,所述内筒的外壁、中筒的外壁位于滤板侧边固定有挡料条,挡料条与拨料条在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中筒旋转下,使预热腔、熔融腔内部的挡料条与拨料条相对转动,用于压迫聚乳酸物料穿过滤板在预热腔、熔融腔、导流腔内传导,同时也用于搅拌预热腔、熔融腔内部的物料,提高加热均匀性。
[0011]优选的,所述外筒的顶部固定有直径扩大的料筒,料筒与中筒之间具有进料腔,进料腔连通预热腔,进料腔内部适配有绞龙,绞龙固定连接中筒的外壁,物料放在进料腔顶部,旋转的绞龙用于将进料腔内的聚乳酸物料向预热腔内增压传导,也为聚乳酸物料在预热腔、熔融腔、导流腔之间传导提供动力。
[0012]优选的,所述导流腔底口的外壁低于内壁,导流腔底口的外壁、内壁底部分别连接有外柔性层、内柔性层,外柔性层和导流腔底口的外壁对应位置之间构成挤压腔,外柔性层与内柔性层之间构成开合腔,开合腔连通所述环形空腔,所述内筒内部转动有轴杆,轴杆固定连接电机的轴端,轴杆底端固定有螺旋板,螺旋板边缘与挤压腔的内侧挤压接触,熔融的聚乳酸从导流腔进入挤压腔内,熔融的聚乳酸充盈挤压腔内部,内柔性层的内侧受压力作用向内凸起,电机驱动轴杆和螺旋板转动,螺旋板的边缘向下挤压内柔性层的表面,用于将挤压腔内熔融的聚乳酸撵进丝板的环形内腔内。
[0013]优选的,所述螺旋板的底部同心设置有方柱,方柱与螺旋板滑动插接,方柱的底部与丝板通过单向轴承转动连接,进行拉丝生产时,螺旋板带动方柱与丝板相对转动,开合腔内部向下传导熔融的聚乳酸,当暂停出丝时,电机驱动轴杆、螺旋板、方柱限定反转,方柱带动丝板反转一定角度,螺旋板将挤压腔内部的熔融聚乳酸向上推动一段距离,外柔性层、内柔性层在扭转下拧在一起,开合腔被挤压闭合,有效避免熔融的聚乳酸持续向下传导,也避免丝板内的高温向上传导。
[0014]一种使用所述生物基纤维拉丝装置的高性能拉丝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0015]A、电加热板、电加热环对预热腔、熔融腔、环形空腔依次增温加热,预热腔内部的温度为150

156℃,熔融腔内部的温度为163

170℃,环形空腔内部的温度为185

188℃;
[0016]B、将聚乳酸切片料加入进料腔,通过电机驱动中筒、绞龙同步旋转,绞龙将聚乳酸切片向预热腔内传导,聚乳酸切片在预热腔内加热软化至半熔融聚乳酸,并穿过滤板进入熔融腔内,半熔融聚乳酸在熔融腔内加热成熔融聚乳酸,熔融聚乳酸穿过滤板进入导流腔内;
[0017]C、熔融聚乳酸沿着导流腔导入环形空腔内,通过电加热环将熔融聚乳酸加热至挤出状态,并通过丝孔挤出形成聚乳酸纤维丝。
[001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性能生物基纤维的拉丝工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将聚乳酸原料在温度递增的预热腔、熔融腔、导流腔、环形空腔内传导,实现对聚乳酸原料分级加热,使加热温度控制更加精细,有避免低聚乳酸发生热降解,提高初生纤维的质量;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驱动中筒相对外筒、内筒转动,配合拨料条、挡料条的设置,用于搅
动预热腔、熔融腔内部的聚乳酸料,使其被加热的更加均匀,保证乳酸料在不同环节具有额定的加热温度,进一步避免热降解的情况发生;
[0021]3、本专利技术采用弹性的内柔性层作为挤压腔的内壁,使挤压腔充满熔融聚乳酸时向内膨胀,在螺旋板的旋转推动下向下碾压传导熔融聚乳酸,用于稳定的对出丝部位供压;
[0022]4、本专利技术通过外柔性层、内柔性层构成的开合腔,在停工时反转驱动5使外柔性层、内柔性层拧在一起将开合腔封闭,有效避免熔融的聚乳酸持续向下传导,也避免丝板丝板内的高温向上传导。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绞龙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预热腔与熔融腔连通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基纤维的拉丝装置,包括同心套设的内筒(3)、中筒(2)、外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和中筒(2)之间构成预热腔(11),中筒(2)和内筒(3)之间构成熔融腔(21),内筒(3)的壁内开设有导流腔(31),内筒(3)和中筒(2)的外壁封装有滤板(6),预热腔(11)、熔融腔(21)和导流腔(31)通过滤板(6)贯通,中筒(2)、内筒(3)的外壁均安装有电加热板(8),中筒(2)的底部连接有出丝组件,出丝组件包括具有环形内腔的丝板(5),环形内腔底部具有丝孔,丝孔的边缘安装有电加热环(51),环形内腔连通导流腔(31),电加热板(8)、电加热环(51)分别对预热腔(11)、熔融腔(21)和环形内腔的加热温度递增,用于在额定温度下逐级热熔生物基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基纤维的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腔(11)、熔融腔(21)、导流腔(31)的截面面积依次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基纤维的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2)的顶部、底部转动密封连接内筒(3),所述外筒(1)的底部转动密封连接中筒(2),外筒(1)与内筒(3)固定连接,内筒(3)顶部安装有电机(4),电机(4)的轴端传动连接中筒(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基纤维的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2)、内筒(3)外表面的滤板(6)和电加热板(8)交错分布,所述环形内腔底部的丝孔呈环形分布,所述电加热环(51)同心设置在丝孔的边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基纤维的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内壁、中筒(2)的内壁均固定有拨料条(19),所述内筒(3)的外壁、中筒(2)的外壁位于滤板(6)侧边固定有挡料条(20),挡料条(20)与拨料条(19)在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基纤维的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顶部固定有直径扩大的料筒(9),料筒(9)与中筒(2)之间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丽张宁陈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迪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